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唐山:見證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施工智慧 二維碼
23
6月9日,象嶼正豐建筑樓內,相關工作人員正在向國房地產報社副社長趙斌介紹施工情況。 44年前,震后的唐山,滿目瘡痍,如今浴火重生的唐山,到處呈現出的是鋼筋水泥筑造下的一片祥和。 唐山,被稱作“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作為工業發展的重鎮, 具有堅實的制造業發展基礎。鋼材、水泥、砂石骨料就地取材的便利,也為唐山大力推廣鋼結構,發展裝配式建筑提供了物質基礎。 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業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技術變革。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十天之內拔地而起的高效率,進一步見證著裝配式建筑大有可為。 6月9日,中房報京津冀調研組走訪三家裝配式建筑企業,分別是金隅冀東發展燕東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隅”)、象嶼正豐和河北實豐綠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實豐綠健”)。 三家企業均位于唐山市豐潤區。唐山市豐潤區被認定為第一批河北省裝配式建筑示范區。 唐山市豐潤區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豐潤區把發展裝配式建筑作為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型產業的重點工作來抓,組建了建設了一批如金隅、實豐綠建等產業鏈完整的骨干企業。2019年,豐潤區裝配式建筑產業總產值為14.38億元。并計劃啟動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建設,推動金隅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等項目落地開工,同時,需要抓好示范項目,新建商品房六萬平方米以上小區按不低于30%的比例配建裝配式建筑,裝配率達到50%。 工業化升級裝配式智造 象嶼正豐建筑現場正在建設中的裝配式建筑 在象嶼正豐建筑現場,干凈整潔的施工現場,不時傳來風吹過的嗚嗚聲,起重機從地面吊起預制的鋼梁、墻板,緩慢而穩健地向上移動,等待工人組裝。十幾棟已經“拼”好的住宅樓看起來與普通住宅別無二致。走進樓內, 卻發現“別有洞天”,它的大部分構件是在工廠預制完成的,預制樓梯混凝土表面平整,沒有傳統樓梯表面可能出現的凹凸不平;預制疊合板對比現澆模版,減少了支模工作量和現場施工濕作業。 鋼梁、墻板等預制構件都是在車間生產完成,在實豐綠健裝配式預制車間內,生產線上轟鳴的機器不停作業,經過鋼模制作、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脫模等一道道生產工序,一塊塊碩大的預制樓板初具雛形。每個這樣的裝配式構件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被賦予獨一無二的ID號,方便施工時都能對號入座。 車間批量生產,工地直接組裝,看似更便捷的施工過程,怎么保證管線復雜、構件多樣建筑的安全可靠?又怎么精準的控制物料配比? 金隅BIM創新工作室一臺臺電腦的屏幕上給出了答案。點開一個建模軟件,面前呈現的是一棟三維立體住宅,在某一點不斷放大,可以清晰看到建筑是由鋼結構構成,節點間的灌漿孔和透視孔也一目了然。 金隅冀東發展燕東建設公司副經理、教授級高工田立柱介紹,在這個軟件模型中,結構上的缺陷可以校驗出來,這個模型做好后,直接傳遞到工廠進行編號、加工,每個零件的數量、材質、重量、高度,長度寬度都有精準顯示,有利于后期現場施工安裝。 實豐綠健車間內,工人們正在進行鋼筋綁扎等工作。 在另一臺電腦界面上,展示的是管線密集的地庫部分。據工作人員介紹,運用BIM技術,可以直接在電腦端對空間布局、梁柱位置、節點位置進行細部優化與碰撞檢測。并且每個預制構件的信息都會通過BIM進行編碼后生成一個個信息化模型。 調研組成員拿出手機,用微信隨意掃了一個二維碼,出現了一個樓板的三維模型,通過上下左右移動手機屏幕觀察每個面的信息和位置。這些二維碼會取代傳統的施工圖紙,全部張貼到施工現場,構件的位置、做法形狀,每個構件檢測人員的信息和每個步驟具體的施工工藝等,工人可以通過手機隨時掃碼進行獲取。 整個建筑的具體信息會生成一本模型檢測報告,與設計院和甲方進行對接,匯總意見。 田立柱表示,BIM技術可以集成整個建筑工程項目中的各有關參與方數據信息,構建一個完整數據平臺。三維建筑設計方式,可以直觀展現建筑工程項目的全貌,各個構件連接、細部做法以及管線排布等,使設計方與施工方可以更加清晰的掌控項目建設節奏,體現了精密的工業化制造,同時也實現了精細化施工。 政策助推產業發展 實豐綠健鋼木結構裝配式建筑樣板房,鋼木結構兼具堅固耐用和美麗舒適功能。 2017年,國務院和住建部先后出臺《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鼓勵裝配式建筑產業多元化發展。 同是這一年,唐山被列為中國第一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裝配式建筑項目按照100元每平方米補貼。今年3月,唐山市又被列為河北省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試點市。政策的鼓勵加速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企業不斷加大研發力度,突破難點,探索多樣化的裝配式建筑形式。 目前,裝配式建筑主要有三種形式,分別為預制混凝土結構(PC),鋼結構(PS)和木結構。我國裝配式建筑中,PC結構應用最多,主要應用于試點的保障性住房,PC在三大結構中抗壓強度最高,防火、防腐性能最好,建造成本相對較低;鋼結構應用主要集中于公共或工業建筑,主要由于其工業化程度最高、工期最短、抗震性能最好,生態環保性能也較好,結構靈活得房率高;木結構由于成本和環保因素,應用較少,優點是舒適、美觀。 “怎樣把三種形式互相取長補短的搭配在一起,做到既能節約空間,又節省成本,是目前發展裝配式建筑需要突破研究的一個問題。”河北實豐綠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久順說。 同時,姚久順介紹,實豐綠健建立了政企、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和研發模式,與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清華大學、中國建筑科學院、華北理工大學等多家國內知名科研院校建立科研合作關系,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成立研發技術中心;與華北理工大學、唐山理工設計院共同成立了“唐山市綠色建筑產業技術研究院”;與華北理工大學實驗室合作,成立了唐山市首家“裝配式住宅檢測中心”。 姚久順認為中國裝配式建筑技術在十年之內就會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燕東建設公司總經理付天利對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也充滿信心,裝配式建筑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現場高效安裝,既節省員工,又節省時間。隨著政府主管部門的大力推廣,國內研發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長遠來看,質量會不斷提升,成本也會逐漸下降。 從數字工業化的精密設計,到成熟落地的裝配式住宅;從人才高地的研究院所,到人才施展才華的省級產業基地;從國家政策如雨后春筍般頻頻出臺,到基層社區企業和生產一線的落實;到處都洋溢著勇于擔當,銳意進取,創新實干,狠抓落實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氛圍,也正為唐山未來經濟的發展擘畫了一張嶄新的藍圖。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