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技術多元賦能老舊城區建設數字技術多元賦能老舊城區建設 二維碼
2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城建展覽展示中心,立足于全面解析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發展過程中的規劃、管理、建設、運營的全流程經驗,匯集了從城市到社區園區到家庭的多級平臺建設經驗及典型應用。如何應對城市布局中的老舊社區城區的建設,賦能區域經濟,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提質增效,期待在展覽中心為您帶來更多的參考思路。 以下是新城建展覽展示中心,創造性匯集的全國有關老舊小區改造的項目方案,期待能為行業用戶帶來更多工作新思路、舊改新方法,匯總更多高效新經驗。 案例(一):廣州夏灣青年社區改造項目 ①高精度三維建模; ②三維仿真技術。 青年社區于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建成,作為西區最先發展的商業居住區,對開發區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隨著時間的流逝,青年社區呈現出房屋逐漸老舊,基礎設施薄弱的現象,給居民生活帶來較大不便。 為增強市民舊改信心,身臨其境感受到改造后的美好生活,以“城市一張圖”為設計概念,針對三個系統模塊:西區模塊、青年社區模塊、普暉社區模塊,使用城市三維仿真技術將規劃設計方案進行實景模擬,利用無人機結合四維深時地面激光掃描儀空地一體化采集建模技術對老舊小區進行高精度三維建模,將設計好的規劃方案在三維實景模型中以真實的場景模擬呈現出來,可以更好的結合老舊小區的地形、建筑結構、交通流線等因素,直觀地了解規劃方案的效果,從而優化規劃設計,減少不必要的投資和資源浪費,使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完成了青年社區10.59公頃的改造工作,讓未來城市變得更易于被感知,讓人身臨其境漫游未來城市當中,全方位展示未來城市的魅力。 ▲未來城市改造效果模擬 1.產業升級,改善人居。 通過舊城更新實現產業升級轉型,實現低效耗能產業提升利用與更新活化。 2.優化用地,激發活力。 舊城改造通過有機更新,優化調整青年社區用地布局,通過控制居住用地,增加商業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綠地廣場用地,積極拓展新功能,引入區域輻射性業態,重新激發老城區的活力。 3.完善設施,提升品質。 舊城改造通過用地盤整,對青年社區各類設施進行查漏補缺,尤其以完善社區級服務設施為重點,增加公共開敞空間,滿足居民日常文體、娛樂等需求,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案例(二):江門市長堤歷史風貌街區保護活化項目 ①高精度三維建模; ②三維仿真技術。 長堤風貌街始建于上世紀20年代,建筑風格中西結合,數百間騎樓各具特色,曾有“小廣州”之稱,也是目前廣東省內乃至國內保存較完整且僑鄉特色明顯的歷史文化街區。 長堤歷史風貌街區保護活化項目,尊重歷史肌理和傳統風貌,通過對傳統街巷進行三維建模(包含點云模型、全景圖和平立剖制圖),全方位表達價值要素和現狀保存狀況,結合空間修復、功能整合及品質提升,深化街區格局與空間形態。在基于現狀功能業態、道路交通、公共空間、建筑布局、傳統街巷、景觀風貌等多方面基礎分析工作基礎上,提出總體空間設計策略,形成街區總體概念設計方案,重塑長堤歷史風貌街區空間形態。 ▲改造前后城市風貌對比 1.對保護江門市文物建筑的原真性具有深遠意義; 2.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傳承僑鄉文脈的重要舉措; 3.有利于彌補江門市文物建筑歷史資料的不足; 4.為江門市文物建筑的日常保養維護提供數據支撐; 5.為文物建筑日后的改造施工提供基礎信息資料和設計依據; 案例(一):中日合作既有住宅裝配化裝修改造案例 ①平面與空間優化設計技術; ②適應性管線分離改造技術; ③設備設施更新&功能提升; ④裝配化裝修技術及部品。 目前我國既有住宅規模巨大 ,很多老舊住宅存在功能空間不合理、設備管線老化等問題,亟需提升居住品質。采用傳統裝修改造方式存在噪聲擾民、施工速度慢等問題,亟需符合綠色低碳的裝修改造技術體系。 根據對不同年代、結構類型既有住宅房屋現狀的診斷評估,結合用戶的改造需求,通過裝配化裝修技術,實現既有住宅的綠色改造和功能提升。 有效地解決了傳統裝修品質低、檢修維護難、噪聲擾民等問題。 案例(二):西寧市海綿城市二期——城中區海綿城市片區 15 個建設工程(EPC)總承包項目 ①海綿城市建設低影響開發技術; ②老舊小區改造技術。 根據西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西寧市海綿城市建設二期實施方案的通知》 (寧政辦[2020191號) 的要求,城中區劃定面積約90公頃的范圍,作為西寧海綿城市建設二期的示范片區(東至花園南街、西至長江路、南至昆侖路、北至西大街) 。2022年計劃結合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項目,重點對倉門街片區、人民街片區約21公頃范圍內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工程。 探索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相結合的有機更新模式。結合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對重點示范項目進行篩選,在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拆、建、添、改、修、管”模式上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做到一次施工、多方生效,實現人居環境綜合提升。在解決老舊小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空間不足的問題時,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充分利用老舊小區內的空地、荒地和拆違空地增加公共綠地、袖珍公園等活動空間,實現景觀休閑防災減災等綜合功能。 結合片區內已完成建設情況,2023年底實現片區65%的徑流控制目標(對應控制降雨量7mm)嚴格執行片區系統化方案制定的上位規劃指標要求。 以海綿城市系統建設為抓手、以“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為根本出發點,將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同步推進,統籌國家資金和專項資金融合使用,達到“一次施工、多方生效”的綜合效益。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