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60天助力村民溫暖過冬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60天助力村民溫暖過冬 二維碼
1
近日,村民王青花正在村委會門前的小橋上與鄰居一起向東望著,看著安置房施工現場,念叨著馬上要搬入新家,憧憬著以后的幸福生活。王青花所在的村是門頭溝區齋堂鎮沿河口村,位于京西腹地,去年7月底、8月初的那場特大洪水讓沿河口村整體受損嚴重,村莊所有宅基地全部被洪水浸泡、淤泥倒灌,綜合考量之后,沿河口村實行整體搬遷。 ▲項目最新航拍 王青花說的新家,正是由中建一局承建的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沿河口村異地安置項目。與以往安置房建設不同的是,門頭溝區齋堂鎮沿河口村異地安置項目采用的是裝配式建筑。何謂裝配式建筑?簡單來說就是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構件、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在工廠提前加工制作好后,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直接拼裝而成,整個搭建過程就像搭積木一樣。 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沿河口村異地安置項目所需的安置房構件,均由中建一局自主設計研發、加工制造。項目采用預制基礎+預制地梁+箱體結構組合形式,實現安置房從地下基礎到地上結構全裝配,這種構件全工廠化生產、現場安裝的模式,不僅可以滿足冬季溫度極低的情況下正常施工,保障項目進度,還可以發揮裝配式體系優勢,提高施工效率。 裝配式建筑,施工效率更加高效 ▲裝配式模塊房外裝完成 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沿河口村異地安置項目總占地面積約4.65公頃,總建筑面積約1.44萬平方米,可安置農宅96戶。除了滿足沿河口村整村安置需求,項目還將同步建設村委會、綜合文化站、健身場地、小賣部、老年活動室等公共服務設施。自2023年11月28日進場施工,到2024年1月7日,中建一局項目團隊應用自主研發的全裝配式箱體結構體系,僅用41天就完成所有箱式房共96套安裝工作,充分體現了裝配式建筑的施工優勢。 ▲預制基礎、地梁構件裝車發貨 “項目所采用的裝配式建筑構件,都是在工廠加工好,運到現場再拼裝組合。”中建一局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沿河口村異地安置項目經理王鴻章介紹。裝配式住宅是一種比較新的施工建設方式,相比傳統建造工藝,裝配式住宅更結實、安全,可以根據設計需求,靈活組裝,建設時間大大縮短,施工也不受天氣影響,非常適合受災重建項目。 科技創新,施工品質更有保障
▲預制箱體結構體系示意圖 安置房的預制構件采用建筑、結構、機電等全專業集成深化方式,將房屋所需要的結構連接埋件、線盒線管、預留孔洞等在圖紙設計環節全部深化完成。中建一局項目團隊使用自主研發的BOM一鍵提取軟件,將二維圖紙直接生成所需構件的物料信息,7天高效完成了近3000項構件圖紙的全部深化設計工作。 在預制構件生產階段,依托中建一局自主研發的中建智慧工廠生產管理系統,使用組合式可周轉模具,實現了項目預制混凝土構件的智能排產、質量、成本全過程追溯,確保滿足生產效率的同時質量可靠。此外,出廠的每個構件都貼有對應二維碼標簽,施工人員通過掃描二維碼便可直觀地看到構件的所屬項目、單體體積、外觀尺寸、質量檢驗等相關信息,可對產品進行全程溯源,保障施工生產全流程透明可控。 王鴻章說,“裝配式建筑構件具有抗震、堅固、防水等特點。相比于傳統的蓋房工序,裝配式模塊房不僅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冬季施工的限制條件,還能做到更加穩固。” ▲裝配式房子落成 如今,一排排二層小樓已整齊排列,室內設計寬敞明亮,外觀以青灰色調為主,透著古樸、大方。包括王青花在內的全體村民都已完成選房,“聽施工人員說新房子比老房子更結實、更舒服,真想盡快搬入新家。” 目前,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沿河口村異地安置項目正進入裝飾裝修、分區交付階段。王鴻章表示,全體建設者貫徹落實上級單位決策部署,精心組織施工,確保讓受災村民如期搬入新家,實現安居樂業、溫暖過冬。同時,也將著眼長遠,踐行央企社會責任,逐步探索裝配式建筑與災后安置重建、鄉村旅游相結合,助力山區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