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等列入2021年銀川市住房城鄉建設工作要點 二維碼
31
關于印發《2021年銀川市住房城鄉建設工作要點》的通知 銀住建黨組發〔2021〕7號 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非公企業行業黨委: 現將《2021年銀川市住房城鄉建設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中共銀川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 2021年3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1年銀川市住房城鄉建設工作要點 2021年銀川市住房城鄉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區市黨委、政府安排部署,適應新階段,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緊緊圍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著力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態勢,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推進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為建設“一高三化”“綠色高端和諧宜居”的美麗新銀川貢獻力量。 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1.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等,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鞏固完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常態化教育機制,常態化開展“345”錘煉初心、體悟使命教育活動,認真抓好慶祝“建黨100周年”有關工作,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教育系統廣大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從嚴落實黨管意識形態責任制和黨組(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嚴格落實黨內政治生活有關制度,全面推進從嚴治黨。 2.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扎實推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發展黨員、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等黨內基本生活制度,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統籌推進系統各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以“五崇五建”為統領持續深入開展“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模范機關創建。認真落實“六項行動”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物業行業黨的建設,推進物業行業參與社區治理,提升非公企業“兩個覆蓋”質量;深入落實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星級化”管理制度,完善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和黨建指導員制度,組織開展“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年”活動,加大黨支部規范化示范點建設擴面提質力度,選樹3-5個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示范點。健全“黨建+文明創建”機制,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參加各類文明創建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鞏固提升文明創建成果。 3.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認真做好發展黨員工作,高質量完成2021年新發展黨員指導性計劃,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監督,深入實施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黨員檔案規范化管理機制,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強化市住建領域人才培養支持機制,建設政治過硬、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住建干部隊伍。 4.嚴格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貫徹實施“兩準則三條例”,逐級簽訂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開展好廉政警示教育、“六廉”等活動,持續加強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對傾向性問題及時談話提醒,對違反黨紀黨規的依紀依規嚴肅處理。嚴格落實提醒函詢誡勉、個人重大事項報告、談心談話等制度,突出對“一把手”和重要崗位干部日常監督管理。認真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和積案化解工作,深入開展工程建設、房地產、安全生產、住房保障、招標投標等領域專項整治。健全完善考勤、值班等制度,領導干部示范帶動執行。 二、提升住房工作水平 5.穩定房地產業發展。堅持“房住不炒”定位,認真貫徹房地產調控“三穩”政策,嚴格執行“十四五”住房發展規劃,強化“一城一策”責任落實。進一步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和監評體系,堅持動態監測,合理引導預期,防止市場大起大落。開展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三年行動,規范房地產開發、交易、租賃等行為,從嚴執行《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等制度,加大市場秩序整治,積極推進延期、爛尾樓盤問題化解,加強中介機構和租賃市場管理,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6.優化住房保障體系。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搶抓老舊小區改造政策紅利,全年改造老舊小區75個、151萬平米,統籌推進老舊小區水、電、氣、路等設施更新。進一步完善城鎮住房保障制度,修訂完善《銀川市城市住房保障管理辦法》,出臺《銀川市新就業大學生申請公共租賃住房實施細則》《銀川市企事業單位職工申請公共租賃住房實施細則》等,構建以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賃住房為主要種類的住房保障供應體系,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嚴格棚戶區界定標準和改造范圍,充分考慮市、縣(區)政府財政承受能力、債務空間、資金籌措能力,穩妥推進6個棚戶區片區、96萬平米、2488戶改造。進一步規范公租房分配使用,嚴格保障對象資格審查,加快公租房信息系統建設,公租戶累計入住達到2.35萬戶。 三、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7.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圍繞“一高三化”目標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實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動。