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建造“話”引領,數字賦能“筑”新篇 | (三)云上建筑,融領未來智能建造“話”引領,數字賦能“筑”新篇 | (三)云上建筑,融領未來 二維碼
3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筑業積極應對國內外市場風險挑戰,全力克服重重困境,實現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始終保持在7%左右,身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持續穩固。“十四五”規劃提出:“發展智能建造,推廣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住宅”。2023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推廣先進建造設備和智能建造方式,提升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性能。 以大力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打造建筑產業互聯網,對接融合工業互聯網,形成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將會極大地促進建筑產業的進一步轉型升級及持續穩固增長。 本期專刊就智能建造相關領域推動進展情況、建筑產業互聯網的具體應用情況、發展前景等問題,請到了紫光云技術有限公司的相關專家,為我們做深度解讀。 政策指引 →政策解讀 | 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經驗談——實施智能建造與智能制造“雙輪驅動”戰略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貴司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投入市場的時間、可以提供的用戶服務維度(政府監管、行業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代表性特點是什么?與市場同類產品的差異化特征有哪些? 2020年8月,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攜手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紫光建筑云在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發布了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平臺由重慶市建委與紫光建筑云聯合開發。該平臺作為建筑產業新型基礎設施,以政府深度參與和市場化驅動的方式運營。該平臺匯聚各種產業數字化服務要素,涵蓋企業數字化服務、產業鏈協同服務、價值鏈增值服務、建筑大數據服務、產業治理服務,通過服務要素間的連接組合,匯聚產業鏈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商流,形成建筑產業新型協作網絡,充分發揮數據要素效用,提升產業整體生產效率。 貴司的平臺在2023-2024年度重點提升的業務方向、技術指標有哪些? 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將在2023-2024年重點提升以下三方面: (一)產品升級 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2023年將在現有的212個上架產品的基礎上,一方面增加上架產品數量,完善平臺產品能力及可服務場景;另一方面依據國家數字中國戰略、新基建、新城建戰略。從頂層架構擘畫,以建筑產業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創新為驅動,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數字建筑產業建設模式為抓手,引領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產品智慧化升級,提升服務項目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和運行效率,推進建筑產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生態升級 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2023年以形成全產業鏈的數字化云服務能力和產業生態服務圈為目標,重視小微企業在建筑產業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對于小微企業的核心細分賽道進行培育及共同孵化,助力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的創新生力軍。 (三)模式升級 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2023年增加匯聚各種產業數字化服務要素,如產業金融(通過物聯網、芯片等技術,解決貨物確權和物資監管的難題,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到供應鏈的流通環節,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周轉,提高企業競爭力)、供應鏈物流(根據需求智能分配路徑和特種車輛的狀態和運力,緩解波峰波谷不同階段運力的大小和價格波動,提高周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產業教育(面向全行業,打造線上+線下的建筑教育平臺,提供覆蓋建筑設計、施工、造價、項目管理、BIM等專業領域的優質教育資源)。 涵蓋企業數字化服務、產業鏈協同服務、價值鏈增值服務、建筑大數據服務、產業治理服務,通過服務要素間的連接組合,匯聚產業鏈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商流,形成建筑產業新型協作網絡,充分發揮數據要素效用,提升產業整體生產效率。 貴司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具體實現了傳統建筑產業哪些數據維度的穿透分析?匯集了哪些智慧化場景應用? 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截止2023年10月,發布包括建筑產業從業人員、建筑企業、施工項目、房屋4類建筑行業數據標準。完成29個市級部門、16505個資源、284844個字段,36.76億條數據記錄梳理和治理,開通API并發布數量達218個;重點開展對房屋交易回備數據的采集和治理,完成400萬房源數據的整合;物聯網平臺采集、對接300萬物聯感知設備,涵蓋智慧小區、智慧工地、智慧管廊三大應用場景;以數字孿生城市CIM平臺為城市底座,構建城市信息有機綜合體。面向19萬余個工程項目、2萬余家企業、200萬余人員的數據融合,采集30多億條工程項目 、企業、人員相關數據并分級分類整理。擴展“T+0”實時數據獲取模式,高效服務,基于數據標準,大數據中心數據與業務系統保持高度一致,實時獲取數據,實時提供服務,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及時性。 目前亮點行業SaaS化場景涵蓋:施工圖審查:實現了監管單位,圖審機構和施工單位協同審查,支持二三維圖紙審查,覆蓋五大專業、多個專項;智慧工地政務側:推動實現施工過程相關信息的全域數字化管理,促進施工建造整體產業升級;智慧排水:推動排水管理“從粗放向精細、從被動到主動、從治標向治本”的轉變;智慧管網:實現管道的可視化、智能化管理,具有全方位感知、綜合性預判、一體化管控、自適應優化的能力;住建全域數據治理:結合勘察設計版塊、建管板塊、地下工程板塊、房管板塊等業務流程,將各板塊業務中的審批結果數據梳理與統一;裝配式監督管理:實現對裝配式項目立項、設計、評價、生產、建設等全環節數據的全面掌控;政務服務審管協同:打破住建數據和部門職能壁壘,推動住建行業建設—— 審、管、執、信一體化聯動;BIM輕量化引擎:對主流的BIM文件格式進行數據解析與存儲,以及提供模型優化處理和數據服務;房屋全生命周期監管:實現了對房地產總體情況的全面掌握,利于實現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與精準施策。 請從案例起始時間、完成周期、業主單位,近期更新的平臺業務流量,近期更新的主體業務功能等維度,描述覆蓋近三年的重要案例。 紫光建筑云在數字建筑領域,依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已經先后承建了12個國家部委云、18個省級政務云、100多個地市和區縣政務云,100多個大型企業私有云,如建筑、中聯重科、中廣核、中外運、中海油、中鐵建、新興際華等,擁有豐富的建筑互聯網、云平臺和大數據實踐。建筑行業SaaS化應用軟件,已應用于170余個項目,服務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廣州市等百余個城市,建設北京市大興區智慧城市、上海市崇明區數據湖(智慧城市)、重慶市住建委智慧住建、重慶市智慧城市商圈云數據中心、重慶市梁平區智慧城市指揮中心、重慶市江津區智慧園區、四川省成都高新智慧城市、四川智慧簡陽、天津濱海智慧城市、湖北省武漢市智聯車路協同、湖南省長沙市智慧房管平臺等諸多項目。 貴司認為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在管理運維領域,有哪些可以持續增值運維的方向? 主要分布在房屋全生命周期、BIM全生命周期、建筑行業數據要素等領域。 貴司認為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在業務推廣過程中有哪些標準規范、應用落地中的待解決問題? 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但也面臨著轉型成本高、回報周期長、專業人才匱乏等困難。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能力建設基本成型、生態也逐步豐富。