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裝配式外墻板建筑計容面積認定問題的解決方法和建議 二維碼
43
建筑面積是建筑物最重要的技術經濟指標之一。隨著建筑產業(yè)現代化的發(fā)展,裝配式外墻板建筑計容面積的認定呈現綜合化趨勢,現行《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中難以找到明確的依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筑產業(yè)現代化的發(fā)展。該文結合重慶市建筑產業(yè)現代化實踐經驗,對常見的幾種建筑類型裝配式外墻板計容面積認定進行了探討,并提出解決方法及建議。 01 重慶市相關政策 重慶市規(guī)劃局頒布的《重慶市城市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定》規(guī)定了計容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則, 規(guī)定中對建筑保溫層是否計入建筑計容面積暫無明文說明, 但各區(qū)縣規(guī)劃部門為促進本地區(qū)房地產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根據各管轄區(qū)的實際情況做出了調整, 一般認為重慶市外墻內保溫層建筑面積均計入建筑面積,外墻外保溫層建筑面積基本不再計入建筑面積。 關于裝配式外墻板是否計入建筑面積、不計入建筑面積的比例及裝配式外墻外保溫層是否計入建筑面積、不計入建筑面積的比例等政策,重慶市目前還沒有相關規(guī)定。為研究裝配式外墻板在不同建筑類型中使用, 對計容建筑面積在不同認定規(guī)則下的偏差,該文分別選取高層住宅、多層住宅、辦公樓、醫(yī)院和學校建筑進行計算和對比分析。 02 不同建筑類型計容面積差別 裝配式外墻板采用內嵌施工時, 墻板在結構水平輪廓線內的部分均計入建筑面積, 偏出的保溫層水平投影面積及外掛施工的外墻板對計容建筑面積的影響,尚無系統數據。裝配式外墻板類型及安裝方式的不同, 反映在外墻計容面積上的差異,均統一按墻板外輪廓偏出結構輪廓線的尺寸距離計算。 在認定計容面積時,依據《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GB/T50353-2013的認定規(guī)則進行。建筑物外墻外保溫層按保溫材料的水平截面積計算,并計入建筑面積。其中原始計容面積為住宅結構外輪廓水平投影面積,偏20、50mm為內嵌外墻板外保溫層外輪廓線水平投影面積或內嵌外墻板偏出結構外輪廓線水平投影面積(即結構外保溫層厚度),偏250、300mm為外掛墻板(包括保溫層)外輪廓線水平投影面積,詳見圖1、圖2。陽臺面積默認不變,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筑面積。 圖1 內嵌墻板安裝位置示意 圖2 外掛墻板安裝位置示意 高層住宅 以某普通高層住宅標準層為例, 分析計容建筑面積的差別。 圖3 高層住宅標準層平面圖 由圖3可知,高層住宅外立面造型一般較為復雜,外墻外保溫層厚度對計容面積產生一定的偏差。詳見表1對比結果。 計容面積增大0.75%, 外保溫層厚度偏出結構構件輪廓線50mm時,計容面積增大1.86%;采用250mm外掛墻板時,計容面積增大9.34%,采用300mm外掛墻板時,計容面積增大11.22%。高層住宅建筑采用裝配式內嵌外墻板附外加20/50mm保溫層時,保溫層建筑面積增量較少,可將保溫層建筑面積不計入計容建筑面積。采用裝配式外掛墻板時,墻板及保溫層面積占計容建筑面積比例較高,達到10%左右。 多層住宅 以多層住宅標準層(圖4)為例,分析計容面積的差別。 