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江蘇南京已建成地下綜合管廊約90公里,規模全省第一

 二維碼 26

江北新區管廊監控中心。


管廊內部“長”這樣。


江心洲綜合管廊施工現場。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近年來,南京按照“集約、高效、融合”的城市建設理念,積極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工作,同步促進地下空間的綜合利用和資源共享,提高區域市政配套服務水平。


記者從市建委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南京根據“干線管廊為支架、片區管廊為主體、重要節點管廊為補充”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綜合管廊體系,在全市穩步推進管廊建設工作,完成省級試點工作規定的任務要求;并在總體規劃、政策引導、協同建設、全管線入廊和新型管廊建設等方面總結積累了豐富經驗,有效解決了“馬路拉鏈”“空中蛛網”等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難題。


A江北新區高壓電線入廊規模在全國首屈一指


據統計,目前南京已建成綜合管廊總里程約90公里,在規模上居于全省首位。南京已建成及在建綜合管廊分布于江北新區核心區、南部新城、河西南、江心洲生態科技島、江寧上坊、麒麟科技創新園、高淳、溧水及部分快速路等區域,分布范圍廣,干線、支線、纜線管廊種類齊全。


在地鐵10號線江心洲站1號出口旁,有一座綜合管廊地下控制中心。從這里進去可以看見已投入運營的中新大道地下綜合管廊,這部分管廊起點是志堅街,終點是紅星街,全長910米,管廊為單艙結構,自來水、中水、強電和通信管線已入廊。控制中心建筑面積約100平方米,內部有監控中心、配電房、消控室、辦公室、會議室等管理設施。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開發有限公司規劃設計部副總工程師鄭宏付介紹,每天有管理人員進入中心巡檢,并定時通風、保潔。江心洲規劃新建綜合管廊總長度約15.2公里,目前已建成并投用3.37公里。“近年來江心洲一直處于開發階段,結合道路建設的契機,我們沿主要道路布置支線管廊和纜線管廊,同時考慮管廊能盡量服務于兩側地塊,我們還為遠期有軌電車自身供電及通信管線敷設做了預留。”鄭宏付說。


江北新區自2012年開始在核心區布局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至2015年,在橫江大道、浦濱路、廣西埂大街、勝利路等路段結合道路建設,建成約10公里管廊,這是江北新區管廊一期工程。2016年,一期管廊開始試運營,部分路段管廊中,自來水、通信和10千伏電力管線相繼入廊。


2016年9月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由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鐵十七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作為社會資本合作方,按照PPP協議約定,江北新區公建中心與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鐵十七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南京市江北新區廣聯管廊建設有限公司,具體負責綜合管廊二期工程的建設任務。與一期管廊相比,二期規模更大,輻射江北新區核心區周邊和浦口區城南片區,規劃建設綜合管廊及纜線管廊共計53公里,涵蓋浦濱路、橫江大道、興隆路、萬壽路、七里河大街、綠水灣路等多條道路。江北新區公建中心工作人員宋東清介紹,與一期相比,二期管廊艙室增多,斷面形式多樣。一期管廊以單艙及雙艙為主,二期有單艙、雙艙、三艙、四艙等斷面形式,可容納高壓電力、燃氣、江水源空調管線等更多類型管線。目前二期已完成綜合管廊主體工程約26公里,2020年啟動了廊內機電設備安裝工作,至本月已完成12.5公里。


沿綠水灣路、浦濱路及興隆路綜合管廊,共有約10公里110千伏及220千伏高壓管線已入廊,入廊電纜總長度達120公里,如此大規模的高壓電線入廊,規模在全國都算得上數一數二。記者在浦濱路上看到,一處高壓電塔旁有工人正在做拆除準備,架空高壓線從路上的管廊入口進入地下,已通電運行的高壓電力艙內,12根粗大的黑色電纜沿著管廊內支架延伸向前,廊內有通風、消防、排水等各類設備,保障了廊內管線的運行安全。浦濱路管廊內還有預留的綜合艙、燃氣艙。據了解,入廊后,電力工作人員可采取遠程監控的方式巡檢,如果需維修,可進入廊內維修,不必再像以前那樣冒著危險在戶外爬上電塔。


