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C:預計到2025年中國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支出達82.8億美金 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正當時IDC:預計到2025年中國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支出達82.8億美金 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正當時 二維碼
7
來源:智通財經網 10月24日,IDC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建造市場整體規模達279.2億元人民幣,其中數字設計市場為30.7億元人民幣,數字施工(含算量造價)為230億元人民幣,數字運維市場為18.5億元人民幣。IDC預計,到2025年中國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支出達82.8億美金,年復合增長率11.3%,建筑業的數字化程度將持續提升,數字化轉型正當時。 IDC稱,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為31.2萬億元。根據中國建筑業協會數據,2022年全國建筑業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6億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41億平方米。建筑業規模龐大,依然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基礎設施智能升級,提升市政公用設施和建筑智能化水平,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提升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引領并帶動廣大中小企業向智能建造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 2022年中國數字建造市場,從競爭格局來看,廣聯達憑借貫穿設計到施工到運維的數字化核心能力排名第一;歐特克憑借廣泛使用的二維、三維建筑設計軟件排名第二;品茗憑借在施工領域數字化的重點投入排名第三;明源云憑借在施工和數字建造平臺的軟件服務排名第四;Bentley憑借其在市政、建筑領域豐富的建模軟件排名第五。同時,構力、新點軟件、中望軟件、金蝶、Trimble等企業都是此領域重要的供應商。 中國數字建造廠商圖譜 從市場來看,在數字設計市場,主要還是國外廠商主導市場,國內廠家技術相對較弱,缺少自有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其中大量廠商基于Revit二次開發進行建模設計。在數字施工領域,當前尚未實現施工與設計數據深度融合與集成,智慧工地使用的技術門檻較低,有大量的地域性廠商,市場收入及占有率普遍不高。在數字運維領域,BIM、IoT、邊緣計算的發展,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將促進建造運維向數字化、集約化和智能化發展。 發力設計軟件,解決建筑設計能力短板。研發利用參數化、生成式的設計,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實現建筑設計軟件的突破。國內涌現出了以廣聯達、盈建科為代表的一批廠商,持續投入、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形引擎,并以此為基礎搭建獨立自主產權的行業PaaS平臺。 構建數字建造平臺,打造一體化能力。推進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集成應用,數字建造將從數據層面打通設計、施工到運維的建造流程,數據包括業務流程數據和建筑信息模型。健全數據交互和安全標準,打通建設方、設計方、制造方、施工方以及運維方的不同實體,實現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的數字化工作交付和協作。 發揮數據價值。建筑行業累計了大量數據,包括設計、量價、運維數據等,通過建設數據智能化處理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處理設計數據、量價數據,提升設計和造價的數字化能力,比如學習大量歷史項目數據,通過大模型判斷設計的經濟合理性,從前端進行降本增效。 關注AI在智慧建筑中的應用。利用AI取代一些重復性的工作,降低人工成本和縮短設計時長,提升工作效率等。比如利用AI實現智能出圖,第三維度TransBIM實現智能生產施工圖等能力;利用AI進行渲染;利用AI等技術實現合規性自動審查的BIM智能審圖;以及利用AI進行預測分析,如能耗測算等。 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孫吉峰表示,數字建造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建造的未來趨勢是高品質、高技術,數字化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前數字建造領域核心是建造統一的數據協作平臺,打通建設各方,解決大量重復工作的問題,從效率提升要收益。另一方面,建筑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包括圖紙、量價及采集的數據,基于數據的挖掘和價值再現或是長遠未來的趨勢。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