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裝配式建筑論壇14期——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創新應用與發展研討會隆重召開!

 二維碼 27

5月14日,由預制建筑網(www.precast.com.cn)、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華東公司聯合主辦,上海歐本鋼結構有限公司、江蘇和能人居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萬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蕪湖科逸住宅設備有限公司、北京構力科技有限公司、鐘化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徐州市新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綠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創新應用與發展研討會在徐州蘇寧凱悅酒店開幕。本屆論壇為期2天,包含主題演講、精品展會及項目參觀等多項內容。



致辭


江蘇省建筑產業現代化創新聯盟秘書長韓建忠主持


徐州市住建局副局長朱彭致開幕詞



徐州市住建局副局長朱彭首先致開幕辭。徐州市是全國聞名的網架之鄉,鋼結構設計、生產企業眾多,產業基礎雄厚。近年來,徐州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江蘇省關于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以及決策部署,以省級建材現代化示范城市創建為契機,將裝配式建筑作為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積極推進建造方式,同時不斷健全產業鏈條,細化在土地、財政、金融等方面的積極措施,提升裝配式建筑的品質,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2015年以來,徐州累計培育省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18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14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比達到36%,從產業到項目都形成了較好的示范引領效應。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葉明致辭



葉明秘書長在致辭中表示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已經形成蓬勃的發展態勢,發展勢頭可以說是大勢所趨,時代所向,契合了新時代發展的新特征、新要求。


在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是從傳統粗放的建造方式向新型工業化建造方式轉變,這種變革是新時代對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我國裝配式建筑仍然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缺乏設計經驗的積累、沒有很好的技術沉淀、沒有工業化基礎,人才儲備不足、組織管理機制不健全、傳統路徑依賴性強,也由此造成了裝配式建筑的設計能力、構件制作水平、建造效率效益不高,同時也暴露出一些成本、質量、效率等問題。要快速解決,還面臨諸多挑戰。在今后發展中應重點把握好以下方面:


首先要提高認識、明確方向。目前很多企業還沒有弄懂為什么要發展裝配式建筑,而是盲目跟進,甚至一哄而上、急于求成。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首先要破除“唯裝配”的誤區,明確發展目的;其次要以設計為龍頭,研發能夠充分體現預制裝配施工高效特點的結構技術體系,一體化統籌建筑、結構、機電、裝飾等專業,從源頭保證裝配式建筑產品全產業鏈的高度集成和縱向貫通。


二是要強化創新、提升能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就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首先要加強技術創新,技術創新的重點要圍繞建筑、結構、機電、裝修一體化的集成技術體系,從全產業鏈的視角,運用一體化的思維,系統補足標準、技術、設備、工具以及人才、軟件等系統應用的短板。其次要加強管理創新、模式創新,要大力發展工程總承包模式,通過“縱向拉通,橫向融合,空間拓展”,達成資源的高效整合與配置,從而真正實現效率和效益提升的高質量發展。


三是要筑牢基礎、協同發展。當前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重點,就是要努力提升企業的基礎能力和產業鏈協同水平,而不是不切實際的、生搬硬套的新概念。對于政府來說,要做好頂層設計,明確政策導向。對于企業來說,要順勢而為,主動求變,找準自身的定位,主動轉型升級,要苦煉內功,筑牢基礎,不斷增強發展能力。大型龍頭企業要抓住機遇,擺脫傳統路徑,要依托工程總承包模式,打造區域行業建筑航母;廣大中小企業要順應社會化分工趨勢,找準自身的定位,主動向專業化轉型,做專、做精、坐實,形成一批秉承扎實、專注、執著的實業精神的專業型、技能型、創新型建筑企業大軍。總之,裝配式建筑發展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全方位的創新過程,這種創新與變革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對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主題演講


5月14上午議程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鋼結構分會副會長胡育科:《鋼結構住宅:好產品有大市場》



胡會長認為推廣鋼結構住宅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用辯證觀點來客觀分析技術與產品、品質與市場的相互關系,需要設計、科研、生產、施工企業協同研發、聯手推進。鋼結構住宅是工業化建筑產品,除了現行建筑管理體制機制方面需要不斷改革、完善。做好的鋼結構住宅,需要有工業化設計思維、專業化集成思路、系統協同的意識,打通研發、設計、生產、施工、運維全產業鏈的協同鏈條,進行土建、結構、設備管線、裝飾裝修全專業的系統集成。他認為新時期建筑方針是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對鋼結構住宅來說,適用就是最佳、適合、安全、可靠;經濟就是性價比、實惠;綠色就是節能、環保、裝配、可回收;美觀體現住宅的品質性能、文化傳承,不搞“奇奇怪怪”住宅。成熟的鋼結構住宅體系必須符合標準化、可復制、規模化、產業化推廣條件。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宜豐:《裝配式鋼結構住宅成套技術研究與設計實踐》



