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專家觀點|婁宇:中國建筑業的方向是裝配式建筑

 二維碼 6

婁 宇


關于建筑業企業的科技創新


我認為中國建筑業的方向是裝配式建筑。中國21個行業中建筑業最落后,建筑業要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改變落后的生產模式,要轉變成工業化生產模式。實際上政府推廣裝配式建筑,其內涵就是要建筑業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所以電子院在民用建筑這塊做轉型升級的時候,主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跟鞍鋼集團合資成立鞍鋼中電建筑科技公司,專門做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技術研發,形成了一系列成套的技術體系。


另外,我們認為建筑業最大的問題是因為過去的體制問題,導致設計與施工是斷開的。要通過整合,使科技創新貫穿建筑業各個環節,打造完整的產業鏈。


鋼結構天生就符合裝配式邏輯,是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方向。裝配式建筑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設計一定要考慮施工階段的安裝問題,要盡可能簡化施工環節;還要考慮施工哪些環節最關鍵?哪些地方絕對要強化?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培養產業工人。但是目前這兩點都沒做好,所以我覺得這個產業的生態遠遠不夠成熟,有些技術也不是很成熟,部品產能不夠,裝配式應該給產業帶來的好處沒能體現出來。


裝配式建筑內在邏輯是產業工業化和現代化,產業化走到工業化、現代化的最大好處是什么?產業的成本會大大降低,質量會大大提升。100多年前汽車是貴族才能擁有的奢侈品,正是因為大規模工業化流水線生產,使得成本大大降低,最終變成老百姓擁有的家用產品。所以整個產業的發展、產業的轉型升級一定是成本降低、質量提升、效率提高,這是它內在的發展邏輯。


現在裝配式建筑遠遠達不到這個目標,而是成本更高,工期更長,且質量沒法保證,這不符合產業升級的要求。所以有些專家提出不要盲目地、快速地推廣裝配式建筑。其實我個人認為是技術路徑不對,為什么一定要推混凝土裝配式建筑?為什么不能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因為不熟悉、不擅長就不推?因為成本稍微貴一點就不推?如果產業推動足夠,量多成本是可以降下來的。從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角度,混凝土建筑拆掉后是垃圾,而鋼結構建筑拆掉后90%以上是鋼材,是資源。




由于人工成本在提高,水泥、砂子的成本也在提高,混凝土建筑價格的優勢越來越不能顯現。


關于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發展


第一、整個國家要進行政策推廣、宣貫;這個宣貫不是簡單講裝配式建筑的優勢,要宣貫后面的政策邏輯,行業發展邏輯。


第二、要指明裝配建筑產業發展的方向,就是鋼結構。


第三、共同創建技術平臺,互相交流,用什么樣的技術路徑?有哪些技術的難題,大家一起來研究。


第四、搞產業聯盟,當產業形成一定的規模后,成本才能下降。


鋼結構成本高的原因是:材料本身成本就高,其次在制作加工的時候成本高。如果一個鋼構件標準化后就可以做自動化生產線,量大了加工成本就降低了;標準化后施工工人也少了,只要焊工就行了,施工成本又可以大大降低。所以成本高的主原因是產業沒有成熟。鋼結構各個環節標準化了以后,施工就很簡單。現在建一個鋼結構裝配式房子,需要半年時間;如果全程標準化的安裝,可能兩個月就安裝完了,人工成本又下來了。


所以如果裝配式建筑不能實現大規模的標準化的生產,不能實現標準化的安裝和標準化的工藝流程,就體現不出工業化的特點,但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對整個產業進行真正的轉型升級。


對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我現在信念很堅定,我非常愿意跟大家一起探討這一個方向,共同去推動整個產業實現真正的轉型升級。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