圖4 多層住宅標準層平面圖 由表2對比可知:多層建筑內嵌外墻板保溫層和外掛墻板計容面積變化規(guī)律與高層建筑一致。外保溫層厚度偏出結構構件輪廓線20mm時,計容面積增大0.70%,外保溫層厚度偏出結構構件輪廓線50mm時,計容面積增大1.75%;采用250mm外掛墻板時,計容面積增大8.82%,采用300mm外掛墻板時,計容面積增大10.61%。 辦公建筑 以某辦公建筑標準層(圖5)為例,計算分析計容建筑面積的差別。 圖5 某辦公建筑標準層平面圖 辦公建筑外立面一般較為規(guī)則,建筑體系相對較小,凸出結構主體的墻體外保溫層建筑面積對原始計容面積的影響較小,50mm厚外保溫層建筑面積僅增大0.58%,250mm裝配式外掛墻板計容建筑面積增大2.91%,300mm裝配式外掛墻板計容建筑面積增大約3.50%。 醫(yī)院綜合樓建筑 醫(yī)院綜合樓也是常見的建筑類型, 以某醫(yī)院綜合樓建筑標準層(圖6)為例,計算分析計容建筑面積的差別。 圖6 醫(yī)院綜合樓標準層平面圖 與辦公建筑類似,醫(yī)院綜合樓建筑外立面較為規(guī)則,建筑體系相對較小, 凸出結構主體的墻體外保溫層建筑面積對原始計容面積的影響較小。由表4可知:外保溫層厚度偏出結構構件輪廓線20mm時,計容面積僅增大0.17%,外保溫層厚度偏出結構構件輪廓線50mm時, 計容面積僅增大0.22%;采用250mm外掛墻板時,計容面積增大2.14%,采用300mm外掛墻板時,計容面積增大2.57%。偏出結構輪廓線部分的保溫層建筑面積或外掛墻板建筑面積對計容建筑面積影響在3%以內。 學校建筑 學校也是常見的建筑類型, 以某中學教學樓建筑標準層為例(圖7),計算分析計容建筑面積的差別。 圖7 學校建筑標準層平面圖 學校建筑外立面形式變化較豐富,外墻外保溫層厚度對計容建筑面積的影響與高層住宅類似, 外保溫層厚度偏出結構構件20mm時,計容面積增大0.58%,外保溫層厚度偏出結構構件50mm時,計容面積增大1.46%;采用250mm外掛墻板時,計容面積增大7.38%, 采用300mm外掛墻板時, 計容面積增大8.89%。 因裝配式外墻板的安裝方式不同,按現行計容規(guī)范,對建筑計容面積的認定也有所差異。采用外墻板內嵌安裝方式,外墻板保溫層偏出結構輪廓線距離≤50mm時, 單層計容建筑面積的增量可控制在3%以內;若采用外掛墻板,住宅、學校等外墻外輪廓較復雜的建筑, 單層計容建筑面積增量8%~11%,辦公、醫(yī)院建筑單層計容建筑面積增量約為2%~4%。 03 結論及建議 對不同類型建筑及外墻板安裝方式的計算分析可知,根據建筑類型合理選擇裝配式外墻板的安裝方式,可有效控制因采用裝配式外墻板帶來的計容面積增量。其它省市規(guī)定的“外墻裝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積不超過規(guī)劃總建筑面積的3%可不計入容積率核算”是較合理的。 重慶市裝配式建筑仍處于起步階段, 特別是裝配式外圍護體系,配套企業(yè)較少,產業(yè)基礎較差。為貫徹落實國家及地方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yè)化發(fā)展要求, 促進本地行業(yè)技術進步,建議重慶市對裝配式外墻板計容政策適當放寬。 1.在對裝配式外墻板進行建筑面積認定時,對裝配率暫不設前提條件, 采用裝配式外墻板部分的建筑面積不計入建筑面積, 且其不計入部分的建筑面積比例不超過總計容建筑面積的3%, 裝配式外墻附加后期施工外保溫系統部分的建筑面積建議也不計入建筑面積。 2.未做到圍護、保溫、裝飾一體化施工,在滿足我市裝配率相關規(guī)定指標基礎上,若裝配式外圍護采用新型墻體,如保溫裝飾一體化復合墻板的建筑,可適當給予計容面積獎勵,如1%~3%。 來源:城市與建筑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