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武漢發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武漢發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二維碼 1

今年以來,武漢建博會、第四屆智慧城市與智能建造產業博覽會、湖北省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等活動接連在漢舉辦,“智能建造”毫無疑問成為武漢高質量發展中最熱門的詞匯。


近日,記者從武漢市城建局獲悉,武漢已正式發布《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三年工作目標,將通過三年試點,培育智能建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武漢經驗,打造智能建造標桿城市。


《方案》中明確,到2025年,將初步形成智能建造政策體系、產業體系、標準體系、評價體系。重點圍繞數字化設計、智能化施工、工業化建造和智慧化運維,建立智能建造產業生態,打造省級以上智能建造示范項目30個、示范基地8個,催生一批智能建造新型建筑產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研發成果,培育一批智能建造專業人才,打造一批行業級、企業級建筑互聯網平臺,創新行業治理數字化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武漢經驗。


為實現這一目標,《方案》圍繞完善政策體系、培育智能建造產業、建設試點示范工程、創新管理機制、打造智能建筑工廠、推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完善標準體系、培育專業人才8個方面,提出54項工作任務,并制定任務分解表,明確責任單位。


武漢率先將智能建造列入全市支柱發展產業,并成立了市級智能建造試點城市領導小組,包含十八家相關市直部門,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工作調度,確保各項試點任務扎實落地。


據悉,目前武漢正在廣泛征集智能建造試點,截至記者發稿時,已收到申報試點項目 48個,試點企業 29 個,試點園區(工廠)19 個。


其中,碧桂園江城紀住宅項目采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實施人、材、機等要素的信息化管理,采用BIM協同平臺實施生產計劃、施工過程以及質量管理,并運用了智能布料、地面整平、墻磚鋪貼建筑機器人來代替人工等。武昌生態文化長廊工程PPP項目采用AI視頻技術實施全過程施工監控,識別現場煙霧、明火等隱患并自動報送預警信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全方位掌握海綿設施運行狀態,實現海綿城市從規劃建設到運行管理的全過程精準閉環管理。


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4月25日


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工作要求,大力發展智能建造,以科技創新推動建筑業轉型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武漢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認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為動能,以智能技術為支撐,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實現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促進建筑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建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具有武漢特色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市智能建造政策體系、產業體系、標準體系、評價體系初步形成,數字化設計、智能化施工、工業化建造和智慧化運維等智能建造產業生態基本建立,打造省級以上智能建造示范項目30個、示范基地8個,催生一批智能建造新型建筑產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建造技術研發成果,培育一批智能建造專業人才,打造一批行業級、企業級建筑互聯網平臺,創新行業治理數字化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武漢經驗。


三、主要工作


(一)完善政策體系。按照國家和省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和標準體系,建立符合我市實際的政策體系。扶植一批科研能力強、創新能力優的企業,將應用智能建造技術作為招標擇優因素,對參與智能建造建設的建筑業企業予以信用考核加分,在場地、資金、人員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到2025年,實現全市智能建造試點示范工程中享受相關政策支持的項目占比達到50%以上。(責任單位:市城建局、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二)培育智能建造產業


1.發展數字設計。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全過程應用。推進BIM技術在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圖紙審查、數字化成果交付等環節的應用。推進正向設計、協同設計及部品部件庫的建設,明確BIM技術在橋梁隧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和大、中型新建房屋工程項目中的實施范圍及要求。推進國產BIM技術試點項目應用。到2025年,開展全過程BIM設計試點建設項目不少于20個,打造全過程BIM設計標桿項目不少于5個。(責任單位:市城建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房管局、市市場監管局)


2.推動智能施工。鼓勵企業研發應用智慧工地管理平臺、項目管理平臺,推進BIM、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施工現場的應用,到2025年,實現全市智慧工地100%覆蓋。研發智能造樓機、智能架橋機、智能塔吊等智能化工程機械與建造機器人及其關鍵技術,實現混凝土澆筑、構部件安裝等關鍵施工環節的少人化、無人化,申報首臺(套)重大技術設備認定不少于10項。(責任單位:市城建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


3.推動智能運維。以智能化技術為基礎,開展智能建造與智慧運維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與轉化應用。推進橋梁隧道、管廊、公路、港口、公共建筑等市政基礎設施、房建領域的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建筑與公用設施系統協同管控能力,實現事故的實時監測、故障分析、智能預測,保障設施供給安全,提升城市運維效率。到2025年,打造30棟智能運維試點建筑物。(責任單位:市城建局、市城管執法委、市交通運輸局、市房管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局)


4.培育建筑產業互聯網。利用BIM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前沿信息技術,加強人員、流程、數據、技術和業務系統等有效集成,實現工程項目從前期策劃、勘察設計、采購分包、施工安裝、竣工交付到后期運營的全過程、全要素、全參與方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聚合建筑信息化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打造工程建造領域的“淘寶商城”,服務全產業鏈生產活動。(責任單位:市城建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交通運輸局)


