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M+裝配式案例—上海市浦東新區惠南新市鎮23號樓 二維碼
12
裝配式建設技術具有設計多樣化、功能現代化、制造工廠化、施工裝配化的優勢,因而常被用于一些工程項目中。通過輔于BIM技術,使工程項目的建設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一、工程概況 上海市浦東新區惠南新市鎮23號樓作為工業化住宅示范項目,建筑面積為9755.24m2,地面13層,地下1層,總建筑高度37.7m。23號樓是工業化裝配式住宅的典型案例,單體的預制率達到30%,結構體系是雙面疊合式混凝土剪力墻體系。同時,工程的設計施工過程中,采用了BIM數字化技術,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大量應用。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可變房型設計 在原有的建筑中,結構和承重剪力墻占用了很多沒必要的公攤面積,而且傳統設計方法設計的住宅房型形式就固定下來了,雖然可以加一些隔墻進行空間切割,但室內空間不能根據住戶的需求自由改造無法在全生命周期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本項目改造優化原有的結構體系,實現內部無柱并集中布置豎向管井,從而使建筑內部形成可自由分隔的大空間。優化剪力墻結構設計,取消了框架柱,使得戶型擁有大跨度空間。 三、基于信息化的建筑、結構、機電的高度集成化設計 在本次項目中,運用BIM技術建立精致的虛擬模型,在模型中進行建筑規劃、設計、施工和拆除,將建筑、結構、機電一體化設計,實現了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控制。從方案到施工圖、構件深化設計圖紙、工廠制作和運輸、現場的裝配的全過程都可以通過BIM技術實現過程控制,包括后期的運營維護和可變改造,甚至考慮到建筑日后的拆除,工業化建筑和信息化技術真正實現建筑物全壽命周期的設計和控制。 構配件標準化,大部分是工廠預制機械化生產的,尺寸精確。構件運來在現場組裝,進度快,節省了建筑材料的消耗,節省了勞動力,減少了建筑垃圾的排放,施工成本降低。節材達到70%。通過工廠生產預制裝配構件,然后現場拼裝而成,節省了勞動力,減少了施工周期,符合綠色建筑的要求。 面對傳統建筑方式所暴露出來的弊端,目前要順應國家的發展政策走可持續化路線,BIM技術與裝配式住宅的結合正好踐行了這條路線,因此十分具有可實施性。 四、總結 該項目的改造開始于項目設計和規劃審批已經結束之后,因此各項改造均需在原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也為工業化改造設計造成一定的約束和難度。最終23號樓采用雙面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體系,單體預制率達到30%,項目采用了BIM技術,將建筑,結構,機電一體化設計,實現了建設全過程的控制。總結下來,該項目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優勢明顯。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