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多角度解析智慧管網,綜合賦能社區品質升級

多角度解析智慧管網,綜合賦能社區品質升級

 二維碼 6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城建展覽展示中心,立足于全面解析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發展過程中的規劃、管理、建設、運營的全流程經驗,匯集了從城市到社區園區到家庭的多級平臺建設經驗及典型應用。如何應對城市布局中的老舊社區城區的建設,賦能區域經濟,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提質增效,期待在展覽中心為您帶來更多的參考思路。

以下是新城建展覽展示中心,創造性匯集的全國有關老舊小區改造的項目方案,期待能為行業用戶帶來更多工作新思路、舊改新方法,匯總更多高效新經驗。

電信辰安
PART01
01

陜西銅川管網改造項目
核心技術應用

5G技術;

NB-IOT技術;

AIoT技術。

案例背景

陜西省銅川市住建局準確把握“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內涵,持續深化“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針對市民安全用氣的民生問題,統籌規劃老舊小區燃氣管網更新改造工程。市住建局統一調配項目資金,積極謀劃,有序推進。通過實施網格化管理,將改造任務細化分解到相關街道辦事處,督促街道辦事處、社區等加強宣傳引導工作,做到市、區、街道、燃企四級聯動。

案例建設核心

電信辰安針對銅川市王益區紅旗街道馨苑小區730戶、礦務局機關家屬院小區476戶,通過統一招標的方式采購1206臺燃氣衛士,為王益區紅旗街道馨苑小區和礦務局機關家屬院小區共計1206戶家庭提供家庭燃氣監測服務。

案例所實現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陜西銅川管網改造項目,通過聯動地方政府部門、燃氣相關企業、燃氣用戶,形成融通互補的安全防范機制,保障城市燃氣安全,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浪潮新基建
PART02
02


濰坊市寒亭區雨污分流監測預警平臺

核心技術應用

①超聲波測距;

②水浸檢測算法;

③低功耗電路設計;

④窨井多參數水質在線監測;

⑤排水風險監測隱患評估方法。

案例背景

寒亭區作為老舊城區的典型性案例,絕大多數小區都只有污水管道,沒有獨立的雨水系統,無法實時掌握暴雨等災害天氣或城市當中偷排漏排的窨井水位、水質、流量等關鍵參數信息。

案例建設核心

為了及時掌握城市排水系統的關鍵數據信息,防止內澇災害的發生,由濰坊市寒亭區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牽頭,在山東浪潮新基建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撐下,面向老舊城區的排水體系的改建和常態化管理,針對城區299個老舊小區、43段道路、117處混接點進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共建設各類雨污水管網188公里。

2022年6月底,濰坊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兩清零一提標的工作任務。

“兩清零一提標”指的是:濰坊市根據省住建廳等部門《關于印發〈山東省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方案〉的通知》(魯建發〔2022〕3號)制定的“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行動、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零行動、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行動”的工作方案。

濰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為實現排水體系常態化管理,平臺通過水質監測、流量監測、液位監測等物聯設備對排水管網中雨污水的水質、流量、液位等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和利用,根據預先設置的報警邏輯,對異常數據分析判斷,同時成立問題處理小組,一旦發生問題即自動報警。

案例所實現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發現并解決三個問題:一是汛期雨水進入污水管網;二是晴天污水進入雨水管網;三是偷排、偷放污水問題。以寒亭區為例,2018年寒亭區污水處理廠的年處理量是929萬m3,而在2021年該污水處理廠的年處理量是693萬m3,同比減少了236萬m3,2022年,項目已經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的片區面積,實施雨污分流改造以后,每年至少能夠減輕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300萬m3的,減少財政補貼支出800余萬元。

整體改造實施后,在提升小區居民生活滿意度的同時,能夠有效縮減財政補貼對污水治理的投入,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正元地信
PART03
03