重點圍繞市政基礎設施“打基礎、補短板、提品質”,計劃實施項目53項,估算投資18.26億元,重點推動第一再生水廠、沈陽西路接西環高速、同心北街(學院路-沈陽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推進斷頭路打通、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配套等28條續建新建道路、治平路等3條慢行綠道建設,不斷完善“九橫十九縱”城市路網體系,營造便捷暢通的出行環境。 8.推進城市安全運行。持續做好城市體檢工作,建立城市體檢數據平臺、城市體檢專家庫,制定出臺體檢對策,開展城市體檢整治行動。因地制宜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重點實施第一再生水廠及配套進出廠管網、第二排水溝補水、興慶區西北部片區排水防澇等工程,在老舊小區改造、房地產開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過程中,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有效解決城市內澇,力爭今年城市海綿化達到22.4%。同時,加快海綿城市規劃修編,建立近期、遠期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庫,逐步推進實施。實施城市建設安全整治三年行動,深化市政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整治。加強物業行業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推行標準化物業服務模式,開展“紅色物業”“智慧物業”建設,推動發展線上線下物業服務,加快完整居住社區創建。深入推進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化,深化工程建設、房地產交易、招投標等重點領域亂象整治。 9.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推進銀川市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啟動編制新型城鎮化“十四五”規劃,制定年度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清單。大力推進“智慧住建”平臺建設,提升住建數字化監管水平。按照自治區2021年度安排,持續指導開展農村住房建設、危房改造、抗震宜居房改造、農村房屋安全防患排查整治等工作,指導建設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年度高質量美麗宜居村莊和高標準小城鎮項目。牽頭組織推進聯合國人居獎創建,組織做好中國人居獎復檢工作。 四、加快建筑產業轉型 10.培育壯大建筑產業。大力發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推進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年內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達65%以上,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支持可再生能源應用和建筑產業化基地等示范項目建設,培育1—2個自治區級建筑產業化基地、建筑產業示范基地。加大建筑科技創新,開展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爭創“綠色建筑創新獎”、爭創建設工程“魯班獎”和房地產項目“廣廈獎”。 11.加大質量安全監管。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深入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嚴厲打擊行業違法違規問題。進一步完善建筑業企業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持續開展檢測機構信用評價。積極推進安全生產三年行動,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充分利用新科技、新技術、新工藝,進一步加大外架鋼板網、爬架等推廣力度,加大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和重點危險源管控,預防高處墜落和群死群傷事故,確保全市建筑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推進住宅工程質量公示試點,強化工程質量檢測管理。改進和完善智慧工地監管平臺建設與應用,推行綠色施工,嚴格落實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全面提升企業標準化和質量安全標準化工地考評水平。開展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弘揚工匠精神,加強建筑業人員隊伍建設,強化崗位技能培訓,建立建筑工人技能大賽長效機制。 五、加強行政能力建設 12.著力推進依法行政。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展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清理和行業立法工作。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強化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和公平競爭審查,建立完善動態清理機制。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提升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水平。依托“互聯網+監管”模式,推進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嚴格行政效能督查問責辦法,實行重點任務常態化全過程督查,杜絕各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深入開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平安建設,依法推進政務公開,扎實做好保密、普法等宣傳工作。 13.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立足住建職能,主動作為,配合市工改辦持續深化和推進住建領域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為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助力。鼓勵政府投資工程采用全過程工程咨詢、工程總承包方式,全面推進全過程電子招投標。加快住建系統信息數據整合,優化信息資源配置,推動住建系統數據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工作制度,統籌信息系統建設和維護,推進與建筑市場監管、人員資質管理、房地產管理等自治區平臺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數據調用。強化信息化人才培養,規范門戶網、公眾號等資源管理,維護網絡信息安全。 14.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進一步完善局黨組(黨工委)、局務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提升科學民主決策能力。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加大平時考核激勵,選好用好干部,推動人崗相適。加大干部輪崗交流和日常監管,創新干部教育培訓模式,優化干部知識、專業和年齡結構,推進創新型機關建設。加強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不斷壯大人才隊伍。扎實開展“下基層”活動,做好定點扶貧幫扶工作。強化服務保障,支持離退休干部發揮余熱。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