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趨勢:2025年裝配式裝修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300億! 二維碼
32
導讀:裝配式裝修直擊傳統裝修弊端痛點,其明顯優勢帶動其規模成長迅速,近日,興證研究發布裝配式裝修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測算2025年裝配式裝修市場規模將達到6327億元,年化復合增速為38.26%。保障房、長租公寓、租賃房、酒店等對裝配式裝修需求的穩中有升,成品住宅比例持續提升帶來的較大潛力,未來將催生裝配式裝修巨大市場空間,但有關專業人士也預測,與傳統裝修行業一直以來呈現的“大行業、小公司”的競爭格局狀態比,未來裝配式裝修龍頭企業將憑借生產制造規模化凸顯競爭優勢。那么,面對裝配式裝修這一風口,你的定位在哪里? Part 1 裝配式裝修:行業革命,優勢明顯 1.1 裝配式裝修是具有工業化思維的新裝修方式 裝配式裝修,又稱為工業化裝修。2017年住建部頒布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和《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中明確給出了裝配式裝修的定義,是指采用干式工法、將工廠生產的內裝部品在現場進行組合安裝的裝修方式。裝配式裝修具有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協同的工業化思維。 (2)管線與結構分離。即設備、管線不在房屋結構中預埋,改為填充在裝配式空間的六個面與支撐結構之間的空隙中。 (3)部品集成定制。部品集成是將多個分散的部件、材料通過特定的制造供應集成一個有機體,性能提升的同時實現了干式工法,易于交付和裝配。部品定制則強調裝配式裝修雖為工業化生產,但仍需滿足個性化定制,從而避免現場進行二次加工。 1.2 對比傳統裝修:“重工廠、輕現場,多、快、好、省” 傳統裝修弊端多,行業亟待升級 傳統裝修方式在國內盛行已久,現場環節多、工種多、人工作業依賴嚴重,耗時久、質量難以保證等弊端問題凸出,國內“裝修游擊隊”盛行,明顯制約了裝修行業的發展。現場管理難成為大部分裝修公司管理半徑有限、規模難以突破的主要障礙,人工作業依賴嚴重成為傳統裝修行業進入門檻低、行業競爭格局差的重要因素。具體來看: (2)裝修過程隱患多。由于傳統裝修會部分破壞主體結構保護層,鑿墻等行為更容易引發結構安全問題(如泉州酒店事件),現場施工流程多、工序復雜導致過程隱患多。 (3)裝修環境污染重。傳統裝修材料中甲醛含量較高,容易造成室內污染。根據相關研究結果,我國每年因室內污染死亡的人數達到11.1萬人,新增先天殘疾兒童總數80-120萬中,有42.1%與室內空氣污染有關。同時,由于室內裝修的生命周期與建筑結構生命周期不同,前者為5-10年,后者為50年,因此室內裝修必定面臨二次改造。但由于傳統裝修與主體結構結合,改造時必然會砸、鑿,產生大量建筑垃圾,污染環境。 (4)材料資源浪費嚴重。傳統裝修在首次裝修時材料用量就較大,二次改造更造成材料浪費,根據《裝配式裝修設計與施工》的研究,二次裝修每年造成的損失在300億元以上。 裝配式裝修“多、快、好、省”,優勢明顯 裝配式裝修完美解決了傳統裝修暴露出的弊端問題,相比傳統裝修具有“多、快、好、省”的特點,其優勢十分明顯。
(2)從產品角度來看,裝配式裝修的工業化思維設計理念將八大裝修模塊拆分成多種部品部件,而裝修公司對每種部品部件提供若干選項,由此形成標準化中的個性化,產品選擇性“多”。 設計可以聘請更優秀的團隊來完成,而費用則可以由選擇該體系的所有用戶共同承擔,相比于傳統裝修每戶單獨設計,裝配式裝修設計更具性價比。 部品制造在工廠加工,現場僅安裝施工,裝修精度大幅提升至毫米級,人為因素影響大幅降低,裝修品質更容易得到保障,“好而省”。 (3)從建造環節來看,由于裝配式裝修分為工廠部品生產+現場安裝兩部分,工廠部品生產不影響工程進度,而現場安裝要求全部采用干法施工、沒有二次加工,因此施工周期相比傳統方式大幅縮短。根據北京保障房中心的經驗數據,一套50平米的公租房采用裝配式裝修工期僅需6天,而傳統裝修工期為30天,施工效率提升明顯。 (4)從材料角度來看,裝配式裝修采用硅酸鈣復合板、巖棉等環保材料,供應商基本做到零甲醛,相比于傳統裝修更加環保;雖然環保材料價格相對更貴,但材料用量大幅下降。根據《裝配式住宅內裝技術與成本實例分析》的研究成果,裝配式裝修綜合材料直接費用相比傳統裝修仍然上升11%,但項目的綜合經濟效益將間接通過人工費用節省、融資成本降低來抵消。 5)從運維角度來看,由于裝配式裝修部品部件均采用現場干法安裝,后期部品部件需要更換維修十分方便,直接拆除連接螺栓即可;管線與結構分離的設計方式,后期管線維修更換不會破壞主體結構。因此,裝配式裝修后期維護成本相對較低,可謂之“省”。 Part 2 裝配式裝修將引領行業格局改變, 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300億 2.1 裝修行業當前的困局:大行業、小公司,龍頭企業成長受限 裝飾裝修行業規模超4.2萬億,龍頭企業市占率低。根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數據,2018年我國裝飾裝修行業總產值已達4.25萬億元,同比增速為7.9%。行業規模巨大,但增速自2013年以來已降至10%以下,有所放緩。從龍頭企業市占率情況來看,2018年行業CR3(金螳螂、廣田集團、亞廈股份)營收市占率僅1.15%。由于2015年建筑行業開始清理掛靠現象,龍頭企業集中度有所下滑,雖然從2016年開始集中度重新呈現提升的態勢,但相比于2010年前后裝飾裝修龍頭企業集中上市后的市場擴張速度而言,15年以后龍頭企業市占率提升的速度十分緩慢。 行業弱者加速淘汰,但“大行業、小公司”的競爭格局依然沒變。根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發布的《中國建筑裝飾藍皮書》統計,我國裝飾裝修企業的數量在2011年為14.5萬家,到2018年減少至12.5萬家,總體減少了近2萬家企業;2015年清理掛靠以來,企業數量下降呈現加速趨勢,僅15-18年就減少了1.5萬家。從企業平均產值規模來看, 2011年平均產值為1621萬元, 2018年提升至3400萬元,年化復合增速達11.2%。我們判斷被淘汰的2萬家企業以低資質、小規模的裝飾裝修企業為主。但從平均產值規模的絕對值來看,2018年也僅為3400萬元,企業平均規模依然較小,行業“小而散”的格局并沒有改變。 2.2 裝配式裝修是破局“良藥”,行業規模迅速成長 直擊傳統裝修弊端痛點,龍頭企業將具明顯競爭優勢。裝配式裝修“重工廠、輕現場”的運作模式,使得工廠成為裝修質量把控的重要環節。工廠采用機器化生產,避免了工人技術和經驗對工程質量的直接影響,龍頭企業也有望通過快速擴產,建立規模優勢,構筑護城河。同時裝配式裝修現場只需要安裝工人和電工,相比于傳統裝修工人數量和工種數量均明顯下降,現場管理更容易,工廠管理相對現場管理也更為集中,管理難度明顯下降,有利于且突破原有管理半徑的限制。 (2)假定2020年、2025年分別完成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15%和30%的目標,中間年份采用插值法計算; (3)裝修作為建筑的竣工端,當年新開工全裝修建筑面積與上年的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高度相關,我們假定當年新開工全裝修建筑面積/前一年裝配式建筑面積為固定值,以此測算當年全裝修建筑面積。 (4)假定2025年采用裝配式裝修的全裝修比例為40%,中間年份采用插值法計算; (5)假定裝修單價穩定在2000元/平米。 由此,我們測算出2025年裝配式裝修市場規模將達到6327億元,年化復合增速為38.26%。 2.3 賽道變寬、參與方眾多,裝修企業更貼近用戶需求 裝配式裝修尚處于起步試點階段,相比于傳統裝修其項目運作方式改變較大,產業鏈向部品部件制造延伸。當前裝配式裝修市場參與方較多,我們總結主要有5類企業參與。 (1)大型地產開發商,如萬科、融創等。地產商作為建設方,對建筑和裝修方案有主導權,參與裝配式裝修行業的早期發展有一定必要性。一方面,開發商對建筑方案有主導權,部分開發商早在3-4年前就進行鎖定戶型,建立標準化,為后續裝配式裝修的研發、實施做了充分準備;另一方面,地產商在產業鏈中最為強勢,在裝配式建筑政策引導下參與其中,可以加速行業向裝配式裝修轉型升級。 