《裝配式鋼結構住宅成套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是中建西南院在2020年開始的四川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劉總介紹了中建西南院針對低多層和高層鋼結構住宅,研發適用于鋼結構住宅的裝修系統、設備管線、集成廚衛及相應連接構造措施,形成鋼結構住宅設計建造成套技術;研發裝配式鋼結構住宅標準化模塊化適宜戶型;開展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工程示范應用,助力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的推廣應用。


華建集團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宏欣:《裝配式PEC體系在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項目中的應用》



劉總介紹了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項目,該項目在國內首次大規模采用PEC結構體系,其應用和實踐對PEC體系規范編制、項目推廣起到積極作用。該體系即部分包覆鋼-混凝土框架組合結構的新工藝,回填層承臺以上為勁性柱,2層及以上為PEC結構,樓板為鋼筋桁架樓承板,剪力墻為現澆形式,結構類型復雜,PEC構件使用約 3.5萬噸。新工藝施工方案通過專家論證,現場交底,樣板引路;節點補缺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結構腔體區分為A、B、C三個區,分區分塊按序施工。


上海市建工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栗新:《傳承與創新——上海建工宣橋鋼結構住宅設計》



栗總從鋼結構住宅技術特點與難點開始,對鋼結構住宅設計、施工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上海建工全產業鏈提出了建工鋼結構住宅體系與方案,并對鋼結構住宅技術在建筑、結構、機電安裝以及裝飾裝修等各方面技術協調展開了分析,通過研究形成了上海建工鋼結構住宅建筑體系;同時為我們闡述了BIM技術在本項目中的應用情況。


東南大學教授舒贛平:《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新常態與新技術》



舒教授從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危機與困局、機遇與挑戰、突破與創新、轉型與發展四個方面進行了講解,其中穿插了許多工程經驗和實際案例。報告內容豐富,直觀生動。


5月14下午議程


同濟大學教授王偉:《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單邊螺栓連接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



王教授在演講中提到鋼結構連接有焊接和螺栓兩種方式,相比焊接,螺栓連接裝配效率高、質量可靠,是鋼結構現場裝配技術的發展方向。在裝配式鋼結構體系中,鋼管柱截面構件具有獨特的優勢,對于H型鋼柱,采用高強螺栓實現梁柱連接比較簡單,但是對于鋼管截面就不是這么容易了。傳統螺栓技術問題需雙面施擰,難用于閉口鋼構件的連接,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單邊螺栓應用而生。在創新精神的指引下,同濟大學機研發了滿足摩擦型高強螺栓受力要求的分體式單邊螺栓。基于分體式單邊螺栓優越的性能,目前已經有一些項目開始采用該產品。


中國建筑設計院裝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張守峰:《鋼結構住宅的技術體系與發展趨勢》



張總詳細闡述了鋼結構技術體系包括結構體系、外圍護體系、內裝體系和設備與管線系統在低層、多層、高層和超高層建筑中的應用情況,歸納并分析了鋼結構前期存在的結構體系與戶型沖突、露梁露柱、大量濕作業和二次砌筑、防腐防火放水節能隔聲、傳統裝修難以進行以及成本方面的困難和工作方向。他認為大家應該擺脫將裝配式建筑等同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PC) ,將所有鋼結構建筑認定為裝配式建筑的這兩個誤區。鋼結構住宅應向大開間大進深、空間靈活可變方向發展。鋼結構住宅的健康發展需要鋼結構、外圍護及內裝系統的協同發展。鋼結構住宅應充分發揮其抗震性能和施工工期的優勢。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鋼結構建筑工程研究所結構室主任王力:《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研究與實踐新進展》



王總介紹了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研發的新型裝配式鋼結構全生命周期建筑通用體系,旨在解決目前行業中存在的技術痛點。該集成體系涵蓋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4大系統,即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內裝系統和設備管線系統。建筑平面設計考慮發揮鋼結構優勢,形成室內大空間。豎向構件設置考慮建筑使用周期內的裝修、改造可能性,構建建筑自由平面。結構體系的構成為異形柱框架結合鋼板剪力墻,梁柱構件與墻同寬,實現室內無凸梁凸柱,適應我國居民居住習慣。剪力墻構件為易于安裝、替換的結構成品。


浙江綠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精工綠筑設計研究院院長田宇治:《鋼結構裝配式公共建筑產品體系及工程應用》



