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第七屆BIM技術國際交流會在廣州召開

 二維碼 16


image.png

  為推進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提出的發展目標與重點任務,中國圖學學會土木工程圖學分會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以“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創新發展”為主題,于近日在廣州召開了第七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國際交流會。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和勘察設計、施工、運營、房地產企業、軟件廠商、BIM服務商等企業代表以及高校教師共300余人共聚一堂,針對智能建造及建筑工業化的技術、產品及人才培養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image.png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圖學學會理事長孫家廣在致辭中表示,要圍繞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以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智能化、數字化為動力,創新突破相關的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筑在工程建設各個環節的應用,形成涵蓋建筑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管理等全產業鏈融合的、一體化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提升工程的質量、安全、效益和品質,有效地拉動內需,培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image.png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丁烈云在題為《智能技術重塑建筑未來》的報告中強調,智能建造以現代通用的信息技術為基礎、以建造領域的數字化技術為支撐,實現建造過程一體化和協同化,并推動工程建造工業化、服務化和平臺化變革。其基礎是現代通用信息技術,包括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概括起來就是“三化”和“三算”。“三化”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算”即算據、算力和算法。

  他解釋稱,算據指工程數據,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設計過程產生的數據;二是來自施工過程,即人、機、料、法、環、品(在制品和最終的產品),實現泛在感知,自然就有了豐富的數據;三是來自運維過程,如果運維跟不上,就談不上綠色建筑。同時,有了數據,還要有強大的算力。

  智能技術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術,而人工智能是由“三算”組成。只有把建筑作為制造業的產品來看待,才能向制造業學習。

  丁烈云認為,在建筑產品設計方面,建筑是算出來的,而不是畫出來的。在日本由算法生成的住宅EAST&WEST,就是用C語言按照用戶需求的8條規則進行編程實現的。在建造生產方式方面,要實現制造建造一體化、自動化、智能化,才能使“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成為可能。美國建筑師Alastair Parvin創立了Wiki House平臺,建立開源平臺,可以像組裝宜家家具一樣建造房屋。

image.png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杰峰在《新城建下建筑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的報告中指出,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引領城市轉型升級,推進城市現代化,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筑工業化技術協同發展,加快打造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性軟件與數據平臺、集成建造平臺。

  他表示,建筑產業互聯網是全過程、全要素、全參與方的重構,是對建筑產業鏈上全要素信息進行采集匯聚和分析,優化建筑行業全要素配置,能夠激發全行業生產力。

  據了解,本次會議邀請了28位專家圍繞《指導意見》及會議主題進行交流討論,邀請了建設單位、設計企業、施工企業、軟件開發商及政府部門代表進行“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業化環境下各類建筑業企業的挑戰和對策”專題對話,對BIM、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通信和建筑機器人等在提升建筑業的效率和水平、轉換生產方式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進行探討。會議達到了新理念、新技術、新產品交流的目的,對推動《指導意見》的落地應用起到及時、有效的推動作用。

  此外,主辦方還組織與會代表參觀了廣東博智林建筑機器人公司,觀摩了建筑機器人等一體化施工設備的應用。

來源:中國建設報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