對于開發商而言,裝配式裝修對其亦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裝配式裝修中裝修方案前置且與建筑方案共同設計、實施,地產開發商可以通過裝配式裝修方案與建筑方案配合,滿足裝配式建筑的指標要求,獲取政府補貼;裝配式裝修使整體工期大幅縮短,且可以提前預售,加速了開發商資金周轉;開發商利用自身資金投入裝配式裝修技術研發,利用自身產業鏈中強話語權低價實施裝配式裝修,是推動裝配式裝修行業發展較為有利的一方。 萬科通過打造“5+2+X”工業化建造體系,即五件套”(全混凝土外墻、裝配式內隔墻、系統模板、爬架、穿插提效)+裝配式裝修+適度預制的體系,將裝配式建筑與裝配式裝修方案緊密結合,有效壓縮了示范項目的實施周期,加速自身周轉。該體系已在萬科湖畔同心家園等多個項目中落地實施。 (2)傳統裝修企業。傳統裝修龍頭企業金螳螂、廣田集團、亞廈股份在裝配式裝修領域都先后進行了布局。傳統裝修企業做裝配式裝修顯然更能貼近用戶需求,是5類參與方中較容易實現裝配式裝修轉型的。 (3)建材企業。當前主要是裝配式裝修部品部件的供應商。如北新建材,從做裝配式裝修的供應商(石膏板隔墻)開始,不斷深入深入探索裝配式裝修產業鏈,當前企業基本已經實現將壁紙與石膏板材在工廠中結合,從而進一步縮短現場工期。 (4)創業型企業。以和能人居、開裝、品宅科技等企業為代表,以裝配式裝修技術、專利為切入手段,為項目方提供從設計到部品部件制造的裝配式裝修全流程服務。這些創業品牌大都已分別完成了融資,并已經在公租房、長租公寓等項目領域,實現了局部的應用。 開裝,是中國全屋裝配式裝修提供商,致力于裝配式裝修硬件及軟件的設計與研發,已實現產品全空間一體化的整體集成。開裝也是擁有高度整合能力的物聯網企業,運用物聯網技術對產品的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進行全面有效的管控。開裝目前產品包括:隔墻系統、飾面系統、地面系統、吊頂系統、模塊化衛生間、整體廚 房、空氣調節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等。 (5)定制家居企業。定制家居企業依靠在櫥柜、衣柜定制方面多年積累解決方案的經驗優勢,目前已向全屋整裝裝配式方案領域邁進。例如索菲亞、歐派家居、尚品宅配等定制式家居龍頭,已實現軟裝環節的裝配式解決方案,并在廚房、衛浴、墻板等領域進行了嘗試,以期提供設計定制、生產、硬裝及安裝等整裝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2.4 頂層設計完善+部品部件供給改善+用戶口碑沉淀=裝配式裝修良性發展 從住建部的統計數據來看,2019年以來裝配式裝修雖然發展迅速,但應用范圍還十分有限。新開工裝配式裝修面積占新開工全裝修建筑面積的比重僅為18.97%,占新開工建筑面積的比重僅為1.5%。我們認為當前裝配式裝修行業發展還面臨頂層設計有待完善、部品部件供給有限、用戶口碑缺乏沉淀等問題。 Part 3 裝配式裝修發展的驅動因素: 短期看裝配式建筑硬性指標,長期看環保及用工價格 3.1 短期因素:裝配式建筑硬性指標的倒逼,裝配式裝修具備高性價比 政策制定硬性指標,倒逼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 早在2013年1月,國家發改委就聯合住建部提出推廣預制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等建筑體系,提高建筑工業化水平。但直到2016年,國務院先后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了10年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要達到30%的具體指標后后,才真正推起了我國裝配式建筑的浪潮。2017年3月,住建部發布《“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及配套管理辦法,明確了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以上。 