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幾點建議

 二維碼 106

   


image.png

  為進一步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7月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明確了“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基本原則。同時,該意見還提出,到202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初步建立,產業基礎、技術裝備、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建筑安全質量水平全面提升,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能源資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環境保護效應顯著。到203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顯著進展,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建筑工業化全面實現,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

  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的協同發展任重道遠,需要行業上下游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可大大加快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的步伐,但在此發展過程中仍需注意一些問題,結合行業實際和長期觀察,筆者有如下幾點建議:

  一是堅持市場配置為主,政府鼓勵引導為輔,盡量減少對市場的干預。我國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都很大,資源也足夠豐富,要充分敬畏市場,由市場發揮主要的調節作用。只要企業優秀,擁有好的產品和技術,均能在市場中如魚得水。在充分論證的前提下,對關鍵的重大事項,可以實施精準的、以引導為限的干預,其他方面盡量不做強制性要求。

  只有在市場發展到某特定節點需要全行業統一行動時,才需要政府出面協調各參與單體一致行動。比如,當技術儲備足以在產品精度上達到新的水平時,需要政府出面協調各方統一標準,開啟執行更高標準的新時代,一起分享高加工精度帶來的經濟效益。

  二是堅定信心,大力支持部品零部件的批量化發展。一定時期內,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是建筑工業化的重要方向。鋼結構建筑精度高,很適合部品拆分和裝配安裝,它的發展可以帶來大量工業化部品零部件的生產需求。當零部件部品品種齊全、規模大幅度提高后,可以極大降低零部件部品成本,降低整個建筑的成本,反過來大大助推鋼結構的應用。在我國各經濟領域,幾乎都能找到一些因為規模巨大、效益明顯高于競爭伙伴而得到良性發展的案例。因此,如果政府合力支持部品零部件批量化發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部品零部件的批量化首先得是標準化。建筑中最難標準化的結構體系中,可拆分出大量的標準化的構件、連接件,它們在標準化后,都較為容易取得規模化效益。最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有關單位編寫了《鋼結構住宅主要構件尺寸指南》,在鋼結構構件的批量化方面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是進一步提高建筑產品加工安裝的精度。建筑工業化離開了結構的高精度,就只能在過去的舊思維內創新。只有結構加工安裝的高精度,才能充分體現出建筑部品高精度的優點。比如結構樓板和建筑墻體的平整度提高后,建筑面層可以更薄,建筑可以更輕,反過來可以使結構構件更小、建筑空間更大,最終導致建筑的材料更省、運輸安裝費用更低,造價也必然下降。多年來,由于沒有系統性打破原有施工標準體系,提高精度帶來的效益無法得到體現,提高精度的動力就一直顯得不足。在這方面,政府各部門可以從標準入手,研發出一版適合中國優秀企業的高精度標準,以此代表中國水平在國內外率先推廣應用。

  四是尊重經濟活動規律,冷靜看待大型、特大型造樓設備的發展前景。近年來,一些公司推出了大型的造樓設備,但由于建筑的特點導致這些設備很難保持滿負荷,使得設備的巨大成本很難收回。因此,一定要圍繞提高建設工地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來研發造樓設備,避免在缺乏充分論證的情況下盲目追求設備的功能強大。一切違反經濟規律的行為,一定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作者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專業委員會委員)

  作者:王昌興

  來源:中國建設報裝配式建筑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