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推廣裝配式建筑,建設宜居型綠色農房

 二維碼 33

 


blob.png

  從江南的小橋流水到東北的雪路柴扉,從陜北的窯洞暖炕到川滇的竹樓木屋,都凝結著中國人對鄉村的美好記憶。中央提出,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是農民居住的家園,是都市人“記得住鄉愁”的心靈歸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了“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的現狀,并提出“到2020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魅力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到2035年,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的階段性目標。
  為將美好藍圖落到實處,去年以來住房及城鄉建設部下發了《關于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推廣應用農房裝配式建筑現代化建造方式,建設綠色環保的宜居型示范農房,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提升鄉村風貌。

blob.png

  這意味著沉寂多年的農村建房市場走上了規范化、質量化、安全化健康發展軌道。據專家測算,每年全國有700萬新建或改建住宅的農戶將從中受益。

  我國農房建設現狀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農村建房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亂和貪”:一方面,亂體現在農村房屋規劃不到位、設計不美觀、質量不可靠、價格不實惠......另一方面,面積不能比鄰居小,高度不能比鄰居矮,外墻不能比鄰居差......這種貪大、貪高、貪多的攀比建房現象在全國不少農村存在,既浪費了土地資源,又影響了屋容村貌,導致“既無宜居新房、也沒宜居新村”。
  在這種現象的背后,折射出農村房屋規劃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因此,規范農村建房被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推上臺前。2018年,中辦國辦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要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大力提升農村建筑風貌,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做到農房建設有規劃管理。

blob.png

  農房建設市場蘊藏萬億商機

  建設綠色環保的宜居型農房,全國農村每年新建或改建農房近700萬套,建房費用高達2萬億,拉動的不僅僅是大市場,而且極大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提升鄉村風貌。
  據相關專家介紹,全國691510個行政村,按每村每年新建或改建住房平均10戶計算,則有691萬戶鄉村用戶。在691萬戶農房建設背后,是一條巨大的消費鏈和產業鏈,即使按現在政策標準一戶一宅計算,以每套房屋建設成本30萬計算,691萬套農房直接建房費用高達2萬多億,間接拉動的市場將以幾何式速度增長。
  這一點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數字的佐證。即使是在2017年,農村農戶竣工房屋投資額達6446.3億元,這一數據未包括在建和其他情況的建設房屋。

blob.png

  綠色農房該怎樣建

  在城市,一部分人在蝸居;在農村,同樣一部分人在“陋居”:兩間磚房家人擠著住、樓下住人樓上堆東西;兩塊板子一個缸,蹲個旱廁嚇半天;起居生活不分開,廚房豬圈打通間。
  拿什么來告別陋居的生活?改建舊房建造新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尊重農民安居需求和農民建設實際的基礎上,通過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提升農房建設設計和服務管理水平,建設一批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綠色環保的宜居型示范農房,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提升鄉村風貌。

blob.png

  但以前在農村傳統的建房方式是:自已設計或買圖紙,然后找“游擊隊”施工。這種方式簡單粗暴,造成了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農村大部分沒人設計,要么看誰家好看照著做,要么聽包工頭的簡單設計,要么自已設計,但缺乏專業經驗,設計建造的房子容易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第二,買來圖紙找游擊隊施工,農村施工隊水平參差不齊,建出來的房子和設計圖紙根本不一樣。
  為改變農村建房市場“無規劃選址、無地質勘察、無建筑設計、無施工圖紙、無專業施工隊伍、無過程監管和質量驗收”的粗放管理局面,在農村建房中推廣應用裝配式農房,裝配式農房可由建筑公司統一設計、生產、安裝、裝修及售后全周期服務。根據農戶個人喜好,個性化設計農戶喜好的戶型,工業化生產、專業的安裝裝修施工隊伍確保了工程質量,優質的售后服務解決了農戶的后顧之憂。
  綠色裝配式結構農房,極大地改善了農民居住條件,提升了鄉村風貌。讓農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自己家園里更加詩意地生活,幸福感、獲得感大大增強。

來源:綠色建筑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