B聯手高校突破關鍵技術


在江北新區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新區聯合東南大學等高校及參建單位組建科技攻關團隊,以理論分析、室內試驗與現場試驗相結合的手段進行多課題研究,攻克了軟土敏感環境施工困難、基坑回填難以壓實等問題。突破性采用國內首創、全國直徑最大的鋼筒混凝土頂管雙線管廊,可承受超高外水壓力,實現施工運營過程“零泄漏”;使用水泥土作為基坑回填材料,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實現了城市建設棄土的二次利用。


新區管廊的通風口和人員出入口全部隱匿于地下,實現道路景觀與地下管廊的完美融合,美化城市空間,屬于全國首創。綜合管廊與地下空間、隧道、地鐵等城市基礎設施協同設計,一次建設,合理、有效利用地下空間;比如浦濱路綜合管廊部分區域與地鐵11號線車站合建,降低建設成本;與中心區地下空間同步建設,實現高效集成;與橫江大道快速化同步實施,實現空間綜合利用。


C智慧化運營實現遠程監管


南京2016年申報成為江蘇省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重點針對江北新區和南部新城兩個試點片區開展建設。試點片區已完成相關建設任務,并啟動地下管廊智慧運營的探索工作。試點片區綜合管廊的運維以智慧化為手段,建立成熟的管理體系,著力打造國內管廊運營的標桿。其中江北新區一期綜合管廊已進入試運營,建成大型指揮調度中心,已初步形成智慧管理運維平臺;南部新城通過合理增加溫度監測、安防監控、智能排水和自動通風系統等,融入智慧管廊理念,構建了一種可視化、智慧化的高標準智慧纜線管廊。


在金風街1號,有一處綜合管廊監控中心,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分為監控大廳和展示中心兩大區域。監控大廳里有LED大屏、智能坐席系統和設備機房。長約18米、寬3.3米的監控大屏顯示著具體的管廊監控數據及管廊內實時畫面,可以看到人員定位、入廊信息、設備狀態和環境指標等各類內容。講解人員介紹,通過手持終端和手機APP可查看人員定位,通過廊內無線AP實現對人員的定位,比如有管理員進去巡檢,可以看見誰在里面、在做什么。通過遠程監控,所有設備的運行狀態都可看見,如有故障可及時維修。


大屏上還有管廊GIS系統、報警系統。接收到報警系統后管理員可點擊查看具體出了什么狀況,迅速進行應急處理。此外,通過結構健康監測,可對廊體沉降、震動、收斂等各方面數據進行采集,對廊體結構評分,保障結構安全。


D南京成立智慧管廊運營管理公司


前不久,由南京市城建集團出資,成立南京智慧管廊建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在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下,作為市級綜合管廊的統一建設運營管理單位,搭建市級智慧管廊平臺,將成為城市級智慧管廊解決方案提供商。


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與運營既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的重點領域。南京積極順應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新趨勢與新要求,大力推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并制訂了《南京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總體規劃》及《市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南京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十四五”期間將繼續推進規劃管廊的實施建設。因此,南京智慧管廊建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在市委、市政府要求下應運而生。


隨著管廊的開發,南京智慧管廊建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將包括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智慧化改造和運營;入廊管線及與綜合管廊協同建設的地下空間等市政基礎設施的管養維護;綜合管廊智慧管理平臺體系的搭建和運營;綜合管廊智慧化產業相關技術與資源的開發利用;綜合管廊建設、運營、標準/定額/規范文件編制、運行評估等咨詢服務。公司后續將根據《江蘇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指南》《江蘇省城市綜合管廊與地下工程協同建設指南》《南京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暫行辦法》《江蘇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運營維護指南(試行)》等文件相關要求,重點依托揚子江大道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編制管廊運營、維護標準等管理規范性文件,建立健全項目全生命周期運維管理制度體系,實現管廊運維線下與線上的閉環運作。公司將逐步配備相關日常養護作業設備、專業消防應急防護設備,以切實保障管廊以及入廊管線安全穩定運行。


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綜合管廊的設置消除了通訊、電力等系統在城市上空的“蜘蛛網”現象,解決了架空線與綠化的矛盾,有效改善了城市環境;并且將來各種管線的敷設、增減、維修都可以直接在綜合管廊內進行,大大減少路面多次翻修的費用和工程管線的維修費用,也避免由于敷設和維修地下管線頻繁挖掘道路對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響。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