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全國人大代表朱惠英:以建筑節能促綠色發展

 二維碼 6



image.png

  在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全球的資源和環境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成為全球范圍內各國的重要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經濟社會發展要實現全面綠色轉型,超低能耗建筑、綠色建筑等成為了新的建筑發展趨勢。

  “質量提升、綠色轉型、機制創新已經成為建筑節能行業新的發展理念,”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惠英表示,這一理念必將對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的發展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

  節能降耗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經之路

  “隨著經濟社會的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能耗遞增的趨勢不會變。但是其上升的速率需要控制,要形成更為平緩的曲線。”朱惠英表示,就建筑能耗而言,國際能源署對于全球建筑領域用能及排放的核算結果顯示,2018年全球建筑業建造(含房屋建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和建筑運行相關的終端用能占全球能耗的35%。在我國,2018年我國建筑建造和運行用能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6%,與全球比例接近。

  在朱惠英看來,可以從兩個方面持續推動建筑節能降耗。一是加快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特別是裝配式建筑,利用現代化技術降低建筑建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能耗;二是通過提高綠色建筑建設和管理水平,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水平,提升既有建筑能效,推動可再生能源高品質應用等措施降低建筑運行能耗。

  朱惠英強調,當前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智慧建筑、健康建筑等融合發展已成為主流趨勢。我們應不斷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的快速增長,實現建筑能耗強度穩步下降。要充分汲取健康建筑、生態建筑、低碳建筑發展的理念,注重提升建筑居住品質、舒適度及健康防疫性能,加快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此外還要加大技術攻關應用,促進科技不斷創新發展,抓住機遇、迎接困難和挑戰。

  推進綠色建筑領域可持續發展

  當前,解決建筑領域內高能耗、低標準、不環保等備受詬病的問題,推進綠色建筑領域可持續發展已勢在必行。然而仍有一些痛點難點影響其落地實施。“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朱惠英解釋說,“一是仍難以形成社會大眾意愿驅動的市場需求,發展的質量和需求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二是我國建筑節能標準及執行質量還有待提高;三是農村建筑節能工作相對滯后。”

  朱惠英表示,要解決這些痛點難點,實現建筑的高效益、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是加大規劃設計階段的質量管理,將建設理念、適宜技術、新型綠色材料等融入到建筑建設的關鍵環節、部位,以經濟合理的設計提升項目競爭力和成本優勢,從源頭實現建筑的高效益、高質量。

  二是全面系統地對待工程項目,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以全壽命周期系統化集成設計、精益化生產施工為手段,轉變管理模式,在設計、施工工程中實現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

  三是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造工業化協同發展,加快數字設計、建筑信息模型(BIM)、裝配式建筑、智慧運維等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爭取實現設計標準化、生產工業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管理信息化,使每一個工程項目真正做到高效益、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提高綠色建筑建設品質、繼續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水平、鼓勵開展農村建筑適宜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等。”朱惠英說,“建筑業的節能降耗,需要多環節協同推進,共同發力。”

  作者:馮路佳

  來源:中國建設報建筑半月談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