(三)建設試點示范工程。積極發揮試點示范項目的引領作用,每年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智能建造項目,積極推動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EPC)組織模式、新型項目“類工廠”流水線建造模式、綠色+智能建造,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的使用推廣。鼓勵企業積極參評國家、省部級智能建造產業基地、試點項目、示范項目、科技示范工程和“專精特新”等各類創優爭先活動。列入市級智能建造示范項目參照二星級綠色建筑或者A級裝配式建筑可享受相關扶持和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城建局、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


(四)創新管理機制。基于BIM技術、城市信息模型(CIM)技術、建筑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監測等智能建造新技術應用,建立健全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工程質量、安全、造價監管模式與機制,強化以信用體系為基礎的監管模式。加強基于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等特征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全市智慧建管一體化服務平臺,提高工程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全流程監管的智能化水平。建立數字城建檔案館,收集基于竣工BIM模型為基礎的工程數字檔案,積累城市建設數據,實現城市建設全要素動態監管,強化BIM報建審批、BIM審圖、數字化成果交付,形成涵蓋設計、生產、施工環節的數字化管理體系。開展城市標準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逐步融合城市各行業運行管理數據,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底座,推進CIM與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與應用。優化智能建造產業鏈招商模式,引進一批鏈主項目、關鍵環節和補鏈環節項目。(責任單位:市城建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商務局、市房管局、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


(五)打造智能建筑工廠。推動建立以標準部品部件為基礎的專業化、規模化、工業化生產體系,推動裝配式生產基地向數字化、智能化工廠轉型。推廣應用鋼結構構件和預制混凝土構件智能生產線,實現鋼結構構件上料、切割、焊接、下料、余廢料回收等流程“無人化”作業,實現預制混凝土構件自動劃線、機器人自動布置模具、預埋件自動定位檢查、鋼筋網片自動加工、混凝土智能布料和高效節能自動養護。推動試點工廠關鍵設備在線化,建立關鍵性生產設備在線監測平臺,實現設備狀態實時采集、異常狀態報警和預測性維護等。推進試點工廠生產數據的可視化,打造生產數據的日跟蹤與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生產現場數據自動上傳和可視化管理。(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城建局、市市場監管局)


(六)推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積極申報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推動建立智能建造產學研科技創新聯合體。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應用,推動智能建造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研發成果,投入財政資金支持智能建造科研項目,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行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主持或者參與國家級、省級智能建造科研項目,取得智能建造相關專利、工法、軟件著作權,參與國家級、省級智能建造相關獎項評選,積極申報住建部智能建造信息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典型案例,推動智能建造科技創新成果在省級以上部門登記。(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經信局、市城建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


(七)完善標準體系。支持產、學、研、用相關單位加強交流合作,進行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研究,開展BIM、裝配式建筑、智能設備、智能施工、智慧運維等領域標準編制工作,形成涵蓋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標準體系。(責任單位:市城建局、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房管局)


(八)培育專業人才。支持高校與企業共建專業學院、實踐基地、實訓基地等,培養新型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建造產業工人,到2025年,累計培訓20000名中級工以上智能建造產業工人。鼓勵高等院校開設智能建造專業或培養方向,編制智能建造相關教材,組織開展智能建造主管部門管理人員和企業骨干管理人員培訓。(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城建局、市人社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長任組長,市直各相關部門、相關單位為成員的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具體組成人員名單附后),負責統籌協調全市智能建造試點工作。建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推動試點工作。


(二)加強合力推進。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壓實工作責任,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研究制定相應激勵扶持政策和工作評估機制,將智能建造發展情況納入各區經濟社會發展考核,并適時對智能建造發展目標落實情況、產業發展情況等開展督導檢查。


(三)加強財政支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調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進一步完善支持和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完善資金監管機制,建立健全財政貼息、信用擔保和多元投融資體系,營造智能建造產業創新發展環境。


(四)加強宣傳推廣。充分利用傳統媒介、新媒體和現場觀摩會、博覽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加強政策解讀與指導,建立相關企事業單位、行業學協會、高等院校間的溝通交流平臺,學習先進地區推動智能建造的成熟經驗和典型做法,持續開展智能建造的政策宣傳貫徹、技術指導、交流合作、成果推廣,打造良好科技創新生態。


附件:1.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2.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任務分解表


附件1


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組??長:陳勁超??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

副組長:朱功偉??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張??灼??市城建局局長

成??員:王永勝??市發改委副主任

????????王池富??市教育局二級巡視員

????????胡??軍??市科技局副局長

????????李林清??市經信局副局長

????????鄭先友??市財政局一級調研員

????????祝??民??市人社局副局長

????????周??強??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副局長

????????陳??聰??市城建局副局長

????????周??斌??市城管執法委副主任

????????韓??蕓??市交通運輸局一級調研員

????????程建軍??市水務局副局長

????????潘洪祥??市招商辦副主任

????????陳新政??市房管局二級巡視員

????????周??軍??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鄭忠明??市園林林業局總工程師

????????劉??煒??市地方金融局副局長

????????薛??童??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副局長

????????向圣俊??人行武漢分行營管部副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城建局辦公,辦公室主任由張灼兼任。領導小組成員如有變動,由接任工作的同志遞補,不再另行發文調整。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