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加快實施智能建造 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智能建造 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 二維碼
3
建筑業是我省的傳統產業、支柱產業。山東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提升工程建設的效益和品質,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 位于青島市市南區的圣心修道院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由于年久失修,被列為城市更新的重點項目,為了達到建新如故的目的,技術人員使用了激光點云掃描和BIM等數字化技術,還原歷史建筑原貌。德才股份總工程師杲曉東說:“我們調取的圖紙信息事實上是非常的不清晰的,照原先的圖紙去勾勒現有的建筑,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通過BIM的施工模擬技術,將每一道工序要注意的要點,對施工工人進行現場的三維演示,更好地對建筑進行保護性的修繕。” 利用數字技術提升建造水平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為推動建筑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今年,山東開展國家和省級智能建造試點任務,青島通過信用加分和財政補貼的方式將數字技術拓展到工程項目設計、施工、運維等全生命周期。這個超高層項目被稱為“智慧工地”,不僅智能機器人、遠程塔吊輔助替代“危、繁、臟、重”的人工作業,還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平臺,將各施工環節進行精細化集成管理。青建集團股份公司銀豐玖璽城超高層項目總工王海崧說:“各專業工種交叉作業出現了一些碰撞的問題,這樣會提早發現,提前解決。整體來講,(效率)能提高10%~20%,節省施工成本,保證了施工質量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 今年,青島還將智能建造拓展到所有的政府投資類和大型公建項目,計劃打造智能建造項目50個以上,建設智能化工廠5個以上,推動20個以上建筑業企業初步實現數字化轉型。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節能科技處副處長孫琦說:“以政府引導,然后市場來主導的方式,來培育整個智能建造產業體系的發展,推動建筑業從人員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型升級。” 為推動智能建造與智能制造聯動發展,山東出臺《關于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的意見》,培育打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位于德州市的聯興綠廈聯合山東建筑大學研發了國內首個裝配式鋼結構“板架合一”智能建造生產線,可以把鋼結構框架與內外墻板自動拼裝成剪力墻,使建筑主體裝配化率達到95%以上。山東聯興綠廈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侯文龍說:“可以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我們把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以后,通過我們的預制構件吊裝機,可以實現遠程遙控、精準搭建,這樣一系列的工業流程下來,比傳統建筑的施工工期要節約57%,勞動用工節約70%,建筑垃圾要減少80%。” 培育壯大骨干企業的同時,德州市以聯興綠廈為鏈主,培育并引進了建造裝備研發、裝配式裝修以及施工總承包等企業,形成了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的供應體系。德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張慶斌說:“供應覆蓋省內以及京津冀、雄安新區等全國多個省份和區域,建筑業也有傳統的勞務輸出,轉變為現在的技術輸出,標準輸出和智能設備輸出。” 根據規劃,到2025年,山東將培育10個以上各具特色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集聚區,到2030年,打造省會、膠東、魯南3個千億級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集群,形成高度集成、深度融合、協同創新的產業新生態。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建筑節能與科技處處長史永鵬說:“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培育建設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深入挖掘典型應用場景,加強對工程項目質量、安全、進度、成本等全要素數字化管控,推動工程建造從工地走進工廠、從建造走向制造,加快建筑產業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