宿州市智慧管網項目

核心技術應用

①管線三維自動建模工具

②生命線危險源多模態智能感知與安全處置技術

③生命線高精檢測定位技術

④城市生命線致災成因機理數據特征圖譜和安全知識圖譜

案例背景

2021年4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2022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在以上政策指引下,宿州市城市管理局積極響應安徽省關于《宿州市“1+11+N”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各項舉措。

案例建設核心

在正元地信的支撐下,宿州市智慧管網項目采用“科技+工程”雙輪驅動模式,針對挖斷管線、爆炸燃燒、跑冒滴漏、城市看海等重大安全風險,以“四措并舉”(摸清家底、查體把脈、治病除患、智能監管)為建設思路,打造了宿州市地下智慧管網體系。

該體系通過信息化手段第一時間辨識、預警隱藏在地下的安全隱患,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專項工程治理措施,從而盡快恢復管網的正常功能,消除安全隱患,形成信息科技與工程治理互為支撐、螺旋上升的管網安全風險綜合防治體系。通過老舊小區隱患排查、雨污分流改造、排水管道接駁,完成老舊小區改造,助力城市更新。

案例所實現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通過“四措并舉”方案,從源頭解決地下管線底數不清、位置不明、病害不掌握、隱患除不盡等城市治理痛點堵點,全面提升地下管網綜合管理能力,提高地下管網運行安全水平,輔助老舊小區改造,助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探索城市地下管網治理的“宿州方案”。
中國建科
PART04
04

案例(一):住房城鄉建設部三里河路9號院地下管線更新改造項目

核心技術應用

①老舊小區復雜條件下綜合管廊淺埋暗挖施工技術;

②淺埋暗挖法管廊附屬構筑物人工挖孔施工技術;

③淺埋暗挖法聯絡通道內正線隧道馬頭門施工技術;

④地下土層注漿加固過程中綠植保護施工技術;

⑤復雜環境綜合管廊淺埋暗挖施工自動監測和控制技術。

案例背景

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中央及北京市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老舊小區改造相關的政策文件,著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統籌各類市政管線規劃、建設和管理,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

案例建設核心

該項目地下綜合管廊全長1.2公里,沿院內小區道路布置,結構寬4.0米、高4.4米,為拱頂直墻平底門洞型單艙室管廊,采用淺埋暗挖法施工。將除燃氣及雨污水管線外的其他市政管線(熱力、電力、電信、給水、消防、安防、有線電視、建筑智能化管線)均納入綜合管廊內,便于后期運行維護及管線的更新改造。

案例所實現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解決小區道路因管線維修改造而重復開挖導致的 “馬路拉鏈”、井蓋密布等“城市病”問題,有效改善小區居民居住條件,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并且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將供能管線、水信管線等各類市政管線納入綜合管廊,便于各種管線的敷設、增減、維修和日常管理。降低各類管線設備故障率,減少管線維護工作量,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有效節約管線運營成本。


案例(二):鄭州市中原區建設路街道辦事處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工程

核心技術應用

①問卷調查及圖表統計技術;

②海綿城市鋪裝設計技術;

③建筑物節能性提高技術;

④道路交通及停車空間優化技術。

案例背景

鄭州市中原區建設路街道在舊改的實際工作中,面臨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①出入口過多,院落權屬混亂,管理不便;

②違建雜亂,停車擁擠,小區消防通道阻塞;

③綠化缺失,黃土裸露,景觀性差;

④建筑立面違建雜亂,屋頂漏水;

⑤院內三線雜亂,凌空攀扯,視覺較差;

⑥現狀雨污水合流,管道堵塞較多;

⑦服務設施缺失,缺少活動場地。

案例建設核心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拆除違建,管線入地,道路鋪裝改造,雨污水分離,建筑立面及節能改造,綠化改造提升,增加黨群服務用房,新建物業管理用房,增加安防設施和照明路燈,新建活動場地,增加服務設施及垃圾分類等。

案例所實現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①打通了消防通道,消除安全隱患;

②規劃停車位,新建充電車棚,規范小區停車;

③新建黨群活動中心,老年食堂,解決老年居民活動及吃飯問題;

④增加服務設施,解決居民休憩,垃圾分類問題。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