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新型建筑工業化“新”在建造方式從傳統粗放轉變為新型工業化

 二維碼 72



image.png

  葉明

  在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階段,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有關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九項具體意見和要求,這無疑為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建筑工業化是現代建筑產業的核心基礎。進入新時代,建筑工業化并不是新問題,也不是新理念,而是我國建筑業一直倡導的發展方向。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就提出了實現建筑工業化的任務。經過70多年的探索,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擁有一定程度的機械化、工業化和現代化水平的建筑業大國。但是,我國建筑工業化任務還沒有完成,總體上還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在工業化方面與已經實現建筑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實現建筑工業化的任務不完成,建筑產業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因此,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要求,對于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仍然是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

  在新的發展階段,建筑工業化被統稱為“新型建筑工業化”,“新型”應該主要區別之前的建筑工業化,主要“新”在從傳統粗放建造方式向新型工業化建造方式轉變的過程。新型工業化建造方式主要是指: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以建筑為最終產品,運用現代工業化的組織和手段,對建筑生產全過程的各階段的各生產要素的系統集成和資源優化,達到建筑設計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建筑部品系列化、現場施工裝配化、土建裝修一體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生產經營專業化,并形成有機的產業鏈和有序的流水式作業,從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效率和效益。

  新型建筑工業化主要是生產方式的工業化,是生產方式和建造方式的深刻變革,主要解決房屋建造全過程中的生產方式問題,包括技術、管理、勞動力、生產資料等,目標更具體明確。而建筑產業現代化是“集大成”的、全方位的,具有世界的視野和角度。具體而言,是針對整個建筑產業鏈的產業化,解決建筑產業的發展理念、組織結構、資源優化配置以及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的發展問題,重點解決建造過程的連續性問題,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標準化、裝配化、集約化和社會化是工業化的基礎和前提,工業化是產業化的核心,只有工業化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實現產業現代化,建筑工業化的發展目標就是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

  另外,新型建筑工業化還是一個歷史性和世界性的范疇。所謂歷史性范疇,是指工業化隨著歷史的發展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和標志,早期的建筑工業化主要是以標準化、機械化、部品化和裝配化為標志和內容;進入新時代,正處在工業經濟時代、信息經濟時代和數字經濟時代的疊加,并隨著世界經濟由工業時代過渡到信息時代,逐步向數字時代演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未來發展將進入智能化、信息化和數字化為標志和內容的時代,必將面臨著以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為中心的信息技術、知識經濟的挑戰。所謂世界性的范疇,是說新型建筑工業化的內容和標志,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世界范圍內各國的相互比較中才能確定的,是指建筑業的工業化程度和發展水平要達到當今世界的先進水平。

  目前我國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完成基本實現建筑工業化的任務,歷史的發展、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建筑業不能再走“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傳統粗放的發展道路,必須要沉下心來,通過走新型建筑工業化道路來夯基壘臺,解決目前建筑業長期的大而不強,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鏈協同水平不高、產業組織碎片化、建造方式粗放、組織方式落后以及價值鏈斷裂等突出問題。

  與此同時,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新型建造方式迅猛發展,又使我國建筑業把信息化與建筑工業化深度融合成為可能。因此,從我國建筑業的國情出發,根據信息時代實現建筑工業化的要求和有利條件,特別在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邁進的歷史進程中,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建筑工業化,以建筑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建筑工業化道路,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體現新時代的新特征、符合我國國情的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道路。

 ?。ㄗ髡呦抵袊ㄖW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