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胡葆森16.5億拿下中民投旗下資產

 二維碼 12

大河財立方《極刻》記者 賈永標 朱哲 攝影攝像



新藍海轉型戰略之下,“建業+”再加新動能。


7月22日上午,建業集團在鄭州召開新聞發布會并披露,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通過全資持有的境內子公司河南弘道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已經完成對天津中民筑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民筑友”)的收購,成為其100%控股大股東。


中民筑友是中民投旗下公司,擁有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在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研發實力方面表現不俗。



胡葆森16.5億完成收購中民筑友


公開資料顯示,中民筑友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智慧建筑整體解決方案的運營商,同時從事智慧建筑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旗下擁有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注冊資本30億元,總部位于湖南長沙。


在此次發布會上,建業集團發布了雙方交易的具體情況。


建業集團執行總裁王俊表示,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先生通過全資持有的境內子公司,已于近日通過股權受讓方式,成功收購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所持有的天津中民筑友科技有限公司(筑友科技)的100%股權。本次收購的境內部分已于2019年7月10日交割完成,由于涉及筑友科技間接持有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民筑友智造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筑友智造,00726.HK)的信息披露,因此在今天早上等到筑友智造上市公司獲準發布相關公告后,才正式向新聞媒體發布本次收購信息。


本次收購價格為人民幣16.5億元,收購的標的資產包括天津中民筑友及其全部子公司的股東權益,涵蓋了筑友科技旗下的設計、裝備、制造、建設等板塊的全產業鏈業務。


據天津中民筑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誾軍介紹,中民筑友擁有行業全球領先的五大核心技術體系,掌握了智慧建筑領域BIM、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公司專利數量一直穩居行業第一位(1600余項),設有院士專家工作站、行業唯一的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擁有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等科研平臺。


曾為中民投旗下公司

持有港股公司中民筑友智造科技64.05%股份


中民筑友此前是中民投旗下公司。


中民筑友此前公布的2018年年報顯示,其當時唯一股東為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據港股上市公司中民筑友智造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民筑友智造科技”)2018年年報,中民筑友為其間接控股股東,持有中民筑友智造科技64.05%股份。


7月5日,中民筑友智造科技宣布停牌,以待刊發一項根據收購及合并守則規定的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中民筑友在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研發實力方面表現不俗。


據了解,圍繞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中民筑友設立五院一部,并與清華大學、中南大學、東南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開展科研合作,形成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且領先行業的五大建筑工業化技術體系,參與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民筑友已申請專利1611項,其中發明專利463項,授權1020項,連續4年穩居全國行業第一。“彩力板”“剪力墻結構體系”等五個專利包經第三方評估,價值達5.74億元。另據了解,中民筑友在這一領域已與陽光城、綠地、新城控股、藍光地產等20多家全國知名品牌房企開展了業務合作,在全國已有42個項目在建,累計施工面積超600萬㎡。


胡葆森現場表示

河南將布局5個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胡葆森表示,其本人對裝配式住宅的興趣源于十五六年前,當時他和業界的朋友經常去各地參觀學習住宅產業化發展。如日本對住宅的安全要求很高,當時住宅產業化率就已超過了60%,那時候中國僅有10%。因此通過十五六年前的參觀,以及后來的關注和思考,他認識到,房地產開發商解決質量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產業化。


他表示,在這一背景下,建業集團于2008年制定了住宅產業化發展規劃三步走戰略,第一個就是系列化梳理,目前建業集團旗下已有多個產品系列。第二是標準化,這一過程建業集團推進了十年左右,現在的完善率已經達到了70%以上。上述都為住宅產業化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產業基礎。


胡葆森還提到,此次并購為建業集團發力住宅產業化提供了契機,此外,近年來河南多地出臺了關于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支持政策,為此建業計劃未來將在河南布局5個住宅產業化基地,繼續推進建業在這一領域的探索。此次收購完成后,有利于雙方在業務板塊上形成協同效應,中民筑友也將在未來改名為“筑友智造”,在鞏固發展長沙研發基地的基礎上,助力裝配式住宅在河南產業化落地速度加快,預計未來兩到三年能在呈現出一個明顯的加速發展。


