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中建八局二公司:智能建造助力建筑業綠色數智化轉型升級

中建八局二公司:智能建造助力建筑業綠色數智化轉型升級

 二維碼 6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建筑業生產方式仍然比較粗放、資源消耗過多,致使資源利用率低。從2016年開始,建筑業從業人員數量增速放緩,勞動力供應缺口逐年增加,單位建造成本上升,這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為減少對資源、人力的依賴,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智能建造應運而生,成為建筑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式,將有效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建造是建造方式的創新,更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創新。通過建筑信息模型、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構建項目建設和運行的智慧環境,滿足工程項目的功能性需求和使用者的個性需求,實現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高效改進和管理,從設計、施工到運營、維護,有效提升建造高效化、智能化水平,實現安全、高效、綠色的建造目標。


近三年來,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在智能建造領域不斷探索、成長、發力和壯大。一方面,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和外部技術引進升級,陸續研制出智能抹灰、墻板安裝、市政管道巡檢等20余款智能建造裝備,涵蓋六類不同應用系列,聚力塑造“八二智造”品牌。另一方面,公司依托國家打造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契機,在青島、鄭州等試點城市分別選取平度市中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5個標桿項目,創新采用“建筑機器人+服務”的新型分包模式,推進建筑機器人規模化應用,顯示了智能建造的巨大潛力。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項目為例,該項目采用智能抹灰機、智能管道熱熔機、墻板搬運/安裝機器人、地面抹平機器人等先進智能建造裝備,選用剛性防水套管、幕墻轉接件、裝配式預制機電箱體等多項新型工業化產品,大幅縮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和安全性。


公司經過一系列探索研發,目前已經形成了從墻體、墻面到飾面智能化施工的建筑內墻智能建造解決方案和從地面混凝土澆筑、抹平、抹光到面層涂敷的樓地面智能建造解決方案。

儲備豐富產品系列,構建完整裝備產業鏈


圖片

京滬高速濟南連接線工程

公司針對已有產品的作業場景,逐步擴大機器人現場作業范圍,探索實踐了建筑內墻、樓地面等分項工程以及機器人集成化作業模式,形成全工序機械化施工裝備鏈。


建筑內墻整體解決方案。針對建筑內墻安裝、抹灰、膩子、乳膠漆噴涂等工序,以自研智能抹灰機、墻板安裝機器人為基礎,引入墻面打磨機器人、膩子乳膠漆噴涂機器人,實現了建筑內墻和裝飾面層的全流程機械作業,已在咸陽健康管理中心、湖州CBD等項目累計應用超60萬m2,智能化施工覆蓋率達90%,可降低施工成本10%以上。

圖片

建筑內墻一體化施工


樓地面整體解決方案。針對混凝土樓地面施工工序,采用激光整平、地面抹平、抹光、地坪研磨、地坪涂敷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形成裝備鏈,實現樓地面各工序的機械化施工,已在鄭州人工智能科技園、青島市平度西馬家溝村改造等項目完成7萬平方米施工作業,智能化施工覆蓋率達80%。

圖片

樓地面一體化施工


建筑外墻噴涂施工。在建筑外墻結構保溫施工后,針對底漆、面漆等工序,聯合高校共同研發了外墻噴涂機器人,并在濟南崔寨安置一區項目進行了試用,實現了底漆、面漆機械化施工,每小時作業面積可達30 平方米,智能化施工覆蓋率約40%~50%。下一步將在濟南市鋼城區南城子坡項目,采用以外墻噴涂機器人為主的“人機融合”新型勞務施工模式,推進規模化應用。

圖片

建筑外墻機械化施工


基礎設施附屬設施裝備群。公司已完成機場場道道面施工、道路邊溝開槽滑模兩款一體化裝備的研發和應用。其中,道面施工一體化裝備用于機場場道混凝土施工作業的攤鋪、振搗、整平、揉漿等工序,目前已在濟南遙墻機場、重慶江北機場進行施工作業,完成作業面積約1.6萬平方米;邊溝開槽滑模一體機主要應用于道路邊溝的開槽、滑模施工,已在廣西南黎路等項目完成1.2 km的應用。

圖片

場道道面一體化裝備

圖片

邊溝開槽滑模一體機

圖片

邊溝開槽滑模一體機施工狀態


錨定成果轉化目標,持續推動產業化發展


公司始終堅持“自主研發與引進升級”雙擎驅動,積極開展規模化推廣應用。公司以機器人組裝測試基地為起點,聯合高端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建立研發生產基地,借助國內先進制造企業經驗,遠期規劃自建裝備制造基地,提升批量化制造能力。目前,成熟產品中智能抹灰機已生產16臺并交付使用;5臺墻板安裝機器人已投入生產,開展ALC(Autoclaved Lightweight Concrete,蒸壓輕質混凝土)墻板安裝業務;3臺市政管道巡檢機器人已投入生產,現交付山東中堅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開展市政管道巡檢業務。


智能建造在未來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隨著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建造將深度重塑傳統建造工藝,覆蓋設計、建造、運維等建造全生命周期,實現施工精細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監管、數據科學化分析,助推行業綠色數智化轉型升級,智能建造將成為建筑業發展的新引擎。根據公司相關業務布局,下一步重點開展以下四項工作:


一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拓展更多應用場景。在已有的建筑內墻、樓地面、建筑外墻等裝備鏈條基礎上,完善各專業工序施工機器人,提高機械化、智能化作業水平;開拓涵蓋主體結構、安裝工程、裝飾工程在內的多種新型應用場景,例如利用成熟的桁架行走機構,搭建機器人作業平臺,研發集成架體、模板、鋼筋、混凝土、構件安裝等分項工程施工機器人;建立機器人一體化管理平臺,實現作業計劃、任務、調度監控、結算、維保等環節的信息化管理,實現穩定高效應用。


二是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構建穩定可靠產品鏈。公司聯合外部科研院校成立建筑機器人研究院,負責設計和研發業務板塊;遵循輕資產運行理念,依靠生產制造企業特長,開展機器人生產、組裝業務;聯合機器人施工企業,發揮公司業務分布廣泛、業態多樣的優勢,進行裝備中試、迭代升級及規模化應用;聯合上下游企業,布局建設協作共贏生態,高效推動產品化、產業化發展。


三是創新管理機制,探索公司化運營模式。依托公司工程研究院研發的成熟產品,有效整合內外部資源,通過聯合外部技術人才、生產工藝及勞務資源等,摸索智能建造公司化運營方式。其主營業務為:智能建造裝備生產組裝及租售,提供適用于建造各環節自研或代理的智能裝備研制及銷售服務;采用以智能裝備為主的新型勞務施工模式,依托公司主業優勢,不斷拓展應用范圍;利用物聯傳感、移動互聯、云計算及大數據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面向公共建筑、辦公寫字樓等高能耗建筑的運營單位,搭建智慧能源運維、碳資產管理、智慧園區管理等數據平臺,向用戶提供智慧能源運維和物業運維管理服務;培育具備多元化技能的人才隊伍,完成智能建造業務運營體系建設,形成有活力的產銷鏈條,實現智能建造業務的開源創利。


四是制定智能建造標準,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公司聚焦山東區域,聯合知名高校及企業,起草建筑機器人生產制造、安全施工、質量驗收、定額計價、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標準,健全行業標準體系,提升企業科技競爭力。


智能建造是推動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持續不斷的實踐和創新,智能建造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展現了廣闊的發展應用前景。未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科研機構的不懈努力下,智能建造將在建筑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創造更加安全、舒適、綠色的生活環境。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