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德權:堅守平凡崗位,踐行初心使命魯德權:堅守平凡崗位,踐行初心使命 二維碼
2
編者按: 為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更好地發揮先進典型引領示范作用,激勵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黨員干部職工弘揚優良傳統,汲取榜樣力量,勇于拼搏奉獻,從3月7日開始,住建和城鄉建設部建筑雜志社全媒體推出“走基層、學先進、樹新風”欄目,陸續對202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部分先進個人進行專題報道。 ![]() 魯德權,1971年10月出生于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小時候貧苦的生活造就了他不怕吃苦、敢打敢拼的精神。面對生活現狀,他不希望一輩子待在家鄉,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心中遠大的抱負促使著他走出山村。 1992年春天,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中國改革開放的事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魯德權抓住這個機遇,獨自背上行囊,來到祖國的心臟—首都北京,為實現心中那個美好的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來到北京后,魯德權在重慶博達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工地學習瓦工操作技術,從一名普通的工人做起。建筑工地條件艱苦,但魯德權不怕累、不怕苦,天天奮戰在施工現場,利用休息時間努力學習瓦工技術,很快就熟練掌握了一門手藝,并在工作中處處展現出不同尋常的管理才能,頻頻受到施工負責人的夸獎。為了培養這個有干勁、有能力的小伙子,施工負責人讓魯德權去學校參加建筑施工管理學習。魯德權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他一邊工作,一邊努力學習,視施工管理的書籍為珍寶,看了一遍又一遍,將施工管理的知識深刻銘記在腦海里,最終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考核,拿到了夢寐以求的施工員證書,從此走上了施工管理的道路。 奉獻青春熱血,打造精品工程 魯德權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工干起,憑借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的精神逐步成長為一名項目經理。30多年間,他始終不改農民工淳樸本色,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魯德權帶領的項目部有職工2000余人,年施工面積達50萬㎡。他以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嚴格管理項目部,視建筑質量為項目部的生命,精細施工每一個細小環節,力求建筑產品達到完美。每承接一個建筑項目,他首先組織項目部技術管理人員,對圖紙進行仔細研究,制定具體的施工方案,并針對一些施工技術難題,事前分析制定攻關方案;其次,根據勞動力情況,劃分合理的流水施工段,有序地組織工人施工。此外,工人一進場,他就組織職工進行安全和質量教育學習,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質量意識。 每天上午,魯德權組織項目部管理人員巡場,掌握施工現場最新情況,及時發現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并給予技術指導,避免問題擴大化;每天下午,他組織管理人員開會總結,對接下一步施工重點、難點,避免在施工中出現質量事故,做到事前控制。在這樣一絲不茍的嚴格要求下,各類建筑產品拔地而起,成為城市最美一角,得到了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及國內大型總承包企業的多次嘉獎。他帶領團隊先后承建了北京奧運會運動員村、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廈門國際中心、無錫交通樞紐、南京南站、成都京東方廠房等重點工程,獲得了長城杯、海河杯、揚子杯、魯班獎等榮譽。 ![]() 魯德權(左二)在現場指導施工 關愛員工,愛心回饋社會 隨著項目部不斷發展壯大,勞動力需求也越來越多,其吸收了大量從農村輸出的剩余勞動力,減輕了社會就業壓力,同時也為農民工增加了收入,為農村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工作閑暇之余,魯德權經常到工人宿舍,和工人聊天,嘮嘮家常,了解工人心聲,關心工人家庭情況。若遇到有困難的工人,他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自掏腰包,想辦法解決工人后顧之憂,讓工人安心工作。 魯德權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也不忘回報社會,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他曾捐款資助村里多個孩子上學,一直到大學畢業。2004年,他慷慨解囊,捐款為家鄉修路3km,解決了村民出行不便的難題,也為家鄉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8年,四川省汶川縣“5·12”特大地震災害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地震發生后,魯德權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主動捐款幫助災區人民共渡難關。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魯德權捐款和捐贈防疫物資,以個人力量資助瀘州市合江縣抗擊疫情。2020年,他捐款資助合江縣白鹿鎮中心小學新建學校。魯德權的善舉,深深地影響著身邊人,同事們以他為榜樣,將他的正能量傳遞到四面八方。 魯德權經常說:“取得今天的成績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家一直以來堅持不懈共同努力的結果,作為一個建筑人,我愿意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鐘愛的建筑事業。我是一個中國人,也是一名共產黨員,能為祖國的建設發展奉獻30余個春秋,我感到無比自豪。未來,我將帶領項目團隊繼續扎根基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的建設發展再立新功,再創佳績!”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