裝修是評價裝配式建筑的重要組成 根據住建部2017年頒布的《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GB/T51129-2017),判斷建筑是否為裝配式建筑需滿足以下4個條件: b)圍護墻和內隔墻部分的評分不低于10分; c)采用全裝修; d)裝配率不低于50%。 從裝配式建筑的評價標準來看,裝配率P=(主體結構指標得分Q1+圍護墻、內隔墻指標得分Q2+裝修、設備管線指標得分Q3)/(100-評價項目中缺少的評價項分值總和Q4),對于常規建筑而言Q4=0,意味著表格中各部分評分就代表最后的裝配率。 通過評分標準可以看出,主體結構評為占50%,外裝占比10%,內裝占比40%。我們這里所說的裝配式裝修通常指內裝,在評價裝配式建筑時擁有40%的權重,是評價裝配式建筑的重要組成。 裝配式建筑主體結構面臨技術+成本兩大難題 從建筑主體結構角度來看,當前國內裝配式建筑按主體結構材料分類,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PC)和裝配式鋼結構(PS)為主。但兩類建筑在推廣過程中,皆面臨技術和成本兩大難題。 1)技術方面 2)成本方面 PS結構造價相比PC結構更高,節省的人工成本目前仍不足以彌補較高的構件材料費。根據住建部頒布的《裝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采用PS結構單看人工費雖有所下降,但鋼結構的材料費較高,且大量的吊裝和安裝作業導致機械費相比于PC結構高出許多,更多的工種配合導致組織措施費和企業管理費等上升,實際人工成本并沒有下降。 相對主體結構的裝配式,裝配式裝修成為當前實現裝配式建筑性價比較高的方式 由于主體結構面臨技術和成本兩大難題,尤其是PC結構鋼筋連接的可靠性不高,主體結構中發揮承重作用的構件柱、梁等均不采用預制,主體結構50分中往往僅滿足20分的最低要求。要達到裝配式建筑的最低分數線,裝修部分需貢獻至少30分。 3.2 長期因素:人工價格上漲&環保需求提升 裝配式建筑行業在發展初期受政策推動的影響更明顯,一定規模效應后,裝配式具有更強的經濟適用性。而傳統建造成本上升的趨勢是不可逆的,裝配式將成為市場化選擇,屆時將實現更快的需求增長。 人口紅利消失,工程師紅利將至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當前建筑行業農民工從業人數在逐步下降,農民工平均收入上升較快,農民工老齡化趨勢明顯,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具體來看: 2)建筑業農民工月收入不斷上漲。2014年以來,建筑業農民工平均每年工資漲幅7.3%,預計未來還將持續上漲。 3)農民工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從農民工年齡結構來看,大齡農民工占比逐年提升,農民工平均年齡從2008年的34歲升至2018年的40.2歲。勞動力成本上升和日益嚴格的環保將倒逼傳統現澆式建筑向裝配式建筑轉型。 但從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來看,2011年以來,每年普通本專科高校畢業生人數均超過600萬人,每年畢業研究生人數在40-60萬人。高等學歷人才供給旺盛,未來將逐步工程師紅利時代。從這點來看,建筑裝飾行業逐步走向裝配式時代,是適逢其時。 裝配式裝修更符合綠色建筑理念,更有利人體健康 從環保需求來看,一方面是降低建筑能耗,另一方面是降低對人體的危害。從2015年各主要建材能耗和碳排放情況來看,水泥生產能耗在建筑總能耗中比重達43%,二氧化碳排放占比更是達到59%。裝配式裝修采用環保材料,大幅減少室內裝修時水泥、砂漿等材料用量,對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十分有利。 從對人體有害物質的控制標準來看,裝配式裝修的指標明顯更加嚴格,甲醛釋放量要求直接降低一個量級,對于可溶性金屬的要求直接是0。因此采用裝配式裝修對人體健康更有利。 Part 4 裝配式裝修的需求:公建需求穩中有升,住宅潛力市場較大 4.1 裝配式裝修是具有工業化思維的新裝修方式 裝配式裝修技術當前主要應用于保障房、長租公寓&租賃房以及酒店的裝修。保障房主要作為裝配式裝修技術的試驗田,每年有1000-2000萬套的建設需求。