關于走出河南這一問題,胡葆森表示,他曾在今年三月份香港上市公司業績發布會對這一問題做出過表態,當時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在現有的中原建業基礎上,做輕資產輸出發展,目前建業在輸出品牌管理與服務方面推進比較順利,2016年完成三十多億的銷售,17年翻了一番。第二個就是走出河南后要約定發展半徑,爭取控制在500公里左右,因為品牌服務和管理的時候,對輸出的模式有要求。此外要以輸出中原文化小鎮模式為主要形式,著力輸出中原地區文化,不過目前建業集團尚未對此明確提出任務,還處在一個探索期。


“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再添重要支撐


4年前,建業發布了新藍海轉型戰略,提出從房地產開發商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轉型。此次收購中民筑友,顯然是建業集團在新藍海戰略之下的又一力舉。


克爾瑞公布的2019年1~6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操盤榜TOP200顯示,2019年上半年建業地產銷售面積位居全國第13位,銷售收入位居全國第36位。年報數據顯示,建業集團2018年整體實現銷售額812億元,同比增長97%。27年來,集團連續十多年蟬聯河南省房地產行業納稅冠軍,2018年企業納稅總額54億元,同比增長70%。


收購中民筑友,業界又如何看待?


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以同樣的高層建筑為例,采用裝配式建筑的方式來建造,大量具有揚塵等建筑污染的作業放到了PC工廠內完成,減少了項目施工現場的環境污染,且建筑工期還要縮短40%,以一棟30多層的城市高層住宅為例,傳統方式建造大約需要兩年的時間,而采用中民筑友EMPC模式(裝配式建筑工程總承包模式)工期則只需要1年多一點(14或15個月),節省下來的大半年時間對于講究現金流為王的房地產行業而言,意味著更快的項目預售、更快的資金回籠和更少的銀行融資成本。


上述人士稱,在房地產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實現高品質的增長正成為房企長遠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政府提倡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吸引了眾多房企的目光。通過工業化手段加快周轉模式,從而提升項目質量和客戶滿意度,有利于房企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先機,這也十分契合建業集團近年來的轉型升級理念。


“客戶生活需求的不斷升級和日益豐富多元,就是企業戰略轉型致力的方向,就是照亮建業人循道途中那束不滅的光。”此次收購,顯然不僅契合了老胡對建業戰略轉型的定位,也為建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延伸閱讀

所謂裝配式建筑,即指把建筑需要的墻體、疊合板等預制構件,在專業的制造工廠按標準進行生產制造,將預制件運輸到施工現場并通過機械化的手段進行拼接安裝的建筑種類,其主要分類有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PC建筑)、鋼結構、現代木結構等。


據業內人士透露,相對于傳統現澆建筑,裝配式建筑在質量、效率、環保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以中民筑友為例,通過采用自主研發的裝配式建筑技術,相較傳統建筑方式可實現減少90%建筑垃圾、節約80%施工用水、節省70%周轉材料、減少50%現場人工和減少40%施工工期,并顯著降低施工粉塵和噪聲污染,有效提升建筑品質,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業工業化改革不可逆轉的趨勢。


近年來,在環保壓力不斷加大、城鎮化及房地產產業發展的推動下,裝配式建筑進入高速發展及創新期,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我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此后,國家及地方多次出臺指導性、惠普性及鼓勵性政策,促進裝配式建筑產業的發展,住建部于2017年一次性印發《“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辦法》《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管理辦法》三大文件,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我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這一比例按照中國未來新建建筑規模推算,意味著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城鎮新建建筑面積超過2.1億平方米,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不足9%,在國家政策和產業升級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未來裝配式建筑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據住建部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全年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約1.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4.67%,相比2015年全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7260萬平方米的數據,增長了161%。因此從行業產值方面來看,2018年我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約為6532億元,相較于2017年行業市場規模增長了41%,結合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筑在城鎮新建建筑面積中不足9%的占比,未來行業還將保持規模快速增長。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