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煒:用工業制造思維助力“好房子”建設王煒:用工業制造思維助力“好房子”建設 二維碼
1
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設計研究院院長王煒 “‘好房子’除了好看、好用、好管外,還要好干,要用工業化思維助力‘好房子’建設。”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住宅產業化集團”)總經理兼設計研究院院長王煒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工業化是數字化、綠色化的重要產業載體,也是建筑建造模式的根本變革,而“工廠化”造房子不僅可以縮短工期,更能夠提高住房建設質量。 今年住建部部長倪虹曾強調,要像造汽車一樣去造房子,以科技賦能住宅,學習借鑒汽車產業,為人民群眾建好房子。作為京津冀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產業化平臺,住宅產業化集團經過多年探索,在建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三化”融合發展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作為在建筑工業化道路上深耕多年的專家,王煒對“好房子”的內涵及如何建設“好房子”也有著深刻理解。 在王煒看來,“要深入研究人民的住房需求,不是單向的供給,讓老百姓認可的才是真正的‘好房子’。當下,人民對住房品質的需求日益提升,‘好房子’的內涵也更為豐富。綜合來看要具備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等特點,與之相對應的是住房的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安全性等特性。” 王煒坦言:“擁抱科技,要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是整個行業的發展目標,未來房地產及建筑行業將發生一場重大革命,將顛覆我們對住宅的認知。” 建筑工業化任重道遠 中國房地產報:作為建筑工業化的實踐者、推動者,您如何評價我國住房建設的發展歷程和發展現狀? 王煒:我國住房建設經歷了從快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基本解決了城鎮居民住有所居的基本要求。隨著保障性住房發展,租購并舉讓住房的供給方式更加多元,保障范圍不斷拓展。整體來說,歷經30多年的發展,我國住房建設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住房供給存在結構不平衡的問題,城鄉發展還存在速度不平衡的問題。 此外,在推動住宅產業化、裝配式建筑、新型建筑工業化方面還任重道遠:一是技術創新快,但模式創新不同步;二是技術創新沒能和運維有效銜接,創新效能沒能充分發揮;三是全生命周期的價值評價體系尚未系統性建立;四是建設主體還未真正實現從開發銷售到城市社區運營的角色轉化。 中國房地產報:人民對住房的需求也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如何理解這種住房需求的轉變? 王煒:如今,社區和住宅承載的需求和期望越來越多,總結來說是“七有”: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基于人民對社區和住宅需求的目標,我們整個房地產及建筑行業都需要圍繞供給側、需求側、政策端、立法端來進行整體調整,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在落地實踐過程中,重點要針對供地標準、設計標準等方面來調整與轉變。我們要提高對“好房子”的認識,住房是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社區治理的基本單元,需要通過“好房子”提升社區居民共建、共治、共同維護的意識。 中國房地產報:多年來您長期深耕綠色建筑行業,諸多研究與實踐為建設“好房子”積累了哪些經驗? 王煒: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對建筑工業化生產的定義,主要包括6方面內容:一是生產的連續性,即需要穩定的流程,在建筑工程中意味著現場作業的全面組織化;二是生產物的標準化,要把特定的作業從現場轉移到工廠生產,在工廠里完成建筑物的大部分生產活動;三是全部生產工藝的各個階段的統一或集約密集化;四是工程的高度組織化;五是要用機械勞動代替手工勞動;六是與生產活動一體化的研究和實驗。 如今,我國房地產及建筑行業正在向新型建筑工業化及集成生產模式轉變,建筑業向制造業學習與轉型,并朝著一體化、集成化發展,通過減人、減工序來提效率、提品質。值得注意的是,整個行業開始從前端設計引領模式的改變,研究需求、研究現在施工模式的問題(層層分包、以包代管)等,并推出建筑師負責制+EPC工程總承包的新模式,全面助力“好房子”建設。 要深入研究百姓的住房需求 中國房地產報:在您心目中什么樣的房子可以稱為“好房子”,應當從哪些維度來定義好房子?具體內涵和標準是什么? 王煒:讓老百姓認可的才是真正的“好房子”,住房不是單向的供給,要深入研究百姓的住房需求。當下,人民的住房品質需求日益提升,“好房子”要具備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等特點,對應還要實現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安全性。 從建造的視角來看,“好房子”除了好看、好用、好管外,還要好干,要用工業化思維助力“好房子”建設。因為,工業化是數字化、綠色化的重要產業載體,也是建筑建造模式的根本變革,“工廠化”造房子可以實現縮短工期和提高質量的目標。 中國房地產報:住宅產業化集團近期圍繞這項工作做了哪些具體安排? 王煒:我們將在建筑產業化之路上繼續深耕,住宅產業化集團正在將工程向工廠端轉型,向集成化轉型。不僅如此,今年我們還推動了《裝配式裝修實施效果評估》項目的落地。目前,在建的裝配式建筑有100萬平方米,100%實現了裝配式結構+裝配式裝修,都是綠色、低碳建筑。 今年年底,我們住宅產業化集團EPC項目——北京市城市副中心0701街區A2標段住房項目即將交付,因為充分研究了用戶需求,采用了很多綠色低碳、裝配式等技術,得到了很多用戶的認可。 行業顛覆性革命即將到來 中國房地產報:在探索和踐行“好房子、好社區、好城區”工作方面,您有哪些收獲和感悟? 王煒:在工作經歷中感觸最深的是發生在2012年的一件事,那年我還在北京市建筑設計院做設計師,當時霧霾污染很嚴重,那天正好下工地去做一個過程驗收,驗收的項目是采用裝配式結構的北京房山京投萬科新里程,旁邊緊鄰的是一個傳統現澆模式施工的商品房項目。當我走進新里程項目時,里面幾乎沒什么聲音,旁邊停著一輛裝滿構件的車,構件吊裝車忙碌工作,但鮮有員工身影,整個施工環境干凈整潔,也沒什么噪音和污染;但隔壁項目在嚴重霧霾下,工人叮叮咣咣敲打著,現場嘈雜塵土飛揚。那個瞬間,我突然感覺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 中國房地產報:在“好房子”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房地產與建筑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王煒:當前,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工業化、智能化、綠色化已成為建筑業的發展趨勢,而要建設“好房子”,建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是關鍵。 用工業制造思維助力好房建設的同時,我們還注意到像互聯網平臺企業,比如美團也在深度參與住房建設領域(民宿、公寓等)。一方面要擁抱科技,另一方面要推動技術革新和模式創新,未來房地產與建筑行業將發生一場深刻革命,將顛覆我們對住宅的認知,預計未來10年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