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韓永剛:智能建造的“靈巧”應用

韓永剛:智能建造的“靈巧”應用

 二維碼 1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鐵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其中,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三大領域的智能鐵路技術體系、數據體系和標準體系框架基本形成,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2021年,國家鐵路局和國鐵集團陸續發布《“十四五”鐵路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十四五”鐵路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規劃》,其中明確指出,面向智能鐵路2.0發展目標,著重圍繞“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三大應用場景。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韓永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名建筑央企的代表,他非常關注今年的全國兩會對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哪些具體的舉措。“特別是對建筑行業產業升級,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方面有哪些好消息、好政策。”話畢,韓永剛帶著他《關于深化高鐵“智能建造”體系建設的建議》來到了人民大會堂。


640 (2).jpg


他認為,深化高鐵“智能建造”體系建設,既是實現智能高鐵V2.0發展目標的必要條件,也是建筑行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在工程建設領域,智能建造的第一步是提升機械化施工水平,重點是智能工裝設備的研發與應用;第二步是配套數字化技術、信息化系統的加持,面向設計、施工、建管、運營等全流程的智能化作業,實現信息數據的互通。為此,他建議:


推廣先進制造設備、智能設備及智慧工地相關裝備的研發、制造和應用。明確以國家投資為主的項目,適度增加機械化預算費用,為智能高鐵和“一帶一路”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建立以大型建筑央企、軟件開發商、高校及科研院所參與的跨專業、跨行業協同創新體系,組織工程、數學、物理、信息、計算機等多學科研發隊伍,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維圖形引擎、平臺和符合中國高鐵智能建造需求的國產BIM軟件。


分區域分專業打造高鐵智能建造的“示范線”和“樣板段”。建議在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中西部、東北等區域中,分別優選2~3條高鐵試點項目,系統總結在平原、高原、高寒、大江大河、艱險山區等不同地質及氣候條件下高鐵智能建造的標準,以點帶面、一體推進。其中,長三角區域的高鐵項目應率先打造智能建造的精品示范工程,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升級,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的作用。


加強與國際接軌的高鐵智能建造標準、規范體系建設。建議完善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明確全流程、全環節、全工序的設計標準、建設標準和評價標準。同時,保障高鐵智能建造經費投入,將智能建造納入專項科技計劃并給予財政支持,或對智能建造試點項目劃轉專項經費。建議在鐵路信用評價中,針對智能建造獨立設置加分項;在招投標過程中,將投標人數字化的應用水平納入評標辦法,作為加分指標等。


建議組織建設、設計、施工、科研單位以及設備制造商等相關方,構建國家、行業、企業、項目完善的產業聯盟,為我國高鐵升級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建議對高等院校進一步優化多學科交叉的智能建造專業課程體系,培養高層次學科交叉型、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對職業院校鼓勵開設智能建造專業和課程,多層次培育企業所需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向工程項目全流程上下游拓展。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