田總向大家詮釋了什么是鋼結構裝配式建筑,通過紹興技師學院項目開展精工綠筑鋼結構公共建筑技術應用的詳細介紹,并且提出了打破原有設計方式,進行集成化、精細化設計,提升施工工藝流程,降低造價等相關的思考。


上海泰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禮:《農村自建房創新裝配式結構體系》



彭總在演講中介紹了不拘泥結構體系,不拘泥材料種類的全新角柱低層裝配式結構。該體系是以角柱作為抗側力構件,搭配鋼結構的創新結構體系,其特點是造價低、使用感受好、采用工業化標準化建筑構件。他認為一種體系不能包打別墅,不同的別墅,也需要區別對待。只有造價降下來,裝配式建筑才能真正代替傳統建筑。根據建筑特征,以產品化的思路研發,才能做到成本低,工期快。


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結構工程師顧磊:《鋼結構設計建造新趨勢和工程實例》



顧總詳細介紹了中建科工近年來在鋼結構產品業務、智慧工地、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講解了中建科工聯合了香港寧達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共同完成景觀天幕結構設計及香港國際機場天橋鋼結構工程項目。景觀天幕(Spectacle Roof)覆蓋了酒店塔樓與裙房服務娛樂設施連接的公共空間以及大型賭場的上空。投影面積約8100 m2,展開面積超過9000 m2,周邊支座坐落于不同的樓層和高度,總用鋼量1800t。結構即建筑,無任何二次裝飾。香港國際機場天橋位于香港國際機場東南部,連接北衛星客運廊與一號客運大樓。由主橋、NSC側輔橋及T1側輔橋三部分組成,主橋為中承式拱橋,橫跨機場跑道。由于現場不具備長時間施工的條件,各施工方群策群力,創新采用“惠州制作、中山拼裝、香港組裝”的方式,確保了項目建設進度。


上海歐本鋼結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明:《甲殼框架結構的研究和實踐》



歐本鋼構公司以裝配式建筑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現澆柱、現場預制梁、鋼次梁、鋼筋桁架樓承板等)為主要研究對象,創新設計出對應的夾層式甲殼柱、甲殼梁和改進的優肋板、優端梁、優弦梁等,采用創新的優節點法對鋼結構進行節點設計,最終形成完整的裝配式建筑新型夾層甲殼柱-甲殼梁一體化預制裝配框架系統。陳總認為應該全方位考慮影響結構設計的各項變量,充分嘗試各種組合,不斷創新,結合需求,解決問題,為客戶創造價值,我們才有價值!


上海天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偉興:《預制混凝土構件在鋼結構項目中的應用案例分析》



李總在報告中明確闡述了作為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新西蘭在建筑設計上對抗震的性能要求非常嚴格,因此裝配式體系選型,往往是基于抗震性能優良+現場施工高效的結果;建筑的結構體系并不拘泥于單一的結構類型,鋼結構和鋼—砼混合結構是目前主流的結構形式;抗震設計要求高,消能減震技術的應用很普遍,建筑設計師對支撐的接受度很高,支撐的存在也給用戶帶來了安全感;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的鏈接,主要采用漿錨搭接鏈接,也有少量項目采用鋼筋套筒灌漿連接;裝飾圍護一體化的PC外墻掛板廣泛應用于各種類型的建筑中,且基本都采用點連接做法;公共建筑的樓面構件類型有較多選擇(組合樓板、疊合樓板、雙T板、預應力空心板、免模現澆板等),樓板與豎向構件的連接是抗震設計的重要內容。


論壇掠影


會場座無虛席,與會人員熱情高漲



展商風采


論壇期間,十多家覆蓋裝配式建筑領域全產業鏈的優秀企業共同參展,展出數十種行業新理念、新技術和新產品。


上海歐本鋼結構有限公司


江蘇和能人居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泰特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萬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蕪湖科逸住宅設備有限公司


北京構力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泰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鐘化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華東公司


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至此,裝配式建筑論壇14期——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創新應用與發展研討會第一天議程圓滿結束。


感謝:


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華東公司


徐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分會


長三角區域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聯盟


江蘇省建筑產業現代化創新聯盟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住宅與房地產業促進中心


江蘇建聯建筑產業現代化研究院


上海裝配式建筑技術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深圳市建筑產業化協會


同濟大學建筑鋼結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歐本鋼結構有限公司


江蘇和能人居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萬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蕪湖科逸住宅設備有限公司


北京構力科技有限公司


鐘化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徐州市新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綠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龍元明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泰特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雜志社


對本次論壇的大力支持!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