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以“綠色”之名溝通世界 同世界分享綠色建筑揚州經驗

以“綠色”之名溝通世界 同世界分享綠色建筑揚州經驗

 二維碼 2

迪拜時間11月30日上午,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公正轉型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邊會在阿聯酋召開。WCCO理事、恒通集團總經理談德元作“恒通集團綠色低碳技術運用實踐”的專題演講,同世界分享綠色建筑發展的揚州經驗。


現代社會,人們在基本的居住需求得到滿足后,紛紛把目光投向低碳環保時尚的綠色建筑,將其作為改善性住宅的首選。恒通審時度勢,在20年前就開始發展綠色建筑,將節能環保隔音恒溫的建筑材料運用于施工實踐。如今,在“藍灣系”“星辰系”“綠洲系”等系列建筑樓盤,建筑物外墻沒有空調壁掛機,樓棟間沒有熱島效應,小區人車分流、綠樹成蔭,業主怡然自得。


在追求居住條件舒適安逸的同時,人們還追求住宅的性價比。近年來,恒通先后與住建部科技促進中心、東南大學、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等科研機構和院校合作,集中頂級技術力量,不斷優化升級可再生能源系統技術,以達到降低用能成本的目的。以藍灣國際小區為例,住戶全年使用地源熱泵系統制冷+采暖共計280天,費用僅20.77元/㎡。在已投入運營的小區,年節電量約3億千瓦時,節約標煤約10萬噸,減少碳排放約26萬噸,每戶每年節約能耗費用約2400元。


創新追求永無止境。恒通與揚州大學合作成立了“恒通綠色建筑研究中心”,在可再生能源應用、墻體保溫、雨水利用、高性能門窗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技術升級,近三年累計獲得專利80多項。恒通還將技術經驗總結歸納,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技術體系及產品。11月24日,由恒通主編的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團體標準——《地源熱泵系統地埋管換熱器施工及質量驗收標準》通過專家審查。


從生態宜居的綠色家居,到大型場館的多技術運用,恒通綠色建筑發展勢不可擋。2021年,在年產20GW高效太陽能電池智能制造項目施工中,恒通將構件加工模塊化、現場吊裝定型化、質量檢測電子化,


用270天完成了快速裝配式建造。


編后

以“綠色”之名溝通世界


今年3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業務一處相關人員來揚州實地考察了“綠色低碳社區”代表項目,肯定了恒通的綠色發展實踐和低碳理念。前不久,恒通集團又牽頭制定中房協團體標準,中房協住宅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高雪峰來揚主持會議。而今,恒通又走出去,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表專題演講。


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的背后是創新發展,是契合國家可再生能源規劃,是順應全球低碳減排的大勢,這值得點贊,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恒通集團敢于扛起低碳環保重任,寧可壓縮利潤空間,也要讓綠色家居走進大眾生活。這樣的眼界、膽識與行動,令人敬佩!”不少COP28與會嘉賓表示,期待與恒通等中國企業開展更多合作,共同把綠色建筑推向世界。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