長租公寓、租賃房、酒店具有空間重復性高、可復制性強、對裝修工期要求高的特征,適合采用裝配式裝修,因此成為裝配式裝修優先應用的領域。 長租公寓&租賃房:“房住不炒”時代裝配式裝修的需求主力 長租公寓&租賃房是國家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推行租購并舉、抑制炒房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當前我國租賃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們認為隨著租賃市場各方訴求的不斷發展,長租公寓&租賃房將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理由如下: 2)從需求端來看,高基數流動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奠定了租賃需求基礎,限購+高房價提升租賃需求。房屋租賃需求主要來自于流動人口,2014年以前我國流動人口總體呈增長趨勢,14年以后雖然略有下降,但整體仍處于高位。截止2018年末,流動人口2.41億人,占總人口比重17.27%。龐大的流動人口奠定了租賃市場發展的基礎。根據鏈家研究院的統計,2017年我國采用租房解決居住問題的人口約為1.68億,是通過買房解決居住問題人數的4倍。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都市圈的初步形成,人口逐步向大城市集中,但當前全國大部分一、二線城市都出臺限購限貸措施,流動人口購房被限制。同時,由于2017年以前房價經過幾輪大幅上漲,居高不下,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遠超全國平均水平。這導致流動人口購房需求減弱,租房需求增加,租房周期延長。 3)從供給端來看,當前租賃市場問題眾多,租賃房可以解決。租賃房市場的機構滲透率僅2%,未來提升空間巨大。當前租賃市場中,租客獲得的服務體驗普遍較差。根據鏈家研究院的統計,房屋配套老舊、功能差是租客認為最影響租賃品質的因素,其次是租期短、業主違約等。這一系列問題在租賃房專業租賃機構介入后都能得到很好解決。 根據鏈家研究院的統計,目前國內租賃房品牌滲透率僅5%,集中式品牌公寓占比更是僅有1%。從國際經驗來看,機構房源市場占有率平均在30%以上,日本更是高達83%。未來機構房源滲透率大幅提升是租賃房市場貢獻全裝修增量的主要來源。 結合以上三點,我們認為未來是一個長租公寓&租賃房爆發式增長的黃金時期。不過租賃房的推行對新房購買需求有一定的擠壓,但對于裝飾裝修企業而言,租賃房市場是B端增量。 b)購新房的客戶轉入租賃房。新房并非都是全裝修,而租賃房是。因此,購買毛坯房的部分客戶轉入租賃房會帶來一定的全裝修B端增量。 酒店:中端酒店需求崛起,高端酒店需求萎靡 1)中端酒店保持快速增長,是酒店裝修需求的主要來源。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的統計,2013年以來,中端酒店數量實現快速增長,從2013年649家增加值2018年6036家,客房數從2013年97439間增加至2018年634189間。近年來,國內酒店行業加速整合,中端酒店呈現連鎖化經營,酒店裝修標準化程度提升,更適合使用裝配式裝修。 2)高端酒店進入蕭條期,增長停滯導致相關裝修需求不振。商業營業用房包括度假村、飯店、商店、門市部、糧店、書店、供銷店、飲食店、菜店、加油站、日雜等房屋,其中飯店尤其是高端星級飯店的裝修檔次高、體量大,是裝修行業最重要的細分領域之一。根據國家旅游局的統計數據,2007-2010年,我國五星級酒店數量從269家發展到595家,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高星級酒店建設力度較大,酒店行業的高景氣度,帶來了高端酒店裝飾需求的快速增長,驅動從事高端公裝的龍頭公司的收入快速增長。但是從2014年開始,我國五星級飯店進入衰退期和蕭條期,供過于求使得五星級酒店的平均房價進入下行通道,受此影響,我國五星級酒店的數量也到達頂峰、增長停滯,并在2018年首度出現下降。高端星級酒店增長停滯、供過于求,存量酒店減少,進而導致高端酒店裝修需求偏弱。 