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空中造樓機”亮相南京

“空中造樓機”亮相南京

 二維碼 3

這樣的建造方式你見過嗎?

數百噸作業平臺自如爬升

最快四天蓋好一層樓

……

“空中造樓機”近日亮相南京,在江北新區完成了首根立柱吊裝。這臺智能建造設備顛覆了傳統的塔樓施工模式,打造空中移動“建造工廠”,不同工序同時施工、同步頂升,提升作業安全性和施工效率,助力項目工業化、智能化快速建造。

圖片



空中搭建“移動工廠”

百米高空施工如履平地

圖片




3月27日上午10點,“環境檢查完畢,3、2、1,起鉤!”隨著信號工簡短有力的口令下達,塔吊機大臂緩緩旋轉,江北新金融中心一期完成“空中造樓機”首根立柱吊裝。

圖片


施工單位中建三局現場負責人介紹,這也是“空中造樓機”在南京首次亮相,用于加快項目150米塔樓建設。目前,造樓機3層核心筒和預埋件底座已完成施工,藍色鋼制網包圍著開闊的鋼制作業平臺。

圖片


“一臺造樓機相當于一個可移動的‘建造工廠’。”據了解,“空中造樓機”提供全封閉的作業空間,既有施工作業層,又有工具房和控制室。在這里面,結構安裝、鋼筋綁扎、模板支設、混凝土澆筑等幾大環節可以同步施工、接續完成,直到下一次頂升。

圖片


工廠化的施工環境,能大大提升施工人員作業安全性和舒適度,讓數百米高空的建筑施工作業如履平地。“在造樓機上,工人們就像在室內干活一樣,不用日曬雨淋,也不怕高溫寒冬了。”現場負責人說。

圖片



頂升作業“一鍵完成”

數百噸平臺“攀爬”自如

圖片




現場負責人告訴小編,過去每當完成一層樓施工,傳統方式是將外圍的爬架“加高”,同時拆除鋁模板等材料,再通過人工搬運或塔吊運往新樓層,耗時費力。有了“空中造樓機”后,施工所用材料和設備可以一鍵“搭電梯”去往新樓層。

圖片


此次吊裝的立柱,既為“工廠”底座提供支撐作用,又是“爬升”的液壓油缸。基于8根立柱組成的液壓頂升系統,造樓機可以隨著施工進度步步爬升,帶著所需施工設備和耗材一起向上。

圖片


項目設計使用的輕量化頂模,具有結構輕巧、承載力大等特點,采用8支點形式,由8個額定頂升油缸,同步頂升作業,最大頂升重量近千噸,即使面對颶風也能巋然不動。

圖片


“空中造樓機”頂升快速高效、安全可靠,能大大減少人力、縮減施工工期。“正常情況下,我們半天就可以完成一個結構層的頂升作業,最快四、五天就能蓋好一層樓。”現場負責人說。

圖片



監測平臺“站崗放哨”

施工環境變化毫厘可辨

圖片




“目前我們使用的是新一代造樓機,相比國內別的造樓機不僅更輕巧,還更加智能。”現場負責人介紹,在“空中造樓機”下層將設置一座總控室,內部的監測平臺時刻顯示著液壓系統的運行狀態。

圖片


該監測系統就像造樓機的“智慧大腦”,連接著遍布各處的檢測儀及監測點,能夠自動采集和分析位移及壓力數據,及時控制糾偏。例如造樓機承重點受力情況、支撐系統的垂直度、鋼平臺的水平度及現場環境等,24小時“站崗放哨”。

圖片


造樓機頂升時,一個人在控制室操作,再安排人分布在關鍵部位巡場觀察即可。現場負責人說:“監測平臺監測下,造樓機一旦出現異常,或者偏差超出預定安全值,就會自動報警。”

圖片


據了解,該造樓機將于本月完成全部安裝,開始第一次“爬升”,助力重點工程項目-南京揚子國投建設投資的江北新金融中心建筑“拔節生長”。

圖片


圖片

“空中造樓機”等智能設備的應用,是我市建筑業向工業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轉型的縮影。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南京將持續推動建筑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建造新產業新模式,積極探索建筑業轉型發展新路徑。


素材來源:市場處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