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奮力開拓高質量發展之路——訪中天建設集團總裁吳海濤

 二維碼 555




image.png

  中天建設集團總裁吳海濤

  “十三五”期間,中天控股集團完成第六個三年規劃,推進第七個三年規劃。這五年中,中天控股集團整體業務產值實現穩步增長,跨入千億企業行列;工程服務、地產置業與社區服務、新材料制造三大板塊穩步發展;技術創新、經營模式創新、項目管理、機制創新、管理優化、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扎實推進,企業發展格局、路徑更為明確,實施舉措、方法更為有效,企業的整體實力和綜合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日前,中天建設集團總裁吳海濤就“十三五”期間該集團的改革與發展,以及“十四五”的新思路等話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作為國內頗具影響力的民營建筑業企業,請介紹一下“十三五”期間中天取得的成績。

  吳海濤:“十三五”期間,我們致力于深耕兩大主業、深耕大都市,打造產業鏈。中天以工程服務和地產置業為兩大主業,工程服務板塊保持國內民營建筑企業龍頭地位,位列中國承包商80強第7位,地產置業板塊進入房地產銷售排名TOP100,知名度、美譽度及品牌影響力有了較大幅度提升。在建筑和地產主業的上下游,布局設計業務、集采業務、裝飾業務、幕墻業務、安裝業務、鋼構業務、咨詢業務等,為主業提供強有力的配套服務。

  記者: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能否具體介紹下企業在“十三五”期間踐行的發展理念?

  吳海濤:近年來,中天堅守和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堅定走好“以技術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雙輪驅動推進高質量發展,以項目品質帶動高質量發展,以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之路。

  以雙輪驅動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持續創新和改進是當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集團提出的“雙輪驅動”就是基于技術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共同驅動下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中天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兩個省級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建筑行業前沿技術;組建了7個專業研究室和15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放在技術難關的攻克、實用型技術的突破上,通過解決工程質量通病提升產品品質,為項目管理提質提效;不斷加大科研投入,通過與高校或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逐步完善技術創新體系。

  在技術創新的同時,中天也不斷革新經營模式,做到管理機制與技術進步相匹配,以技術與經營模式創新雙輪驅動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例如,持續革新公司組織管理體系,通過優化工作流程及梳理崗位職能,推進崗位工作體系化、標準化,以更有效地支撐企業轉型升級;通過在各個管理層級打造學習型組織,努力塑造能適應新技術的素質專業團隊;優化企業與項目部骨干的激勵機制,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通過“新工商文化”“奮斗者文化”“工程師文化”,堅定文化引領企業發展,建設先進的、強大的企業文化。   

  以項目品質帶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天在2000年提出要堅持“每建必優”,只有堅定品牌之路,堅持“每建必優,精細管理”的工程管理方針,才能使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每建必優”要求業務優、隊伍優、組織優、管理優、質量優、精心組織、精心管理、精心施工、精益求精、安全文明、顧客滿意、創造價值等,體現了作為工程服務商的本質要求,也體現了中天對項目品質的執著追求。今年開始,我們在所有中天建設的項目上懸掛“每建必優”這個標識,向客戶、向業主、向社會莊嚴承諾。

  中天建設堅持實施集團大客戶戰略,提高對大客戶業務的履約管理水平,提升服務質量,鞏固和發展與大客戶的業務合作關系,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今年修訂了大客戶項目管理的相關辦法,提出區域公司與項目經理“準入管理”和“大客戶管理負面清單”等重要舉措,制定項目經理信用評價體系,通過這些系列做法,企業將“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真正地落地,將客戶不滿意消滅于萌芽狀態。   

  以轉型升級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天建設堅定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以建筑工業化為基礎、以裝配式建造為路徑,與信息化、數字化高度融合,打造智慧智能建筑的轉型發展之路。

  中天堅定不移地走建筑工業化之路,全國各地布置了18個建筑工業化基地;推行精益化建造,打造“深化設計+集中加工+物流化配送+穿插施工”的一體化先進建造方式;推動供應鏈金融與集中采購深度融合的企業集采模式;在EPC總承包的模式下,大力推行專業EPC來提升公司專業化、精益化、標準化水平,產業工人專業化培育成效顯著;強化企業數字化管理能力等。


  記者:項目管理是中天集團被同行都交口稱贊的,幾乎年年都獲得魯班獎,請問中天的“制勝法寶”是什么?

