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宋兵:改變發展理念是建筑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

 二維碼 11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產業化分院副院長宋兵


目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廣泛影響著各行各業,建筑業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能源消耗大,在國民經濟中占據支柱地位。相較其他行業,面對碳達峰尤其是碳中和目標的嚴峻挑戰,建筑業該如何變壓力為動力,進行有效應對?同時,碳達峰、碳中和又會給建筑業領域哪些類型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這些問題在當下非常值得關注。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產業化分院副院長宋兵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不僅普通大眾還未建立起符合碳達峰、碳中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很多建筑業從業者也沒有真正意識到如何做才能真正實現行業的碳達峰、碳中和,甚至部分人還認為碳達峰就是玩命地消耗和排放,其實碳達峰的本質是節能減碳?!皬墓澞軠p碳角度出發,改變生活理念、消費理念、設計理念和建設理念、將是建筑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不忘節能減碳初心的企業自然也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問:目前各行各業都在思考自身如何發展才能助力行業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于建筑業您有哪些思考?如何做才是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


宋兵:建筑業領域的碳達峰、碳中和需從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兩個層面進行思考。節能減碳實際是綠色發展,規劃層面實現產城融合和職住平衡就是“大綠色”,是真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徑。


目前國家在規劃層面大力提倡建設5分鐘、10分鐘、15分鐘生活圈,就是為了實現職住平衡。僅減少駕車通勤這一項,就能節能減碳很多。目前大部分城市都無法做到職住平衡,因此在接下來的新區建設中,還需從大的方面提前做好規劃、做好節能減碳設計。


建筑設計層面,需將建筑盡量設計得方正,這是“小綠色”。建筑外墻周長越小,建筑散熱的表面積就越小,也就越節能;同時,建筑室內空間越方正也能越好使用、越舒服。我們在2013年時曾設計過一個裝配式公租房項目,經過5次易稿,最后我們將它設計成了一個真正的方盒子。結果顯示,第5版建筑比第1版建筑的周長少了41%,外墻材料節省了41%,建安造價節約了大約2%,在節能減碳上也相應減少了很多,該項目在2017年還獲得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問:建筑領域的節能減碳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節能減碳路上目前存在哪些難點?該如何突破?


宋兵:改變發展理念是最大的難點。我們要經常思考個人行為,包括生活行為和職業行為是否對碳達峰、碳中和產生影響,產生了哪些影響。同時,需要及時改變我們的生活理念、消費理念、設計理念和建設理念。目前需要突破的至少有三點:


一是轉變理念,注重建筑品質。建筑業要實現節能減碳,就不能不停地消耗,不停地推倒重來。我們此前建設的很多住宅質量粗糙、能耗很大,同時品質差也導致很多才20、30年房齡的房子就面臨被拆除,造成更大的浪費和碳排放。所以,建筑理念還要上升一個高度,要建設百年建筑,讓房子堅持百年不拆才是真的符合低碳節能,符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


二是改變審美,讓住宅盡量簡潔適用。近些年,國內很多新建建筑尤其住宅建筑,設計和建設得都過于復雜,而在建筑表面增加沒實質性作用的裝飾就等于浪費。個人認為,這種趨勢和取向非常不好,不僅不節能,且并非真正好看。中國歷史上美學發展的最高峰是宋朝,宋朝的字畫、瓷器都很簡單耐看,簡潔之美才是真的美。


目前設計簡潔的住宅也存在一些困難,比如開發商不接受簡潔的理念,還將責任推到住戶身上。其實像國外的普通住宅很少會設計得這么復雜,國內很多人出國參觀后也都很喜歡簡潔實用的住宅。但是,簡單美觀的建筑設計需要很高的功力,目前國內很多設計師的設計能力還遠遠不夠。簡潔美觀的建筑比較注重建筑外形的長寬比、門窗的長寬比等,顯然長寬比在黃金分割下會很美觀,可很多設計師已經忘記了黃金分割,只會在建筑表面貼石材。所以建筑業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審美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學會欣賞簡潔之美,學會設計簡潔美觀的建筑。


三是改變住房觀念,注重實用和節能。目前我們對住房產品的消費觀念還存在一些偏差,很多人不僅希望住房外表要有視覺沖擊力,還盲目希望住房越大越大,要配備很多先進的電子設備。我們的住房真的需要很大嗎?三口之家真的需要居住100平方米的房子嗎?還是70、80平方米就夠了?減少20、30平方米的建筑,碳排放就會減少很多,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


問:碳達峰、碳中和不是一刮就跑的風口,而是涉及一系列技術進步、一系列發展方式的轉變。在建筑業領域,您認為這會給哪些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宋兵:與節能相關的企業,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都會獲得發展機遇。當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會給很多傳統產業帶來機遇。目前很多空調企業就在研究和推出新的產品,比如在制冷制熱時比以前更節能,可減少相應的碳排放,這就是針對碳達峰、碳中和做出的非常具體的措施,這樣的企業自然會贏得更多發展空間。事實上,建筑運營中除了空調,還存在很多耗能產品,只要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研發出更節能的產品,企業的發展都會很好??傊?,碳達峰、碳中和的初心是節能減碳,企業抓住這個初心就對了。


中國建設報:目前在建筑業領域,有個新興概念叫“光儲直柔建筑”,對于這些新生事物您如何看待?


宋兵:我認為這仍是一個不忘初心的問題。在建筑上安裝光電板,還需從光電板全壽命周期考慮它是不是真的節能。若干年前我也曾想在一個項目的屋頂全部安裝上光電板,可經過嚴格計算發現,整個光電板的造價需通過250年的光電發電省下來的費用才能收回,但光電板的壽命只有25年,因此項目最終被放棄。也就是說,節能產品本身是有成本、需要耗能的,需經過仔細計算后再考慮是否采用,不能簡單地拿來就用。用節能產品運營階段節省的減去建造階段耗費的,才是真正節省下的費用和能耗。


總之,對于新生事物肯定是要支持的,但也需選擇適宜的技術體系,并非越先進越好。先進的技術體系很可能不適合現在采用或不適合某個項目采用。我最近針對咨詢業務提出一個觀點叫“技術體系管理咨詢”,意思是設計師不僅僅只需進行空間設計,還需進行技術體系的構建,且不唯先進論。好比智能手機對很多老年人而言是一種浪費一樣,他們所需要的只不過是有按鍵可通話的手機。建筑也一樣,它的節能減碳還需從整體性和系統性的角度去考量。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