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中建科技為“中建幸福城”提供碳中和解決方案!

 二維碼 13


  前言

  中建幸福城分別從能源、建筑、交通、市政設施、產業、生態碳匯六大系統著手,制定了碳達峰和碳中和時間表和路線圖,給出了系統性解決方案和舉措。

  中建幸福城基于實際地塊進行規劃設計,以三生融合(生態、生活、生產)為定位,中心區規劃設置了幸福社區、總部基地、低碳科創產業園等生活及辦公區域,配套有湖泊和濕地公園。周邊區域設置有再生水廠、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垃圾焚燒發電廠等綠色市政設施。光伏與城市建筑全面融合,鄉村光伏和風電等綠色能源作為補充按需輸入;通過新城建的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CIM平臺,搭建了中建幸福城的數字攣生城市模型,展示了中國建筑從物質空間建設者到數字空間構建者的探索實踐。

  方案核心思路是“開源節流”,開源的重點是我們采用了與清華大學江億院士團隊共同合作的光儲直柔等創新技術,解決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問題,從供給側減少整體碳排放,降低幅度可達35%-40%;節流的重點是采用綠色低碳措施降低建筑、交通、市政設施、產業四大領域的能源消耗,并通過CIM平臺賦能城市智慧運營,從需求側進一步降低整體碳排放,降低幅度可達60%-65%。同時,結合生態碳匯,最終中建幸福城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image.png

  中建幸福城貫徹國家綠色發展理念,對標國際一流城市,以“三生融合”為發展思路,打造未來綠色城市標桿。

  中建幸福城碳中和綜合解決方案,主要包含能源、建筑、交通、市政設施、產業、生態碳匯六大系統。開源節流是城市碳中和的基本原則,幸福城采用綠色低碳措施降低四大領域的碳排放,并充分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綠氫等清潔能源,結合生態碳匯系統,最終實現城市碳中和。幸福城科學地制定了碳中和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image.png

  圖 碳中和路線圖和時間表

  開源節流之節流篇

  降低需求側碳排放量

  建筑

  中建幸福城內的建筑,全部按照高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建設,并執行超低能耗標準,逐步實現零碳建筑目標。

  建造過程均采用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和智慧建造方式,并使用綠色建材降低建造過程碳排放。

image.png

  圖 智慧建造平臺

  中國建筑致力于為人民建造健康宜居綠色低碳的幸福社區、綠色校園和低碳辦公樓等高品質建筑。

image.png

  圖 幸福社區

  交通

  中建幸福城合理規劃道路系統和公共交通系統,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5%。幸福城內交通工具全部電動化、清潔化,布局充換電站、加氫站為其提供動力。

  市政設施

  中建幸福城內建設分質供水系統,有效節約自來水資源。建設海綿城市,實現零外排。

  中建幸福城內建設垃圾氣力輸送系統、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建筑垃圾資源利用中心及垃圾焚燒發電廠等設施,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水平。

  產業

  中建幸福城建設一批以總部研發、高端商務、商業文化為主的產業園,制定產業引入與退出機制,培育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開源節流之開源篇

  增加零碳能源供應

  中建幸福城的零碳能源系統由光儲直柔系統、復合能源站、城鄉清潔能源系統構成,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解決清潔能源供給和消納的問題。

  光儲直柔系統:中建科技與清華大學江億院士團隊共同研發了光儲直柔關鍵技術。其中“光”即光伏發電,幸福城內光伏和城市完全融合,光伏與建筑一體化建設,每棟建筑都成為綠色“發電廠”。“儲”即電動汽車儲能,電動汽車普及,成為城市中最安全和經濟的儲能單元。光伏發電高峰時,建筑多余的電力為電動汽車充電;夜晚或光伏發電不足時,電動車反向為建筑供電。“直”即直流電建筑,直流電建筑內大部分電器和設備均為直流供電,與交流建筑相比可節電10%以上。“柔”即柔性控制系統,通過建立柔性中央控制系統,調節光伏發電、電動汽車和建筑負荷等,使電力供給和需求互相匹配,消除光伏等新能源波動對電網的沖擊,實現城市新能源高比例消納。

image.png

  圖 光儲直柔

  復合能源站:綜合利用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以及冰蓄冷、水蓄冷、垃圾發電等綠色能源技術,提供集約高效的城市清潔供暖解決方案。

  城鄉清潔能源系統:充分利用城市周邊區域鄉村的空間優勢,在村莊、荒地和山區大力開發光伏、風電、生物質等清潔能源,將富裕的清潔能源規模化引入城市,實現清潔能源在空間上的優化配置。

  綜上,多措并舉的清潔能源系統助力中建幸福城提前實現碳中和。

  CIM平臺助力城市運行碳中和

  中建幸福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與國家CIM平臺技術體系保持一致,是新城建的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CIM平臺實時化、可視化展現城市空間形態與功能定位,賦能城市能源、建筑、交通、市政設施、產業、生態碳匯六大系統智慧運行,助力城市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最終實現城市運行碳中和。

  中國建筑以建設碳中和城市、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為己任,為各個城市提供一攬子碳中和解決方案!

image.png

  圖 CIM平臺

  素材來源:綠色發展研究中心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