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首批保障性住房預制裝配式建筑試點項目 二維碼
29
7月2日,筆者來到位于龍海市紫云新區棚戶區改造A08地塊施工現場,只見現場云梯高聳,部分樓層外墻已完成裝修,正拆除腳手架(如圖)。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6.8億多元,規劃總用地54.38畝,總建筑面積15萬多平方米,于2016年11月開工,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近4.5億元,主體將于今年底完工。作為福建省首批保障性住房預制裝配式建筑試點項目,其預制率為29%。 “放樣——吊裝——注漿——模板封堵——水平構件吊裝——混凝土澆搗,采用裝配式構件的一層樓房便可完工。整個項目中,地面一至三層為現場澆筑,其余樓層除屋頂使用裝配式與現場澆筑混合外,其余構件均使用裝配式。”瀧澄建筑公司項目部現場負責人施錦源介紹道,“不考慮天氣因素影響,采用裝配式方法,七到八天可建一層,傳統的澆筑式方法,至少要10天。”裝配式建筑不僅工期短,還節能環保。裝配式建筑能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它所使用的構件,都是在工業基地澆筑成形后,才運送至項目所在地,避免現場澆筑過程中產生揚塵污染和噪音污染,也省卻了現場澆筑中模板和鋼管的使用,可以節省很多木材。除此之外,還可以減少5%-10%的施工人員,節省勞力成本。 為了確保項目的質量與安全,作為承建方的瀧澄建筑集團,在項目設計、構件生產、構件安裝等過程中,全面引進建筑信息化系統BIM管理平臺,建立了產品設計、生產、運輸、安裝全流程信息檔案。“有BIM系統的支持,可實現建筑構件標準化、信息化生產,能夠對裝配式建筑進行模擬建造,也可以模擬施工工序,從而在前期觀察模型的過程中,提前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矯正。”施錦源介紹道。此外,每一個建筑構件,都有一張“身份證”,到工地后,施工人員只需要拿起手機掃一掃配件上的二維碼標識,即可知道該配件的名稱、樓層、位置等相關信息,確保構件安裝準確無誤。 據悉,作為全省八大“建筑之鄉”之一,龍海積極落實省里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的工作要求,按照綠色發展的現代化建筑產業理念,全力加快新型、節能、環保的裝配式建筑發展及生產工業化之路。目前,該市共有6個裝配式項目,建筑面積多達49.83萬平方米。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