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99.65米,上海最高裝配式住宅項目落成交付

 二維碼 34


日前,由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上海市虹口區彩虹灣保障性住房四期動遷安置房項目正式交房,迎來首批居民入住。

99.65米,上海最高:裝配式住宅項目落成交付

彩虹灣四期墨翠里小區總建筑面積達36.7萬平方米,共由14棟高層住宅、配套商業、功能用房及地下車庫等組成,其中7棟高層住宅為裝配式建筑,最高的裝配式結構為35層樓,建筑高度達99.65米,被稱為是上海市最高的“百米裝配式”住宅。

新型支護筑牢地基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打造優質建筑,地基得打牢、打好。但是5.3萬平方米的基坑,若采用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內支撐的支護形式耗時長且嚴重浪費人力物力。

于是,項目部帶領技術骨干創新技術手段,在施工實踐中摸索經驗創造施工工法。在基坑圍護設計時,采用SMW工法樁+注漿鋼管斜拋撐的新型支護體系,即將注漿鋼管一端與圍檁梁連接固定,內置于基坑內,通過后注漿的方式形成穩定體系;同時獨創了鋼管內三次注漿的方法,采取“低壓、緩速、慢凝”的注漿原則,有效增強了支撐強度,在保證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有效縮短了施工工期。

99.65米,上海最高:裝配式住宅項目落成交付

以打造上海市綠色施工的樣板工程為目標,項目團隊還聯合居委會多次到社區進行走訪,了解居民需求,征求居民意見,制定防擾民、防污染措施。項目采取了封閉式木工房,機械隔音罩,嚴格控制上下班時間。

同時每天在上班前進行班前教育,為了控制揚塵,項目采用了環境監測及降塵聯動系統、硬化道路、種植綠化,每天打掃,保證施工現場干凈整潔,項目因此被評為“花園式工地”。

還因在施工現場節水、節電、節材、節地以及環保等方面成效顯著,被評為上海市綠色施工的樣板工程。

頂層“戴帽”冬暖夏涼

江湖盛傳一句買房經驗:無論如何都不要買頂樓。夏天悶熱、雨天漏水的煩惱讓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是該項目在屋面上的一系列做法卻讓人對這一經驗之傳發生了改變。

99.65米,上海最高:裝配式住宅項目落成交付

該工程的屋面采用泡沫混凝土找坡+泡沫玻璃保溫板的雙保險形式確保屋面的保溫效果,在保證頂層“冬暖夏涼”的情況下降低建筑能耗。

同時采用倒置式屋面的施工技術。即將憎水性保溫材料設置在防水層上,對防水層提供一層物理性保護,防止其受到外力破壞,在避免熱脹冷縮對防水層造成破壞的同時,也提升了屋面的防水性能,延長了防水層的使用壽命。

為杜絕屋面漏水,項目部在頂層混凝土澆筑時尤其重視屋面結構板的收面質量和養護時間,從結構上先保證無滲漏。防水施工前,對屋面結構進行蓄水試驗,防水分遍施工中,每一遍完成后均進行蓄水試驗,確保達到零滲漏。

在主體功能確保的基礎下,彩虹灣屋面工程也格外注意排版,確保其內在功能與外表美觀的統一性。在施工之前,項目的工程部與質量部統籌考慮了多種因素,如鑲邊的美觀、泛水的做法、排氣孔的設置、出屋面管道的擺設、設備基礎、排煙道、天溝的布局等,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嚴格的規劃和設計,以期展現出一個和諧統一、簡潔美觀的屋面。

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屋面作業均為一次成活,使得整個屋面呈現出自然和諧的效果。其屋面技術被業內盛贊為“屋面施工標桿”,并將其做法進行推廣應用。

精確管控裝配質量

在建造過程中,項目團隊總結了一套包括“構件生產、構件驗收、構件吊裝”的裝配式施工質量管理體系,從PC構件的生產,到預制構件模具的拼裝,再到鋼筋綁扎及預埋件的安放、混凝土的澆筑及保養,一道道工序和環節,必須謀劃到位、精確管控才能無懈可擊。在建造過程中,通過不斷優化技術方案,召開專題會,與設計部門、廠家等進行交流、探討和“會診”,解決了豎向預制構件插筋偏位、預制構件支撐與架體間碰撞沖突、預制構件與現澆結構拼縫及防水處理等行業難題。

隨著裝配式施工經驗的積累,工人作業水平的提升,在確保工程質量的情況下工期效率由7~8天一層提高到5.5天一層。最終,實現了60天完成樁基、基坑圍護和降水的施工,具備挖土條件;210天完成35層裝配整體式剪力墻主體結構的施工;主體結構驗收后6個月的時間達到竣工驗收條件,并順利通過五方驗收。

來源:中建八局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