但許多生態屬于中小型企業,需要政府從頂層擘畫,通過政策加持助力建筑企業數字化順利轉型,支撐平臺生態為行業賦能,激活全產業鏈數字化,成為重慶乃至全國最專業的建筑行業全產業鏈云服務共同體。據此提出以下三點求助: (一)建議盡快發布市區級產業上云補貼試點政策 推動發布市區級產業上云補貼試點政策,將提升市建筑企業數字化的意識,形成建筑企業上云的市場氛圍;促進建筑智能技術應用水平向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吸引產業高科技企業及人才落戶;形成建筑產業生態圈,完善重慶建筑產業鏈條;加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助力重慶成為全國建筑產業轉型樣板點及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豐富重慶城市名片。 同時,重慶市渝北區建筑企業上云三年計劃工作方案及相關配套激勵政策建議前期工作已于2020年基本完成,渝北區存在積極開展建筑企業上云上平臺工作的主觀動力和客觀需求。同時,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運營也需要相關政策作為輔助,形成在渝企業打造的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全國示范效應,因此相關政策發布正當其時。 (二)天工平臺數字化賦能產業鏈項目試點需求 2020年4月28日,3.7平方公里的重慶現代建筑智慧產業園,首期項目正式開工,打造1個集創新研發、生產制造、智慧管理于一體的全國現代建筑智慧產業綜合性園區。 現代建筑智慧產業園的打造需要形成貫穿建筑產品策劃、設計、生產、建設、維護管理過程中所包含的各環節的縱向鏈條和以縱向產業鏈各環節為結點,橫向發展并行的產業板塊形成的橫向鏈條。 天工平臺聚焦產品、生態、模式的升級,可基于天工平臺的云底座基礎設施,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建筑企業數字化云服務,在此基礎上打造產業鏈協同服務、產業鏈知識服務和產業鏈公共服務,實現規劃設計、運營維護、使用分析等建筑行業全生命期各階段數字化管理。 因此天工平臺擬在本項目開展完整落地試點,以天工平臺為核心媒介,通過場景服務在本項目完成整個產業鏈的聚合,進而賦能行業,實現“天上一朵云,地上一大群”。通過天工平臺提供服務實現園區企業降本增效,聚集更多企業入駐園區,通過供應鏈體系形成產業生態聚集,擴大園區規模。 (三)建議推出CIM國產化產品項目試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國產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愈發明顯,關鍵核心技術的國產替代是現階段發展的必然選擇。紫光多年來一直堅持自主研發、積極響應軟件國產化號召,提前布局軟件國產化相關工作,開展全方位的工程建設行業國產自主可控CIM軟件研發。現已經形成全鏈條國產自主可控CIM核心解決方案及產品,并已在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上部署,可解決建設行業CIM平臺“卡脖子”問題。 建議推出CIM國產化產品項目試點,豐富國產的CIM平臺產品的應用場景,在實踐中不斷打磨、完善相關的平臺產品功能,賦能天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全鏈條生態企業。 貴司的業務部署目前服務哪些智能建造試點城市,有哪些具體應用落地? 目前主要覆蓋范圍如下: 北京市:首都某國家場館空間運營管理平臺、中國建設科技云項目 天津市:智慧濱海、智慧武清、智慧高新城市綜合運行管理平臺 重慶市:重慶市住建委智慧住建-建筑產業現代化裝配式管理系統、智慧工地監管平臺、智慧管網、智慧排水、智慧物業、智慧小區等 河南省鄭州市:鄭州市新城建-裝配式系統、數字孿生系統、云資源及網絡安全系統等; 四川省成都市:智慧成華、智慧高新、智慧簡陽等。 紫光云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擁有廣泛的政企市場實踐和覆蓋全國的云資源交付能力,致力于為政企客戶提供全棧、全域、全場景的云計算解決方案。 紫光云公司以IaaS服務為基礎,不斷向PaaS層和SaaS層延伸,提供“云+數字化”產品與解決方案,以溫暖感、專業化的服務,7x24小時護航“建云、上云、用云、管云、咨詢、安全”全鏈條云服務。紫光云公司的政務云服務、智慧城市的建設和運營已在全國30余個省,200余個地市實現落地,在金融、醫療、交通、教育、建筑、工業、水利等行業云市場擁有10000+客戶實踐。 目前,紫光云憑借業界領先的技術、卓越的產品和成熟的解決方案,擁有近300項核心資質、700余項專利申請總量、600余項軟件著作權、130余項榮譽獎項及18項商標注冊,先后榮獲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可信云“技術創新獎”及“金牌運維”、中國數字經濟城市峰會“十大數字政府樣板工程”及“年度數字經濟創新產品”等一系列獎項,未來,紫光云將與合作伙伴一起,以云與智能融繪數字未來。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