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的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吊點設計誤區及改進方法 二維碼
10
預制構件吊點的設置十分重要,不僅關系到構件是否能正常起吊、運輸和安裝,還關系操作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本文列舉了裝配式預制構件吊點設計時容易忽略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方法,可為裝配式建筑的設計、制作和安裝提供參考。 01 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分析 吊點離構件邊緣太近 此類問題較常見于尺寸較長的墻板類構件,吊點離邊緣太近容易造成起吊時吊繩對吊點增加水平向拉力增加。比較相同的構件,吊點按分別設置在離邊緣30cm處和80cm處。同樣的養護條件下,30cm構件吊點處破壞,而80cm 構件起吊完好。所以筆者認為墻板類構件,吊點設計時宜適當往構件重心位置靠近,離得太遠,沒有任何好處。 吊點設置忽視孔洞影響 因墻板類構件常出現水電安裝孔或樓板構件下水管洞口或其它洞口,且此類細節孔洞水電設計師常在構件設計完成后再提交深化設計圖,而構件深化設計師往往不重視,機械的裝孔洞直接拍在構件圖上,造成吊點離孔沿邊緣處太近,沒有避開剪切面如圖3、圖4。 圖3 右邊吊頂離孔洞處太近 圖4 吊點離孔洞處太近造成的破壞 吊點構件翻轉時的強度 因預制豎向構件生產時為水平澆筑,吊點還需具備構件翻轉作用,但設計師往往只考慮在豎向起吊時的作用,而沒考慮構件翻轉時垂直板面方向的拉力,造成構件混凝土被撥落如圖 5,建議在吊點位置兩層鋼筋處設置對拉鋼筋或U形鋼 筋承受翻轉時的外撥力如圖6。 圖5 吊點翻轉時破壞 圖6 吊點處增設對拉鋼筋(俯視圖) 疊合板橫向跨度太大,吊點設置過少 在疊合板設計時,一般長度方向會設置桁架鋼筋,以增強疊合樓板的剛度,但遇到寬度較寬時(超過2.5米),在起吊和安裝過程中橫向受力較大但沒有桁架鋼筋的加強,容易造成疊合樓板橫向彎折破壞如圖7。 圖7 疊合樓板中間彎折破壞 盲目多設吊點 設計師往往會認為構件重量大,多設吊點更安全,其實不然,一方面多設吊點不經濟,另一方面吊點設置會與構件正常使用受力方式相圍背。例如疊合梁的吊點,因疊合梁未設置上部鋼筋,應盡可能將吊點往端部設置,遵循少而大的原則,若設置三個及以上吊點,容易產生負彎矩,造成構件上部開裂。在預制構件深化過程中,往往設計師不從實際生產和安裝角度出發,只是簡單的將吊點布置在構件上,往往與構件鋼筋、水電管線、或者與凸出的外頁墻板相沖突。例如疊合梁吊勾與箍筋重疊,起吊套筒與出筋相碰。 02 吊點設置優化意見 預制構件深化設計師應多進生產車間及安裝工地,了解生產過程及安裝工法,才能將吊點設計的更合理、科學。 充分利用構件的外形特點,選取合適的吊點形式 部分大尺寸構件,本身不適合設置一般的吊勾或吊釘等,此時可采取特殊的方式 。例如預制排架柱,重量大,尺寸長,用吊勾起吊肯定不方便,可在起吊點設置通孔,起吊時吊繩穿過通孔,十分經濟和方便如圖8。 圖8 預制排架柱采用通孔作為吊點 吊點數量為奇數,動滑輪不現實 設計師容易根據構件重量和起吊點的承載能力進行吊點數量選擇,會出現奇數個吊點,并不說奇數個吊點不行,但會給起吊和安裝帶來很大的不便,而且起吊時安全隱患較大。在承載力滿足的條件下,盡量少設置吊點,盡量不要設置奇數個吊點。 吊點設置應避開難操作處 吊點的設置應簡單并為制作和安裝帶來方便,避開工人難操作處或給吊具帶來額外要求的地方。如圖9,吊點設置在凹口處,一來工人操作十分不便,二來導致起吊的吊繩要一長一短,吊繩還與構件磕碰,給安裝帶來很多不便。 圖9 吊點設置處不方便安裝 疊合板吊點加強鋼筋應加長 疊合板如將吊點設置在桁架鋼筋上,通常做法是在吊點處增設280mm的附加 鋼筋,設計人員會直接套用,但遇到疊合板底部受力鋼筋間距為150或以上時,會存在加強鋼筋不能跟兩頭的受力鋼筋綁扎的問題(如圖10)。 圖10 疊合板吊點加強鋼筋與受力鋼筋不能搭接 03 結論 預制構件吊點的設計,不僅關系到構件是否能正常制作、運輸和安裝,還關系到生產安全、生產便利的問題,所以設置的時候應結合構件的受力情況進行調整,吊點設置應結合構件的外形,達到簡單、合理的目的,吊點夠用就進,不要盲目追求安全不追求經濟性,其設計還應充分考慮生產、運輸和安裝的便利性。 來源:規劃設計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