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M模擬+加工廠預拼裝,上海建工數字化技術打造世界頂級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BIM模擬+加工廠預拼裝,上海建工數字化技術打造世界頂級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二維碼
5
上博東館總建筑面積11.32萬平方米,是一座地下2層、地上6層的矩形建筑,從外部看,立面蜿蜒起伏、造型典雅挺拔。項目由上海建工總承包部組織實施,四建集團、機施集團、安裝集團、基礎集團、裝飾集團、園林集團參建。 整個建筑的設計以人為本、以文物為中心,改進了常見的封閉式流線設計,在不同位置設置敞開式的休閑邊廳以及室外露臺和花園,凸顯建筑空間與城市空間的交流互動。上海博物館東館是上海又一重要的文化地標,與東方藝術中心、上海科技館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最高單月吊裝達8000噸 上博東館項目主體結構以鋼結構為主,結構形式復雜,構件類型繁多,涉及鋼柱、鋼梁、鋼桁架、BRB、阻尼墻等,總量達到近3萬噸。 項目管理團隊提前規劃分析,將橫向跨度達95米的中央屋蓋和最大懸挑長度達67米的雙向懸挑桁架作為關鍵難點進行攻關,采用施工模擬及有限元分析,將構件進行分段及編號,減少臨時支撐設置量,加快施工節奏和臨時設施拆除效率,最高峰單月吊裝完成量達到8000噸,大大減少了鋼結構吊裝工期。 雙向大懸挑桁架及大跨度屋蓋正交桁架結構施工技術 高空拼接近200米旋轉坡道 在靠近丁香路一側設計有約200米長的旋轉坡道,跨3至5層,受力僅靠32根吊索支撐,在國內如此大型的吊索旋轉坡道尚屬首例,這一旋轉坡道,其實是三樓通向五樓的休閑步道,開放后,很可能成為上海新晉“網紅打卡點”。坡道面板、底板、橫隔板和內隔板密集排列,焊接工作量巨大,空間呈雙曲展開形式,放樣、胎架、坡道實體預拼裝難度均較大。 項目團隊利用數字化模型模擬現場條件進行預拼裝,在有限施工空間內,通過高空拼裝施工工藝,利用吊索進行拼接,再對吊索分批次分階段預應力張拉,促使旋轉坡道完成最終受力體系轉換,順利實現拼接完成并拆除胎架。每個分段都設置有暗箱,并安裝阻尼器,消除旋轉坡道震動。 主體建筑內懸索式旋轉鋼坡道安裝技術 休閑步道或成“網紅”地標 用BIM模型做數字化排版 上博東館整體呈矩形體塊,造型簡潔挺拔,覆蓋立面的石材表皮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濤起伏,既暗合上海這座城市“海陸交匯”的地理位置,也象征著上海“勇立潮頭”的排頭兵精神。 外立面作為上博東館的“第一印象”也受到了參建各方的重視,主要由近4萬平方米平面及弧形巴西白麻干掛組成,項目管理團隊通過BIM模型進行數字化排版,采取定制化加工和加工廠預拼裝控制效果,在提高外立面整體效果的同時,也減少了材料損耗。 外立面裝飾完工 項目團隊充分發揮上海建工全產業鏈協同聯動優勢,助推高質量建設。至今,該項目已榮獲上海市文明工地、上海市建設工程綠色施工Ⅰ類工程、鋼結構金鋼獎、優質結構等。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