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智慧城市數字化轉型最佳案例——上海“兩張網”建設何以成上海“兩張網”建設何以成 二維碼
2
12日,“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上海”(SCESH)開幕。開幕論壇上,上海“兩張網”建設獲評全球智慧城市數字化轉型最佳案例。 上海,人口多、高樓多、企業多。據統計,城市24米以上高層建筑7萬多幢,100米以上高層建筑約1022幢,軌道交通里程達831公里。在此背景下,依靠傳統人海戰術和技術手段,已然無法實現高效能治理和精細化管理。2018年以來,上海開始推動“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以下統稱“兩張網”)改革,將“兩張網”作為牽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牛鼻子”,以智能化為突破口,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動治理模式創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體系重構。 據悉,此次博覽會由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與巴塞羅那國際展覽公司聯合主辦,是全球智慧城市大會在亞太地區唯一落地項目。本屆博覽會以“數字蝶變激活城市創新”為主題,打造沉浸式、互動式、場景式展覽展示以及逾20場專業會議論壇及專場發布,從數字化轉型、能源與環境、城市治理、智慧出行、碳達峰,碳中和、基礎設施與建設、大數據等方面打造一個智慧城市領域的合作交流平臺。 一網通辦:多視角考量打通裉節 “一網通辦”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應用數字技術,驅動業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方式重塑,推進數據通、業務通、服務通,為企業群眾提供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實現多渠道服務辦理、智慧好辦,推動數字政府建設。 上海以“一網通辦”作為政府職能轉變、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從用戶視角出發,為企業、群眾打造規范化、便利化、智能化的全方位服務體系。2020年,上海“一網通辦”入選聯合國全球電子政務經典案例。近年來,在全國政務服務能力評估中均名列前茅。 構建系統性、集成式、一體化企業登記數字化服務。從企業視角出發,以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探索破解問題的路徑,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推進流程優化、模式創新方面的支撐性、引領性作用,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上海企業登記在線”網上服務平臺建設,以更全面的全程網辦能力、更廣泛的跨領域協同服務、更智慧的在線辦事體驗為海內外投資者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化企業登記服務。 截至7月,已有10.3萬戶內外資企業使用“上海企業登記在線”按需辦結各類登記業務,其中8.5萬戶企業通過全程網辦方式辦結設立、變更或注銷登記業務。此外,已有221萬戶存量經營主體下載了電子營業執照,使用次數累計超6500萬次。 持續推進電子證照在“一網通辦”體系和社會化領域持續歸集和深度應用,建立電子證照可信授權訪問體系,歸集市級678類、2億張證照,累計調用證照量21.42億,146類實現電子送達,其中109類實現電子證照與紙質證照同步制發。 一網統管:多資源匯聚疏通堵點 “一網統管”運用實時在線數據和各類智能方法,及時、精準地發現問題、對接需求、研判形勢、預防風險,力求早發現、早預警、早研判、早處置,在最低層級、最早時間,以相對最小成本,解決最突出問題,取得最佳綜合效應,實現線上線下協同高效處置一件事。 12345市民服務熱線,高效回應市民和企業關切,解決百姓難題。近日一位市民來電反映公寓退租后押金返還難題,30分鐘內接到房管部門回電,不到12小時問題得以解決。2023年1-8月,熱線接聽電話471.4萬個,接通率94.04%;受理訴求量564萬件(其中電話受理496.8萬件、多渠道受理67.2萬件),轉送工單243.2萬件,熱線咨詢事項一次性解答滿意率97.57%。 “一網統管”在市、區、街鎮三級打造平戰一體、雙向協同的“1+16+16+215”融合指揮體系(1個市級指揮平臺、防汛防臺等16個市級專項指揮平臺、16個區級指揮平臺和215個街鎮指揮平臺)和“一線管戰、市級管援”平臺化運作機制,形成平戰一體、雙向協同的融合指揮體系,顯著提升城市運行管理和突發事件處置效率。市級“一網統管”平臺已匯集78個部門和單位的1398 個應用,不斷在實戰應用中迭代升級。 構建“平戰結合”的消防救援“一網統管”數字化平臺。立足全災種、大應急需要的能力要求,重點夯實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的消防數字化底座,匯聚各類基礎信息、視頻圖像、物聯感知等內外部數據資源,累計匯聚內外部40余個系統、11.1億余條內外部數據,為各類上層應用系統提供多維堅實的底層支撐。平時,圍繞救援和防控兩方面,展示涵蓋消防警情、消防安全運行、消防執法等35項消防安全數字體征,直觀反映城市消防工作運行態勢。戰時,一鍵進入智能指揮“一張圖”,以案件為中心,將消防車輛、水源、數字化預案、微型消防站、現場視頻等要素在一張圖上展示,為各級領導指揮決策提供輔助支撐,支撐“高效處置一件事”。 從防汛訪臺實戰場景出發,推動全市防汛指揮的互聯互通和智能應用。“一網統管”防汛防臺指揮系統,聚焦對上海防汛影響較大的“臺風、暴雨、潮位、洪水”,匯聚700余個實時雨量監測站、近300個實時水位監測站、潮位預報站、90余個風力監測站、60多個氣溫監測站、1500多個積水監測點站的實時數據,“全面、實時、精準”掌握全市防汛信息。通過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信息共享,橫向到邊:加強與氣象、住建、交通、公安等跨部門數據共享共用,強化應急處置聯勤聯動;縱向到底:在區、街鎮城運中心部署系統、填報災情,防汛指揮進一步向村居(小區物業)延伸,實現三級管理、四級應用;智能指揮:聚焦六大重點防汛風險,運用數據模擬分析,實現智能預報預警,做到災情提前預判、主動響應部署和應急聯動處置,為防汛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有效實現“快速、聯動、閉環”處置。 智慧賦能:多方位研判助力城市治理 科技的智慧正賦予城市治理更多可能性,既為城市尋求治理最優解提供關鍵路徑,也為數字政府帶來新機遇和挑戰。上海以科技之智助推治理現代化轉型引擎,打造“AI+政務服務”,推動政務服務更“好辦”、更“快辦”。用好數字孿生等新技術,打造態勢全面感知、趨勢智能預判、資源統籌調度、行動人機協同的治理平臺,賦予城市更多的“智慧認知”“智慧分析”“智慧研判”能力。 上海始終堅持“技術+制度”雙輪驅動,以規則之治守護治理現代化轉型道路,城市數字化轉型推進到哪里,制度供給就要跟進到哪里。建立完善數字規則體系,按照數字中國、數字政府和“數據二十條”有關要求,加強對數據的全流程規范管理,激發數據要素價值。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規范,完善支持創新的容錯機制、包容審慎的監管制度,積極調動各方共同參與的積極性。全面保障數據安全,建立健全安全隱私保護標準,形成數字技術應用潛在風險評估與防范機制。 “兩張網”是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創新探索,對標人民群眾期盼和國際、國內最高水準,上海將繼續著眼于從數據治理、普惠應用、體制機制等方面不斷優化建設:一是在治理方式上,順應數字時代新趨勢,進一步加強以高效能治理對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支撐;二是在治理體系上,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和實戰管用原則,繼續聚焦經濟、社會和城市治理統籌協調、有機銜接治理體系,推動“兩張網”深度融合;三是在治理機制上,持續推進治理流程優化升級,加快區級能力建設,積極構建市級頂層統籌、條線有效聯動、區級規范運作、基層實戰應用的“兩張網”協同發展模式;四是在治理模式上,以“多元參與”為支撐,貫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拓展治理“新空間”,引領城市多元共治。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