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玉平: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 二維碼
7
作者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副司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建筑業作為總產值超過 26 萬億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不僅是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載體,也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陣地,更是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 不久前發布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發展智能建造,推廣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住宅。2020 年,王蒙徽部長親自推動出臺了《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為載體,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推動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可以說,發展智能建造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筑業突破發展瓶頸、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為此,今年 2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上海、廣東和重慶選取了金地、碧桂園、綠地、萬科、美好置業、中建科技等企業的 7 個項目開展智能建造試點,以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和智慧運維為抓手,著力解決生產方式粗放、勞動力緊缺、資源能源消耗大等制約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同時,為指導各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企業全面了解、科學選用智能建造技術和產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征集了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案例,現在正在開展評審工作,計劃下半年對外發布。 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特別是鋼結構建筑。 2020 年8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務院研究室對鋼結構建筑進行了專題調研,韓正副總理對調研報告作出重要批示。下一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認真落實韓總理批示精神,按照“標準先行、分類推進、精準施策”的工作思路,積極推廣鋼結構建筑。一方面選取成規模、大戶型、品質高的商品房項目開展鋼結構住宅試點,以標準化為主線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另一方面推動學校、醫院等重點抗震設防類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綜合運用規劃、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二是建設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 建筑產業互聯網是智能建造的“神經網絡”,可以通過開放的網絡把工程建設全過程、全要素、全參與方連接起來,高效共享各種資源,提供智能設計、自動調度排產、智能派單運輸、智慧施工決策、隱患自動預警等服務,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下一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著力夯實工程建設全過程數字化基礎,圍繞建材集中采購、部品部件生產配送、工程設備租賃、裝飾裝修、建筑全生命期協同管理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平臺,進一步激發建筑市場主體活力。 三是加快建筑機器人研發和應用。 目前,國內建筑機器人在部品部件生產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探索,也有部分產品可以應用到現場施工中,但總體來看尚處于起步階段,與行業現實需求還有較大差距。沈陽作為國內機器人科研、設計、制造的重要基地,發展建筑機器人具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希望遼寧充分發揮沈陽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的作用,以輔助和替代“危、繁、臟、重”的施工作業為重點,加快研發應用建筑機器人等智能工程設備,提高工程建設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緩解日益凸顯的建筑工人短缺和老齡化問題。 2021 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加快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攜手推進建筑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 100 周年! 來源:建筑雜志社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