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讓技術創新成為品牌發展核心驅動力

 二維碼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要求,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大國創新,應有重器。建筑業要在新時期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必須培育一大批既能深刻理解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邏輯,又有研發能力,更能準確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企業。

  作為“建筑之鄉”——江蘇省南通市的領軍企業之一,江蘇中南建筑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南建筑”)成立30余年來,始終堅持創新引領,持續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走在了行業前列。

  以科技創新構建競爭“護城河”

  與制造業相比,建筑業的發展主要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和大規模投資拉動,勞動密集特征明顯,科技創新能力尤為不足,多數企業采取的都是規模化、粗放型發展模式,持續發展能力不強。中南建筑意識到粗放型發展模式的局限,將創新發展作為長期戰略,致力于打造自主科技研發平臺,成立工程技術研究院,持續改善科技創新生態。

  工程技術研究院位于中南總部大樓,由江蘇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江蘇省裝配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認定建筑企業技術中心和江蘇省企業院士工作站等4個省級科研平臺。研究院擁有專職研發技術人員25人,實驗中心配備實驗設備300多臺套,專職實驗人員28人。研究院與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成立了施工技術研究所、裝配式建筑研究所、建筑信息模型(BIM)研究所、被動房研究所和3D打印研究所等,針對行業發展前沿、熱點、難點技術開展研發,筑起了市場競爭的“護城河”。

  以標準建設為例,僅在2020年,中南建筑就主(修)編完成了行業標準《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標準》JGJ46送審稿,2020年12月1日通過審查會審查;主編完成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異形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征求意見稿,正式形成送審稿;主編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裝配式鋼筋波紋管錨接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標準》,于2020年12月25日召開了標準編制啟動會;參編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標準》T/CECS 699-2020,于2020年5月15日發布實施。

  近年來,中南建筑獲中國工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獎7項(其中一等獎3項)、江蘇省政府科學技術獎5項(其中一等獎1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3項。所獲科技成果無論在質量還是數量上均處于江蘇省內同行業企業領先,充分體現了公司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發揮了科技工作對工程效益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很好地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

  以科技創新助推品牌持續升級

  建筑工業化是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南建筑從2007年起,就把建筑工業化列為企業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引進了先進預制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技術,并在不斷進行研究、吸收、創新和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國內領先的全預制裝配技術,簡稱“NPC技術”,開啟了建筑施工技術變革的新紀元。

  經過多年發展,中南建筑NPC技術已發展到第六代,鋼結構住宅技術正向第三代突破,持續拓寬著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空間。僅在2020年,中南建筑裝配式技術創新成果就獲得多個獎項:“高品質裝配式鋼結構住宅關鍵技術與應用”通過江蘇省建筑業協會組織的科學技術成果評價,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得2020年中國工程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規程》DGJ32TJ125-2016,獲得2020年度江蘇省建設科技創新成果三等獎;映園小區(足球小鎮)項目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立項,申報“2020年建筑產業現代化集成應用示范項目”。成果的落地,推動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高品質裝配式建筑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正是得益于對技術創新的執著堅持,在30余年發展中,中南建筑始終能夠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先進的技術,不斷進化,提供令市場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推動企業品牌不斷升級。如今,隨著數字技術的崛起,中南建筑已瞄準智能建造這片“藍海”,并在基坑實時監測系統研發、塔吊計算軟件研發、預制構件自動布料機研發和三維施工模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十四五”規劃中,中南建筑提出了“把握建筑產業綠色發展趨勢,依托NPC技術、鋼結構住宅技術、BIM技術等核心優勢,大力突破智慧建造核心技術”,確保技術創新的持續性。可以預見的是,在創新發展戰略驅動下,未來,中南建筑的“創新型企業”發展之路將越走越穩健。


來源:中國建設報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