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深圳新型建造20年回眸

深圳新型建造20年回眸

 二維碼 1

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深圳新型建造迎來了加速發展期。當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5年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時,深圳肩負使命,以此作為推進建筑工業化的重大契機,從“深圳質量”“深圳標準”的高度,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采用工業化建造方式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探索實踐。以龍悅居三期項目為代表,深圳成功探索了“保障性住房+工業化建造+綠色建筑”的“三位一體”發展路線,同時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推動行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為全國裝配式建筑的規模化推廣奠定了實踐基礎。


城市戰略 全新定位


(一)住宅產業化成為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內在需求

2013年,深圳市政府組織召開住宅產業化工作會議,會議提出深圳市應把住宅產業化提升到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戰略高度,這是深圳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內在動力。

(二)質量行動,明確建筑工業化實施要求

2014年4月,深圳市政府率先發布《深圳市建設工程質量提升行動方案(2014—2018年)》,比全國全面實施“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方案”早5個月,明確通過治理行動,大力推廣建筑產業工業化、標準化、現代化、信息化,提高建筑從業人員素質,使工程質量總體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因地制宜 技術雛形


(三)發布地方標準《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外墻技術規程》


2012年,深圳發布地方標準《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外墻技術規程》(SJG 24-2012),為預制外圍護體系的設計、制作、安裝施工與質量驗收提供了技術支撐。

圖片
圖片
圖片

深圳市發布相關文件和《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外墻技術規程》


(四)標準化引領,重大研究課題啟動


2012年,深圳率先開展了保障性住房標準化設計研究,由孟建民院士領銜,聯合華陽國際,歷時3年、投入200余人,汲取國內外先進經驗,從“標準化設計”入手,系統研究了“工業化、BIM綠色建筑成本控制”等在保障性住房中的應用,形成35㎡、50㎡、65㎡、80 ㎡各種戶型組合模塊,為保障性住房實現“建筑設計標準化、部品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運營管理信息化”提供了系統的產業化解決方案。該課題被列入住房城鄉建設部軟科學課題,2015年形成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標準化產品1.0。


圖片


圖片

深圳率先啟動保障性住房標準化設計研究,圖為相關課題驗收會現場


圖片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標準化系列化研究形成的 3 大系列 12 種標準化戶型成果


五)龍頭企業引領,標準化產品規模落地


以萬科為代表,大型企業自主探索產品標準化戰略。2013年開始,深圳萬科聯合筑博設計等開發“夢想家1.0”標準化定型產品,通過4種標準戶型、3種樓棟組合,實際落地近100萬㎡住宅項目面積。


定型產品是建筑工業化的一場革新與突破,通過模數化、標準化、工業化、精細化、性能化設計,將項目規劃、設計、施工更緊密關聯,進一步推廣了預制凸窗、疊合樓板、陽臺、樓梯、內墻板及裝配式模板等技術,并結合日式施工圖技術,極大地減少了現場變更,為即將到來的大規模發展階段做好了技術儲備與管理準備。


(六)試點探路,奠定技術指標科學發展路徑


2014年,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住房和建設局聯合發布《深圳市住宅產業化試點項目技術要求》,進一步明確試點項目技術要求,規范試點實施,推動項目落地,首次提出從預制率與裝配率兩個維度引導項目試點實踐,并為下一階段“兩率”計算規則做好準備。


(七)“三步走”戰略有序推進,奠定發展技術路線


深圳堅持“兩提兩減”的發展初心,穩中求進、因地制宜地推進建筑工業化,按“三步走”戰略,從水平結構構件、非承重圍護結構構件再到承重豎向結構構件,走出了以“PC+鋁模”為核心的技術路線,注重建筑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初期發展技術路線。


項目實踐 先行引路


(八)龍悅居三期首次大規模應用裝配式建筑技術


龍悅居三期是2010年深圳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2011及2012年度重大項目,建筑面積約21.6萬㎡,通過標準化、模塊化設計,大范圍采用了預制外墻、樓梯、走廊等構件,主體結構和室內裝修穿插施工,是國內裝配式建筑技術的首次大規模應用,項目提前6個月完工,很好地實現了提高質量、縮短工期、控制成本的目標。項目獲得2011年中國首屆保障性住房設計競賽一等獎和最佳產業化實施方案獎、綠色建筑三星級評價、國家康居示范工程、詹天佑獎金獎等榮譽,在深圳及全國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項目還首次嘗試了政府投資工程聯合體招投標方式,為工程總承包模式(EPC)提供了重要樣本和經驗。


圖片

龍悅居三期項目


(九)體系再探,鋼結構住宅的又一實踐


2013年,鋼結構住宅朗僑峰居項目正式開工,這是深圳首個以BOT模式建設的保障性住房項目,B棟為鋼結構高層住宅,樓板采用鋼筋桁架樓承板,內墻采用預制泡沫混凝土CCA條板,衛生間采用整體衛浴安裝等技術,被列為市級產業化試點工程。


(十)示范引路,市級示范項目樹立標桿


為進一步推進建筑工業化發展,展示國家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的整體水平,深圳積極孵化培育了11個住宅產業化示范項目,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標桿。


產業孵化   區域優勢


(十一)基地孵化,引領產業鏈條持續延伸

深圳孵化培育了3個國家級、14個市級住宅產業化示范基地,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的企業投身建筑工業化領域,逐步形成了貫穿工業化設計、預制部品生產、裝配式施工、房屋開發等全過程的新型住宅產業鏈。


圖片

政府、協會、企業共同推動深港產業鏈交流融合


(十二)深港產業鏈聯動優勢初顯

深圳、香港一河之隔,香港自20世紀70年代便開始推進建筑工業化,在深圳及周邊地區匯集沉淀了一大批相關配套企業。隨著深圳建筑工業化的迅速發展,這一優勢進一步激發,特別是中建海龍、有利華等典型代表,業務范圍涵蓋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裝配式建筑施工、設計等環節,且有著二三十年的實踐經驗,以區域聯動與產業發展助推深港融合,成為深圳發展建筑工業化的重要產業力量。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