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全國第一!5棟百米混凝土模塊化高層精裝住宅1年竣工交付!

5棟百米混凝土模塊化高層精裝住宅1年竣工交付!

 二維碼 2

深圳龍華區樟坑徑,5棟一百米精裝修保障房“錦繡新筑”日前完工交付。這也是國內首個混泥土模塊化多層建筑,達到99.7米,用6028個模塊模塊,“拼”出2740套保障性住房。項目僅耗時1年,也為工程建筑智能化給予出十年之后的商品。取得成功打破了在我國建筑行業的諸多記錄:全國各地第一個混泥土模塊化多層建筑,全國第一快高層住宅保障房基本建設項目,全國各地第一個BIM(信息模型)項目生命周期智能化交付模塊化工程建筑項目,全國各地工業化水平最大的高管保障房項目。

365天、6028個單獨模塊

4位教授帶領嚴格把關

近100名安家人

1500名城市建設者日夜兼程

從2022年6月28日

到2023年6月27日

5棟一百米高樓拔地而起

向全體深圳市民兌現了

保障房一年迅速交付的莊嚴服務承諾

,時間00:40

“只用傳統式項目的三分之一時長進行5棟一百米高層住宅,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大家沒有用地毯式轟炸、整夜通宵趕工期,是由自主創新、精細化管理來擺脫趕工期、場所小、氣溫難料等艱難險阻。通過此項目,大家徹底改變建筑工業化的新模式、建筑產品業態創新,促進建筑行業由規模性向高質量創新發展。”項目總承建方負責人說。

建筑工業化的高級階段

秉持“為人民群眾建好房子”的關鍵總體目標,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投建的“錦繡新筑”項目初次運用多層建筑混泥土模塊建筑工程技術,將5棟近一百米工程建筑拆分為6028個單獨模塊模塊,率先實現“從0到1”的創新。

每一個模塊模塊中的結構、機電工程、給水排水暖通工程和建筑裝修等絕大多數工藝流程在工地開展高標準現代化預制構件,最終運輸到施工工地起吊及澆筑承受力預制構件混泥土后,產生詳細工程建筑。在機電工程、精裝修層面,品質可以達到mm級精密度。

模塊模塊運送

“模塊化建造是建筑工業化的高級階段,現階段算得上是世界各國前沿的一種技術性。”深圳住房和建設局建設科技促進中心負責人岑巖表明:“模塊化建造是為群眾建成房屋的必需方式方法。”

起吊

據了解,模塊化建造可以將同項目周邊居民產生聯系的建造工藝流程挪到加工廠進行。“錦繡新筑”項目在工地進行大部分建造工藝流程,現場澆筑聯接。這樣既能充分保證了建筑結構,又大幅降低建造當場噪聲、工地揚塵、城市垃圾和交通堵塞等鄰居擾民要素。

教授點評“做到世界一流建造水準”

為提升混泥土模塊化多層建筑的技術難題,三位院士專家目的性組織開展了構造抗震等級試驗、結構監測與損害評定、有限元與結構抗震設計等14項新課題科學研究。最后,項目根據沒有改變原先的構造承受力管理體系,讓建筑抗震等級等同于傳統式建造方法。

與此同時,每一個模塊所使用的高強度混凝土還可以給予額外承載能力做為安全儲備,混泥土模塊間的機械連接也使得工程建筑可抵擋登錄時最大風速41.4米每秒的13級超強臺風。

除此之外,深圳做模塊化工程建筑還要考慮到強臺風和地震災害風險性。“錦繡新筑”項目建筑質量、抗風抗震功能等所有符合國家一流規范。中國科學院院士丁烈云覺得,該項目做到世界一流建造水準。

數據建造的樣版

25周精裝房模塊生產制造到結構封頂,72天到頂到交付,365天完工。建造的“完美瞬時速度”背后都是智能化能量。

指揮系統

在“錦繡新筑”項目的設計環節,應用TEAMS-BIM設計方案管理系統,促進BIM正向設計發展趨勢,讓設計和生產制造緊密聯系,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浪費。生產加工環節,項目根據BIM裝配式建筑編碼體系,為每個單元模塊加上專享二維碼,完成整個過程信息內容追蹤。

工程施工建造環節,項目研發了適用模塊化集成建筑的全流程施工管理系統,對項目全鏈條各因素開展實時監控系統和智能化運維。

在財產交付及管理環節,則借助集成化數據交付(IDD)核心理念,創建項目生命周期智能化成效交付、審核和歸檔管理模式,更為深圳新型智慧城市提供數據支撐點。

“這一項目完成了全部建筑工業化智能建造的緊密結合。智能化圍繞項目設計方案、生產制造、運送、當場現場施工等整個過程,為新式建筑工業化智能建造給予了一個新的樣版。”深圳人才安居集團高級工程師饒少華表明。

“大家深圳將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搞好當代建筑行業轉型發展,在行業體制機制創新中逐漸探索實踐。”岑巖表明。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