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聽聽肖緒文等幾位專家如何推動行業全面綠色轉型?

 二維碼 4


  2020年9月,我國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碳達峰、碳中和提出了具體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作為名副其實的碳排放‘大戶’,建筑行業必然迎來發展理念和發展態勢巨大變革。”面對國家“雙碳”目標新要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建協綠色建造與智能建筑分會會長肖緒文斬釘截鐵地表示,當前,行業企業必須深刻認識“雙碳”目標帶來的影響,推動全行業全面綠色轉型。

  綠色建造成為“中國建造”重要內涵

  今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綠色建造技術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明確了綠色建造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技術措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在對《導則》進行解讀時表示,在“雙碳”目標下,建筑業面臨的轉型發展任務十分艱巨。為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2019年,王蒙徽部長主持編寫了“致力于綠色發展的城鄉建設”系列教材中的《綠色建造與轉型發展》教材,系統地提出了綠色建造的概念、發展目標和實施路徑。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開展綠色建造試點工作的函》,在湖南省、廣東省深圳市、江蘇省常州市3個地區開展綠色建造試點,探索可復制推廣的綠色建造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實施體系以及量化考核評價體系,為全國其他地區推行綠色建造創造經驗。

  肖緒文認為,我國綠色建造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通過綠色建筑、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標準的引領和帶動,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一定成績,特別是綠色施工發展的規模之大、覆蓋面之廣令人稱贊。綠色施工強調施工階段的綠色化,綠色建造強調工程產品生產的全過程綠色化。綠色建造要求實現基于全生命期的工程立項策劃、設計和施工3個過程的切實協同,真正實現國家的綠色化發展要求及“工程總體質量”的有效提升。《導則》明確了綠色策劃、綠色設計、綠色施工和綠色交付階段需要展開的具體工作內容,成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綠色建造工作、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和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重要文件

  回顧十八大以來行業改革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建筑業發展模式、發展方式、組織模式的改變,實質上都是在向“綠色化”演進。在“雙碳”目標下,行業主管部門提出推行綠色建造,是響應國家戰略要求的重大決策,更是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建造”品牌的關鍵之舉。

  “以人為本”成為全面綠色轉型核心要求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因此,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在新時代,經濟發展的立足點和落腳點是最大限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工程品質提升是公眾的重要需求。工程品質的‘品’是人們對審美的需求,‘質’是工藝性、功能性以及環境性的大質量要求。”肖緒文指出。綠色建造基本任務是在工程立項策劃、設計、施工等建筑產品生成的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輕勞動強度、改善作業條件,提升工程品質,最終實現綠色施工,建成綠色建筑。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清勤認為,“以人為本”是新時代建筑業轉型發展的核心要求。以人為核心,正是2019年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修訂工作的特點。在全面提升建筑性能的同時,該標準新增了大量提升建筑使用者獲得感、幸福感的措施,集中在健康舒適、生活便利、環境宜居3個章節。這些措施雖然與建筑碳排放關系不大,卻與社會其他部門碳排放密切相關。在王清勤看來,推行綠色建造、建設綠色建筑,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建筑部門碳排放,對于城市區域乃至整個社會降低碳排放也具備協同增效的作用。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正是《導則》的重要內涵。

  雖然我國綠色建造起步較晚,但目前在標準體系、人才培養、產業聯動等方面均具備了明顯的技術和成本優勢。“隨著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推行力度不斷加大,綠色建造、綠色建筑作為建筑產業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科技跨越的主脈絡,將推動以人為核心的碳減排,助力整個社會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王清勤表示。

  智能建造成為實現轉型“三連跳”重要支撐

  “高質量發展的本質是創新驅動。只有依靠創新驅動,堅持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通過價值創造和價值提升,才能形成新的增長點,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咨詢管理中心主任張軍英舉例說,“以設計行業為例,其轉型必須沿著‘技術-產品-服務’的升級路徑,實現‘三連跳’跨越式發展。”同樣,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推動上下游融合,通過綠色技術、智能技術等的研發和應用,實現全產業鏈一同“三連跳”,走上“中國建造-中國智造-中國智慧”的轉型升級道路。這也是我國大力推動綠色建造、智能建造發展的重要原因。

  “綠色建造是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基本目標,而智能建造是加快實現綠色建造的有效途徑和必要手段。”肖緒文解釋稱。數字建造、智能建造、智慧建造是強調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建筑產業建造方式所處水平或階段的一種描述。數字建造是信息化建造的初級階段,強調用數字化手段進行工程項目建造總體策劃;智能建造是信息化建造的較高階段,是實現泛在感知條件下機器人建造的工程活動,需要集成化管理平臺、數字化設計以及機器人自主參與完成工程操作;智慧建造是信息化建造的高級階段,在智能建造基礎上,機器人還應具備隨機應變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相應自主施工操作的能力。

  智能建造的最終目標,是提供以人為本、智能化的綠色可持續的工程產品與服務,而綠色建造的實現過程則需要智能建造技術的支撐。推動智能建造發展,也是建筑業走上“中國建造-中國智造-中國智慧”轉型升級道路的重要支撐。

  全產業鏈向綠色轉型、堅持“以人為本”、推動以智能建造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讓綠色成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底色”。或許,這正是肖緒文所說“發展理念和發展態勢巨大變革”的核心所在,也是建筑業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底氣所在。

  來源:中國建設報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