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武進區率先探索綠色建筑低碳發展新路徑 二維碼
5
實現碳達峰,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階段和現代化水平的關鍵標志之一。去年末,中國向全球承諾,將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各地紛紛加碼布局綠色發展。我區依托全國唯一的綠色建筑產業集聚示范區,率先探索綠色建筑低碳發展新路徑。經測算,全區現有綠色建筑每年可節約用電超5億度,折合碳排放總量減少約37萬噸,相當于每年多種植20萬棵樹。 唱響綠色“主基調”: 為建筑貼上“低碳標簽” 今年4月,武進綠建區維綠大廈榮獲2020年度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 “作為綠色建筑研發中心的維綠大廈,按照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設計,運用建筑自遮陽、三聯供能源供應系統等20多項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綜合節能率達到78.5%。”區綠色建筑和建筑產業現代化推廣辦公室主任黃吉介紹。 除了維綠大廈,綠建區還先后培育并建成了江蘇省綠色建筑博覽園、淹城初級中學體育館、鳳凰谷影藝宮、金東方頤養園等一批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的綠色建筑項目,在全區形成了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工廠、綠色辦公、綠色基礎設施全方位推廣的格局。 從技術到示范應用,目前,武進區的住宅項目從規劃立項起就有綠建區參與,按高星級綠色建筑、健康建筑、5M智慧住宅、海綿社區及高預制裝配率標準和理念,打造綠色健康智慧社區,在建設成本基本不增加的前提下,明顯提升節能和綠色水平,提高百姓居住環境舒適度。 目前,武進區綠色建筑超2500萬平方米,數量、面積和質量均位居江蘇省前列,先后榮獲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縣區唯一)、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江蘇省首批綠色建筑示范城市、江蘇省首批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等榮譽,“綠色建筑看武進”成為業界共識。 奏響綠色“二重奏”: 產業低碳化、低碳產業化 在綠建區企業江蘇綠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設置了防風抑塵網的工廠內,人工智能機器人正在快速分揀,通過復合傳感器識別建筑廢棄物的類型,分揀出13~15種類別,有針對性地開展資源化利用。 企業負責人介紹,綠和環境在全省率先實現建筑和裝潢垃圾資源化利用,建成并運營年處理160萬噸拆建資源化利用項目和年處理30萬噸裝修垃圾無害化處置項目,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被國家發改委列入節能循環經濟和資源重大項目。經測算,每萬噸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后,每年可節煤2.7萬噸、減碳排放1.3萬噸。 綠建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徐寧介紹,綠建區正圍繞“長三角建筑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打造長三角智能建造科創中心“中國智能建造科創園”,通過綠色設計、綠色建材選用、綠色生產、綠色施工、綠色交付的一體化綠色統籌,推進精益化建造,有效實現全過程低碳效益最大化。 據悉,綠建區還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開展低碳發展戰略全面合作,共建“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上海)中心常州基地”,為常州乃至江蘇境內控排企業、新能源企業、投資機構提供碳排放咨詢、管理和金融服務。同時,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首支“碳基金”,通過金融工具支持可再生能源項目、碳匯項目的開發與投資,助力常州提前實現“雙碳”目標,助推常州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低碳發展展示、低碳研究培訓和交易、具有重要影響力、能夠提供碳中和一攬子解決方案”的示范城市。 把握綠色“節奏感”: 中歐綠色班列跑出“加速度” 瞄準歐盟國家資源再生利用、節能技術、循環經濟、零碳技術、新能源等低碳產業領域,深入對接國際知名的綠色低碳研發機構和重點企業;圍繞中歐技術合作、歐洲小精尖產業項目落地,對接相關資源,今年計劃形成項目招引落地成果20項;對接國合中心,啟動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綠色創新發展示范區和江蘇省國際合作園區創建…… 這是中歐(常州)綠色創新園日前列出的目標任務清單。創新園于去年10月成立,在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支持下,依托武進綠色建材和建筑產業基礎,加強中歐在綠色建筑和低碳領域的國際合作。以創新園建設為切入點,全方位學習借鑒歐洲城市發展先進理念、技術和經驗,以開放理念促進綠色發展,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歐洲在綠色低碳方面的先進經驗、做法也有望在武進“落地生根”,致力把創新園建成中歐綠色伙伴關系常州樣板、聯合國工發組織綠色發展國際合作示范園區。 目前,綠建區已與德國、奧地利、芬蘭等10家歐盟重點國家使領館建立聯系,和中國歐盟商會、歐洲木業協會、法國未來工業聯盟、英中貿易協會、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等10個相關協會商會建立聯系,定期溝通互訪,了解歐盟各國的經濟動態和投資計劃。 今年,綠建區將組織舉行第二屆中歐低碳創新論壇,打造綠建會展品牌,助力常州以更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