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裝配式建筑讓農民工“變身”建筑產業工人 二維碼
3
隨著裝配式建筑等綠色建筑的快速發展,如今,傳統建筑工地搬進了室內,而農民工也搖身一變成為了產業工人。他們在優質的環境中,學技能、干工作,享受著建筑行業改革發展帶來的“紅利”。 在位于唐官屯加工物流區的中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建筑裝配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基地內,一批身穿統一服裝的建筑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與傳統建筑工地不同,該公司的生產車間干凈整潔、秩序井然。過去風吹日曬、每天一身土的農民工,在這里成為了生產線上進行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成品搬運等不同工序的操作工人。 中國鐵建大橋局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工人戴少密:“傳統建筑工地環境比較差,到處都是泥巴。室外施工時,在太陽底下曬著,尤其是夏季高溫時很容易中暑。現在的工作環境很好,再也不用承受日曬、風吹、雨淋。” 現在的裝配式建筑生產車間也幾乎再不見遍地釘子、木方、模板的景象。墻體、樓梯、樓板等預制構件全部采用流水線制作,替代了傳統鋼筋混凝土現澆作業,讓蓋房子如搭積木一般,快速簡單。現在,大部分繁重工作由智能化生產設備完成,工人只負責操作機器和綁扎鋼筋等工作,既減少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裝配式建筑要實現標準化生產,必須“批量”培養產業工人,這批工人不僅要懂生產,還要向新時代產業工人進軍。邱博文從大學畢業后就進入中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建筑裝配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剛進建筑行業的邱博文對工作很陌生,公司便安排一位經驗豐富的師傅手把手帶他。如今,他已經從最初的“行業小白”成長為公司的“業務骨干”。 中國鐵建大橋局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技術質量部技術員邱博文:“從裝配式施工現場到這里的裝配式基地,我們經歷了從研發設計到運輸到安裝,看到了裝配式行業的無限發展前景。” 中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建筑裝配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運輸、安裝等,現有4條生產線,今年訂單已達到6萬平方米,預計實現年產值3億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農民工“變身”為建筑產業工人。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