4.2 潛在B端增量:地產竣工回暖趨勢明顯,成品住宅比例持續提升 當前裝配式裝修技術在住宅中的應用還不多,但隨著技術逐步走向成熟,未來將逐步在住宅精裝修市場中滲透。我們認為隨著成品住宅滲透率的提升,裝配式裝修技術的潛在B端增量也在不斷增加。 短期邏輯:地產竣工回暖趨勢明顯,裝修行業短期景氣向好 房地產開發流程通常分為“拿地→開工→開盤→竣工”四個階段,整個時間周期為2-3年。但2017年以來,由于宏觀調控下融資端出現壓力,開發商普遍資金偏緊,導致開工提前,竣工推后;同時精裝修房比例提升,從開工到竣工的周期延長。2017年下半年以來,新開工增速與竣工增速逐步背離,在18年進一步拉大,但19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宏觀調控的緩和,竣工增速有向上回暖的趨勢。 2)從月度數據來看,地產房屋竣工面積增速在2019年8月轉正, 9月住宅竣工增速回正,地產竣工中住宅占比較大,地產房屋竣工增速趨勢基本與住宅保持一致。2020年2月受新冠疫情增速為異常值,3月已明顯改善,住宅竣工增速已回正至1.2%。 我們認為,按照地產竣工周期的傳導,在2017年新開工同比高增長的傳導下,2020年竣工逐步向好的趨勢正在確立。作為與竣工端緊密相連的裝修工程,我們認為將在此輪竣工回暖帶動下,有業績釋放超預期的可能。由于裝配式建筑占比的硬性指標,裝配式裝修將在裝修行業整體回暖的帶動下加速增長。 長期邏輯:成品住宅比例不斷提升,裝配式裝修可應用的空間增長 住建部早在2002年就曾推出《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實施細則》,所謂裝修一次到位,就是指全裝修。全裝修住宅既綠色環保,又提高了服務質量、降低了裝修成本,看起來是大勢所趨了,理應得到推廣。但時隔多年,全裝修的滲透率依然不高。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我國2016年成品住宅滲透率僅為12%,17、18年有大幅上升,2019年成品住宅開盤套數319.3萬套,滲透率達到32%,已接近“十三五”規劃的30%,但與發達國家80%以上的滲透率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我們判斷,未來成品住宅滲透率絕對不僅限于30%,還會有更大的向上空間。 我們認為成品住宅滲透率以前難以提高,但2017年以來得以明顯提升的原因如下: 2)從供給端來看,房地產增量時代已過,成品住宅成為開發商競爭的重要手段。2014年以前房地產行業連續20多年規模高速增長,商品房供不應求,單位面積房價持續攀升。在這個階段,增量市場巨大,毛坯房的低成本和短周期更符合開發商迅速跑馬圈地的意圖。不僅大開發商,中小開發商也在這個過程中分得一杯羹。由于開發商魚龍混雜,行業秩序無法有效執行,成品住宅在此階段沒有被推廣的生態環境。但2014年房地產行業出現負增長,其后在宏觀調控下,行業增速明顯放緩,進入平穩增長期,房價也在2017年以來得到明顯控制。在宏觀控制的背景下,中小開發商資金鏈壓力逐步顯現,行業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行業秩序逐步修復。精裝修房成為市場低迷期大開發商之間競爭的重要手段。 3)從需求端來看,需求由投資性住房向自住房轉變,精裝修優勢凸顯。2017年以前,由于房價持續上升,投資性購房多,購房者通過二手房交易獲利的意圖強烈,毛坯房顯然更適合這個市場。2017年以后,隨著穩房價宏觀調控的實施以及“十九大”以來多次政府會議強調堅持“房住不炒”,房價增速大幅放緩,二手房流動性下降,改善型自住房比例上升。在這種需求轉變下,成品住宅的優勢凸顯。 2)2017/2018/2019成品住宅滲透率為20%、27.5%、32.0%,我們假設2020年成品住宅滲透率為35%,2025年達到50%。 3)假設精裝修的平均價格為1000元/平米。由此作出如下預測: Part 5 總 結 政策推動+市場化需求,藍海市場可期。裝配式建筑行業在發展初期受政策推動的影響更明顯,一定規模效應后,裝配式將具有規模效應,而傳統建造成本上升的趨勢是不可逆的,裝配式將成為市場化選擇。隨著產業鏈逐漸成熟,裝配式裝修將實現更快的需求增長。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