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正到中流擊水時——建筑業全面深化改革觀察 二維碼
8
在“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新型城鎮化建設一定要站在新起點、取得新進展。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環境宜居和歷史文脈傳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這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力軍——建筑業的全面深化改革吹響了號角。 為改變建筑業路徑依賴嚴重、行業積弊凸顯、產業升級過程緩慢、供給結構的變化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等狀況,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步伐。特別是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建筑業改革進行“頂層設計”,明確提出打造“中國建造”品牌目標。以《意見》為指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前所未有的氣魄和力度,拉開建筑業系統性全面深化改革序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科技進步,推動建筑業從要素投入型向創新驅動型躍遷,為更好地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一年,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共同發力,繼續改變著中國的面貌。將“中國建造”和“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并列提出,是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帶領全行業齊心協力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成績的肯定,也蘊含著對建筑業在新時期繼續發揮支柱產業作用、以更高水平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期待。 如今,與“十三五”初期相比,建筑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秩序更加有序、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現代化發展方向基本確立,高質量發展未來圖景清晰可見。更重要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建筑業全面深化改革正到中流擊水時,步伐越發穩健,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不僅為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一公里”補齊了短板,更為進一步服務國家現代化全局做好了準備。 不斷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更好服務市場主體。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堅持“淡化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的改革方向,大幅壓減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堅持“輕審批重監管”的行業管理理念,大力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流程、加強事后監管、完善誠信體系建設,逐步擴大建筑業企業資質審批告知承諾制范圍,為10余萬家建筑業企業營造干事創業良好環境。 建立健全農民工權益保障機制,加快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建筑業擁有5000余萬農民工,他們的發展狀況,直接決定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為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建筑業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型,著力穩定和擴大建筑業農民工就業創業。建立全國建筑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開展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記錄建筑工人的身份信息、培訓情況、職業技能和從業記錄等。全面落實勞動合同制度,加大監察力度,督促施工單位與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今年,勞務實名制和勞動合同將基本實現全覆蓋。健全工資支付保障制度,按照“誰用工誰負責和總承包負總責”的原則,落實企業工資支付責任,依法按月足額發放工人工資。如今,建筑業農民工月均收入從2015年的3508元增長到2019年的4567元,增幅超過23%,僅次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建筑業已成為實實在在的富民產業。 全面提升工程建設質量,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工程建設品質提升,不僅是建筑業產業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持續開展工程質量專項治理行動,包括2014年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2017年工程質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動等,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倡導精細化管理;強化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提高工程項目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終身責任制度,全面落實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五方主體質量安全責任,促進工程建設質量全面提升。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落實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的通知》,界定并嚴格落實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進一步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如今,建筑業“質量第一”發展理念已深入人心。 加快綠色發展步伐,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綠色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石。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指導下,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推動建筑業綠色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城鎮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基本達到100%,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城鎮累計建設綠色建筑面積超過32億平方米、建成節能建筑面積182億平方米。2019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發布,創新重構“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五大指標體系。2020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建筑垃圾減量化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具體措施。2020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提出到2022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進一步加快綠色建筑發展步伐。 推動發展方式轉變,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信息化、工業化是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節能減排的核心要求,對建筑業綠色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助推建筑業科技創新、管理提質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裝配式建筑、鋼結構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工業化建筑的優點得到了越來越多民眾的認可。 未來,信息化、工業化融合發展是大趨勢。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建造方式轉變,全面提升建筑業發展的科技含量,推動建筑業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茫茫九脈流中國,縱橫當有凌云筆。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主導的“自上而下”全面深化改革,為建筑業轉型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向縱深推進積蓄了力量。如今,建筑業開拓奮進、創新發展的斗志昂揚,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沖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上,“中國建造”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來源:中國建設報建筑半月談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