  吳海濤:沒有什么制勝法寶,主要狠抓三點:一是推進項目管理標準化。通過兩期《區域項目管理標準化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實現項目管理標準化的迭代發展,以《項目現場定型化設施參考標準》為載體,全面實現硬件設施標準化;以公司標準化管理流程、項目標準化管理動作、信息化知識庫平臺為載體,形成完整的項目管理標準化體系,確保項目質量、安全受控,為業主提交合格的建筑產品。二是打造項目先進生產力。聚焦具體建筑施工模塊,全過程識別項目施工痛點,從“普通工藝類、結構措施類、模塊化集成優化”三個層面,全面開展項目深化設計工作,實現項目施工的“精準定位、精確備料、一次成活”;以“深化設計+集中加工、專業流水、穿插施工”技術為載體,研發中天“模塊化、標準化”產品建造體系,實施精益化管理,實現建設項目提質、提效、降本、降耗目標。三是狠抓項目安全生產標準化。“十三五”期間,圍繞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能力建設,集團建立了公司項目管理信息化平臺,全面普及智慧工地建設,應用定型化工具式安全防護設施,以“勞務實名制管理、安全教育培訓、危大工程管控、機械設備管理、隱患排查治理、經驗教訓總結轉換、安全風險警示、隱患事故督辦”等標準化管控流程、項目管理動作為抓手,狠抓安全管理制度落地。集團每兩年評選一次百名優秀安全工程師、雙千名優秀務工人員,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


  記者:馬上就要進入“十四五”了,集團準備在哪些方面重點推進?

  吳海濤:“十三五”期間,集團仍存在技術創新力度不足、項目管理水平不夠均衡、模式創新推進緩慢、組織活力激發不足、內生動力不夠等問題,為此,我們擬在“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以下內容——   

  轉型升級與市場開拓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加快中天向科技領先型現代工程服務商和產品與服務領先型美好生活服務商轉型。圍繞建筑、地產兩大主業,持續加大新材料制造的投入。同時,聚焦國家規劃的大都市圈,優化調整市場布局,加大海外市場布局力度;加大公建工業類業務、市場基礎設施類業務、PPP業務、城市有機更新等業務開拓。加大工程總承包的推進力度,發揮集團設計優勢和全產業鏈優勢,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項目解決方案,打造“交鑰匙”的工程總承包能力。通過項目企業一體化、業務財務一體化、BIM+智慧工地一體化實現數字項目管理平臺,并最終形成數字建筑平臺生態新體系。

  通過改良承包制管理模式和項目管理新模式,形成行業先進生產組織,持續推進“深化設計+集流插”的中天特色快建造體系,打造“優質、低價、能賺錢”的行業先進生產力。   

  技術革新

  “十四五”期間,將持續配強技術人才隊伍,加快技術成果積累和能力培育;持續加大技術進步投入,拓寬技術研發的專業方向;依托院士工作站、專業研究所,尋求與更多院校、廠家的合作,加速數字技術與建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強專業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研發,推動合作成果在項目有效落地;尋求與加強產學研用各類主體的合作,推進技術成果轉化,并以此加大對綠色建筑、智慧建造等先進建造方式的試點和探索,實現技術與效能應用的良性循環;將通過技術的持續賦能,加強與現代制造業、信息技術等相關產業的跨界融合,全面拓展新材料、新裝備和新產品的應用深度和廣度,培育跨專業技術整合能力。   

  項目管理

  “十四五”期間,中天將在集團層面建立并運行“每建必優”督導評估機制,對每個在建項目實行每年兩輪次的督導評估。在土建、裝飾、安裝三大類13項行業領先的標準模塊做法基礎上,以數字化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為導向,集成應用“深化設計+集流插”技術,形成針對具體模塊施工的“標準模塊做法”,實現施工效率的大幅提升,質量通病的大幅縮減。通過中天模塊化、標準化建造體系的應用,從源頭控制安全風險,實現本質安全。   

  制度建設

  動態優化組織運作機制,適應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發展戰略落地。改進改良商業模式,推進EPC等總承包模式,形成投融資、設計、采購、施工、運維一體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能力。全面改革激勵機制,通過股權激勵、合伙制、超平均增長獎勵等多種手段,實現企業從借政策、市場紅利的被動式發展,到激發組織內生動力驅動高質量發展。以建筑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目標,打造具有行業先進水平和中天優勢管理特色的互聯網+建筑云平臺,形成項目管理和企業治理全過程全景式全覆蓋的信息化系統。   

  “走出去”戰略

  樹立“造船出海”的海外經營理念,中天海外在北非阿爾及利亞和東南亞泰國設立區域中心,不斷與中建國際、保利國際等業主及總承包單位加強溝通交流,建立了國內外同步協同的多維度經營網絡。同時,不斷改進“扁平化+屬地化”管理模式。“屬地化”是指將技術含量較低,安全風險小的項目合理分解,組織有實力的屬地專業化隊伍實施;“扁平化”又稱“自營模式”,由項目直接從國內招聘經驗豐富的工班長及技術工人,帶領若干屬地工人完成項目實施。   

  人才隊伍建設

  加快人才標準體系建設,打通員工晉升與發展通道。加快四個核心梯隊的人才引進,即加快轉型升級梯隊、緊缺人才梯隊、高級技術人才梯隊、管培生梯隊的人員引進,提高轉型升級人才的薪酬待遇和福利補貼,匹配集團高質量發展導向。按照“骨干員工—后備主管—后備班子”三個層次打造中天控股集團人才供應鏈,建立標準化培養模式,實現“在2025年內新培養中后臺項目管理專業人才1000名,培養新型項目經理300名”的目標。

素材:建設時報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