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全國首例明挖裝配式隧道左幅拼裝順利完成

全國首例明挖裝配式隧道左幅拼裝順利完成

 二維碼 1

由來:職工日報

春歸激蕩車風勁,啟航奮進正當時。“五一”期內,伴隨著重慶市新森大道工程項目最后一環預制構件二襯的精左幅拼裝順利完成,為全國首例明挖裝配式隧道左幅按時全線貫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森大道(鳳湖路至高龍大道段)坐落于重慶市高新區孫大媽產業園區,新項目為園區朝南北方向城市主干路,之路總長2.5km,雙向八車道,隧道總長790m,在其中K1 255~K1 700選用明挖隧道,此段部分為裝配式二襯設計方案,裝配式段左線里程數為K1 277.308~K1 691.805,右線里程數為K1 272.264~K1 691.805。裝配式隧道設計方案選用預制件構件A、B塊 澆筑仰拱C計劃方案,在構件廠進行A、B塊生產和儲放,待符合要求后,運輸到指定位置開展現場安裝,左幅208環、右幅209環,總共417環。

“裝配式隧道的實行,成功實現了明挖隧道二襯規模化生產,大大提高了隧道工程品質,還在很大程度上縮減了施工施工期,更為關鍵的是合乎低碳環保規定,響應國家號召“雙碳戰略”戰略導向性和目標。”中建七局西南公司工程項目經理王天5月4日介紹說說,此項目為成都高新區重點項目建設,業主對工程工期、品質很嚴格,應對施工期相關因素多、混凝土工程質量管理難度高、施工物力和物力資源投資大、安全隱患大等負擔,公司及項目組經過長時間的考察調研、選擇自主創新選用裝配式隧道構造開展基本建設。

新聞記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了解到了,新公司成立科學研究調研組和技術研發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創建長效工作機制推進技術問題改進,依次研發生產高精密模版、吊裝工具、運輸平板車及定位裝置、拼裝輛車,并利用BIM技術實現施工仿真模擬及模擬計算手機軟件對起吊、運輸等環節的預制構件可靠性開展檢算,克服了預制件構件生產、運輸及拼裝的一系列瓶頸問題,為全國首例裝配式弧形隧道的實行打下堅實基礎。

王天稱,公司用心創建了裝配式預制件構件加工廠、建造運輸人行道。還針對裝配式弧形隧道預制構件技術性、施工品質安全管理等,研究團隊與重慶高新投資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機中聯有限責任公司、重慶交通大學建立專項小組,運用多方的平臺資源,充足進行相關科學研究,便于獲得更具有力度和應用的研究成果,打造出裝配式弧形隧道技術專業技術品牌。

自裝配式隧道實施以來,該工程項目自始至終搞好施工安全、品質放到核心地位,精心安排施工,有效配制人、材、機搶抓工期;堅持不懈樣板引路,整個過程嚴格把控施工品質、安全性關,完成閉環,為成功推進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確保。根據施工方案優化,增加施工設備及工作人員資金投入等措施,依次解決了施工自然環境繁雜、技術性要求嚴格、安全隱患大、疫情沖擊等眾多難點,圓滿完成每個施工連接點總體目標,建設工程施工獲得了階段性勝利。

業主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裝配式隧道左幅預制構件二襯的圓滿完成,證實新項目高精密模版及預制件構件生產制造、澆筑仰拱精密度操縱、超重型預制構件起吊及運輸、拼裝輛車產品研發及其超重型預制構件拼裝系統等科學研究經得起磨練,為下一步營銷推廣裝配式隧道掌握了工作經驗。期待工程項目繼續努力,根據裝配式隧道的施工案例,為下一步相近工程項目的實行提供參考價值和規范化具體指導。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