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海珠區:融合嶺南特色,推動垃圾投放點提質升級廣州市海珠區:融合嶺南特色,推動垃圾投放點提質升級 二維碼
1
近年來,廣州市海珠區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總體思路,重點在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日常管養、促進分類收運、推動習慣養成等方面下繡花功夫,著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從大處著眼,于小處著手,緊緊圍繞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主陣地,以潤物細無聲般的匠心,全覆蓋推進城市管理工作見實效,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繪就綠色新畫卷。 建設垃圾分類投放點,是踐行生態文明重大理念的具體舉措,也是檢驗基層治理水平的一塊“試金石”。為破解社區垃圾分類難題,海珠區高標準升級打造星級分類投放點,將垃圾分類作為解決民生實事的重要舉措。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著力破解社區垃圾分類投放點臟、亂、差等難點問題。優化提升垃圾投放點,打造特色廂房示范樣板,高標準建設星級分類投放點。將垃圾分類投放點施工改造與社區容貌品質提升、社區微改造結合起來,設計出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現代科技特點和簡約時尚特征等多種風格的投放點,街角分類投放點變身為巷道“景觀”,為社區居民提供良好的分類投放環境。 ![]() 投放點在非投放時段完全閉合,化身為裝點街巷的綠化景觀 據了解,海珠區投放點的建設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老城區街道普遍存在環衛基礎設施老化、環衛設施用地空間不足等問題,投放點升級改造既要滿足社區居民投放需求,也要方便日常環衛作業,還要因地制宜適應環境。為此,海珠區各街道多次召開會議部署研究投放點升級改造工作,反復與屬地社區、物業小區負責人、居民代表和施工方進行座談和交流,充分收集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凝聚各方共識和力量,科學合理確定布局。按照“美化、亮化、綠化、方便、為民”要求,建立“一點一檔案”,合理確定點位布局,改善投放點環境,完善垃圾投放點遮雨棚、照明設施、洗手設施等設備設施,使垃圾有臨時落腳的“家”,全方位提升居民群眾投放體驗感。 ![]() 素社街蘭蕙園小區垃圾投放點整體造型古樸大氣 在優化投放點位、改善分類投放環境的基礎上,打造具有“人文情懷”、富有歷史古韻的特色街景。按照特色引領、示范帶動的工作思路,根據海珠歷史人文風貌,結合現代元素,建成沙園街+南華西街“老城區新活力”、琶洲街“古村新貌”、素社街“嶺南風情”4條特色線路,深度融合垃圾分類、生態文明與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垃圾分類點從居民“退避三舍”的角落變成“樂見”的街景,進一步提高居民精準投放水平。在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同時,充分展現街道歷史文化特色,整體提升街道形象。 ![]() 基立南社區分類投放點 在日常管養階段,海珠區堅持以“建設品質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精心化”為準則,圍繞投放環境、點位管養、桶點保潔、垃圾清運、桶邊指導等關鍵環節,制定標準化、流程化操作指引,加強投放點日常管養維護,把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落在平常,有效保障投放點及周邊環境衛生質量,輻射帶動周邊居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和社區建設中來。 ![]() 素社街垃圾分類宣傳頗具“嶺南風情” 分類投放點就是一個個深入群眾的分類宣傳小陣地。海珠區通過別出心裁的設計,融分類“新時尚”與嶺南特色元素于一體,鼓勵和引導居民積極分類、準確投放。經過優化升級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已成為便民、智能、潔凈的“一景”,受到周邊群眾的普遍認可和好評,有效提升居民參與分類的意愿,推動垃圾分類習慣養成。垃圾分類牽民生、連文明,是關鍵小事,更是民生大事。海珠區將繼續在為群眾辦實事的過程中,持之以恒地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探索垃圾分類新舉措。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