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例原位3D打印建筑,即將在廣東河源投用! 二維碼
24
自國際首例3D原位打印多層示范建筑項目 落戶龍川縣以來, 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大家一直很好奇, 3D打印的房子與普通房子有啥區別? 現在,它來了! 記者日前從中建二局廣東建設基地獲悉, 于去年11月上旬打印成型的 全球首例3D原位打印二層示范建筑, 近期獲得了“國際先進科學技術”認證, 該建筑將作為3D打印技術展示和創新工作室, 預計9月底裝修完畢, 10月初正式投入使用。 設3D打印展廳,計劃10月初投入使用 走進中建二局廣東建設基地,一棟兩層灰色小樓映入眼簾。這棟建筑面積230平方米的雙層建筑,遠看與傳統基層建筑相差無幾,走進細看,則會發現建筑表層的墻面包括柱體都是由一條條間隔分明、排列整齊的橫向條紋堆積而起,而這也正是3D打印建筑技術的一大特點。 據悉,這棟示范建筑是中建股份技術中心和中建二局華南公司聯合立項課題《建筑3D打印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的展示工程,打印設備由中建機械公司設計制造,為中國技術、中國制造的一次實驗成品,打印時需要的材料、設備、工藝及控制軟件均是自主開發。 3D原位打印建筑,是在施工現場預先安裝打印機設備,調配打印材料,根據施工階段實時打印建筑。3D打印是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可黏合混合物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它與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機內裝有特殊的混凝土混合物“打印材料”,與電腦連接后,通過電腦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實物。3D打印設備“吃進去”原材料,可以“吐出來”一棟樓。3D打印建造技術與傳統的建造技術相比,具有數字化、智能化、機械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同時可有效縮短工期,且更環保。 中建二局廣東建設基地有限公司科技部副經理、3D打印建筑項目負責人黃云介紹,該建筑一層高3.5米,二層高3.3米,總共有6個“房”,面積最小的15平方米,最大的40平方米。項目計劃在今年9月底裝修完畢,10月初投入使用。首層作為3D打印展廳,將一些3D打印成品進行陳列,并將設立創新工作室;第二層則是作為車間工作管理人員辦公室。 發展前景:技術應用廣泛態勢良好 對于3D打印技術的應用推廣和市場前景,黃云表示樂觀。他介紹說,除了建筑行業,3D打印技術還廣泛應用于工業制造、醫療、模具開發、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和領域,且實用性非常強。當前,國內的3D打印建筑水平與世界同步發展。就在近期,中建二局的3D打印技術成果還獲得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的“國際先進科學技術”認證。 黃云介紹,目前,已經有來自廣州、北海、珠海等多個地方的潛在意向合作客戶,希望將3D打印建筑技術應用于機場圍墻、農家別院等建造,目前相關合作業務在進一步洽談中。 龍川3D原位打印二層示范建筑項目的落成投入使用,標志著3D原位打印技術在建筑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也為3D打印技術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努力打造國家級現代建筑工業化生產基地。該項目也將進一步促進龍川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的轉型發展、融合發展。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