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裝行業急需更新迭代 工業化是大勢所趨 二維碼
13
從馬車到汽車、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工業4.0時代……縱觀整個人類的發展歷程,各行各業的工業化都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歷史前進方向。在建筑裝飾行業里,隨著生產的工業化發展和資本的前瞻性投入,在傳統手工生產成本越來越高、人工和材料比例反差越來越大的當下,內裝工業化應運而生。 2016年國家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力爭10年之內將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提升30%,并為此出臺一系列政策。住建部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滲透率裝配式建筑占新建筑面積比例提升到13.4%,這個數據在2018年是10%,而2016年只有4%,可以看出近兩年提升速度加快,帶來了巨大的行業空間。而內裝工業化特點之一就是可以量化,當量越大時,成本也就越低。 何為內裝工業化?和裝配式結構相似,是一種工業化生產原部件,在現場進行拼接安裝的內裝方式,裝配式的裝修解決方案可歸納成8套系統,包括衛浴、廚房、墻體、吊頂、地板,再到防水、給水、排水,每套系統相比傳統的手工作業方式,每一套系統都在環保上,在效率上有明顯提升。內裝工業化不僅可以減少現場施工的問題,還可以解決環保問題,加快安裝速度。并且其適用范圍非常廣泛,不光是住宅和長租公寓,還有酒店、大型會展、商辦、商貿產品,裝配式易維護材料的特性非常契合共建項目的運營需求。 從長期來看,隨著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隨著居住品質的提升和環保要求的提升,裝配式的內裝是優勢不言而喻。 綠地集團作為中國市場化改革浪潮中誕生的代表性企業,2013年左右開始首次嘗試內裝工業化。綠地集團室內設計中心總監沈文怡在2020第四屆全裝修產業領袖峰會暨內裝工業化國際論壇上表示,根據測算,到2025年整個裝配式內裝的市場規模可能會達到6300億元,增長規模速度非常快,站在房地產開發從業者角度看,處于白銀時代的地產,相對于之前反而是推進內裝工業化更好始點。無論對于購房者還是開發商,任何一項能夠切實提升購房者居住體驗的技術都應該被大力推廣。裝配式或者產業化內裝推廣不能完全依賴市場化,從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經驗也可以得出,由政府推廣要比完全由市場化推廣更快更有效。今年9月初,住建部和9個部門聯合推出一些重磅政策,現在裝配式、產業化內裝從政策面和基本面都在不斷向好,這是一個有力的發展機制。 被地產企業們大力推廣并不是某一項單一技術,推廣是一個理念。健康人居正在被全行業大力推廣的理念。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購房者對于健康居住需求不斷提升,更多房企從集團層面制定一些體系化頂層技術邏輯,從更廣泛層面推進健康型住宅落地。或許,此時內裝產業化正是嫁接到健康人居這棵大樹上的好時機。 廣發證券建筑行業高級分析師尉凱旋從券商分析師角度分析到:“裝配式內裝也孕育了更多企業的發展機會,從前端最早的設計再到加工,再到后端裝修,再到最后的部品制造商,每個階段都蘊含著很大的投資機會。據廣發證券發布的《2020年中國裝配式建筑內裝修研究報告》測算,整個裝配式建筑產業包括了前端和后端施工,具備突破萬億的市場空間。未來5年到6年行業復合增速將在20%以上,尤其是現在裝配式內裝,是因為體量比較小,發展階段比較早,后面行業增速會更高。” 寶業集團上海建筑工業化研究院院長惲燕春認為內裝工業化將是大勢所趨。首先,就整個行業大環境來說,內裝行業急需更新迭代,去積極擁抱工業化、信息化行業的發展,否則我們行業遲早會被其他行業吞并。其次,工業化產品的品控一定會比我們傳統模式生產的產品做得更好,手工作業與工業作業在同等條件下相比,難以取得品質和價格上的優勢。最后,得益于數字化的設計、自動化的生產和智能化的安裝,內裝工業化更容易在智能建造的時代賦能未來。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