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劃重點!2024年長沙住建準備這樣干

2024年長沙住建準備這樣干

 二維碼 1

來源:紅網



2024年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現場。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今日,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下簡稱“長沙市住建局”)召開了2024年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長沙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躍先在會上對今年的安全底線工作、建筑業和智能建造、房地產和住房保障、城鄉建設、基礎支撐和自身建設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關鍵詞】安全底線工作




守牢房屋安全管理底線。持續鞏固安全專項整治成效,堅持科技興安、精準管控,以加強房屋設計使用年限監測為導向,升級房屋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突出高層建筑外立面,存量C、D級危房安全管理,探索定期體檢制度;以信用信息管理為依托,推進房屋安全鑒定行業持續規范發展。




守牢房地產防風險底線。市、區工作專班要緊盯目標加快推進交房進度。堅持“區縣吹哨、部門報到”等工作機制,督促房地產企業切實擔負起保交樓主體責任,加速項目交付進度。建立以項目為主的融資“白名單”制度,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金融與房地產業的良性循環。構建房地產企業信用信息管理機制,提前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




守牢建筑施工安全底線。推動安全生產“十條硬措施”落地,落實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堅大整治行動部署,對長沙市建筑工地工人居住的板房(宿舍)、冷庫建筑進行臺賬管理,開展建筑施工動火作業專項檢查,全面排查隱患。




守牢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底線。完善“1+16”排水規劃體系編制,新建城區堅持全面按照雨污分流標準建設。按照合流制管網“只減不增”的原則,逐步推進老城區“合改分”。以精準化、數字化思維開展預報預警平臺建設,提前排空、增強過水和處理能力。按照“一次性委托、分階段分期實施”的方式進行集約化、專業化運營管理,逐步實現“廠站網”一體化運維。




守牢城區防澇排漬安全底線。依托省建筑設計院科研創新團隊,按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市場化的原則推進“150”智慧排水系統研發。動態推進易澇風險點整改,建立市區兩級雙評估工作機制,有序完成6處易漬易澇點,以及排水泵站信息系統建設任務。




【關鍵詞】建筑業和智能建造




精心制定政策支撐體系。編制《長沙市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形成湘江新區以部品部件生產為主,河東區域以技術研發創新為主的互補型產業格局。




全面推動執行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設管理模式。推廣應用“BIM+EMPC”科學的建造方式和建設管理模式,將建造環節整合,用數字技術串聯,實現“看得見的放在工廠,看不見的放在云上”,全面適應新型建筑工業化的要求。同時,將新型建造方式納入招投標和合同管理,政府投資項目率先實施,社會投資項目跟進實施。




推動基于BIM的正向設計。穩步推進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建設。按照“正向設計、一模到底”的思路,搭建與之匹配的審批監管體系,推動項目決策、設計、生產、施工、驗收移交和物業管理全過程的BIM技術應用,尤其是把數字成果運用到物業管理和城市運營,為管理的安全高效奠定基礎。




打造一批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包括打造BIM設計研發中心、數智工地研發中心、裝配式柔性智能生產研發中心、鄉村建設工業化產品研發中心、基于BIM數字孿生的智慧排水、智慧建筑、智慧監測以及建筑能碳運維中心。




推廣使用一批智能建造核心技術線路。通過案例和場景推廣使用。




“數改智轉”一批建造生產與施工企業。引導一批新型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基地和施工企業融合發展,實現智能建造與智能制造雙向賦能、雙輪驅動,達到建筑施工提質降本增效的目標。




打造一批數字工地和數字物業閉環升級管理場景。將智能建造中數字工地成果,延伸運用到物業管理領域,特別是對建筑工程的管線、燃氣、消防等事關安全的數字成果進行可視化移交,納入檔案歸檔和物業維護,保障建筑后期運維的本質安全。




全面推廣一批“一體化”裝配式產品。堅持“集成化、一體化”方向,包括門窗、外墻保溫裝飾、幕墻、裝飾裝修、廚衛、室內氣候調節系統等八個方面,并納入設計管理進行前端把關。




納入房地產價格體系。將綠色建造、數字建造、智能建造、裝配式技術建造的要求和執行情況納入成本核算,在預售環節予以體現。




拓展外向發展通道。支持一批智能建造“專精特新”企業,積聚起來,外拓生產基地,外銷建造產品,采取“聯合艦隊”“借船出?!钡确绞健白叱鋈ァ?。






建設中的商品房項目。




【關鍵詞】房地產和住房保障




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定房地產市場。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的新機制,實現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加快編制住房發展規劃。常態化組織“云上看房”,大力支持“以小換大、以舊換新、以遠換近、以租換購”等改善型住房需求,力爭實現房屋交易總面積不低于2000萬㎡。




實施房地聯動監管,按照“一聯動三監測”思路,實質性運行房地聯動開發動態監測管理系統,實施房地產市場數智化、信息化決策管理。




制定房地產市場整治專項方案,依法整治一批違法違規行為,從源頭上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推動實現企業合法合規經營、購房者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有序。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強化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完善“保障+市場”的住房供應體系,以政府為主保障工薪收入群體住房需求,以市場為主滿足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健全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不斷提高保障房在住房總供給中的比例。按照“實施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項目滾動機制,有序實施第一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3個項目1130套建設;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0977套、公租房379套,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3745戶,以“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等多樣化、多元化方式,為科研人員、產業工人和青年人才等提供安居樂業保障。鼓勵企業研發好產品、好材料、好設備,推動住房向高質量、新科技、好服務發展。




【關鍵詞】城鄉建設




抓好一批市政項目建設。力爭年內興聯路大橋竣工、香爐洲大橋通車。加快黃花機場改擴建及高鐵西站集疏運、湘府東路東延線、紅旗路南延線等道路建設,完成湘雅路隧道、萬家麗路快速化改造北延線、新韶山南路建設,打通10條以上斷頭路、瓶頸路。推動建設長吉高速寧鄉南服務區等“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城區老化排水管道56公里、老化供水管道30公里,新建改造污水管網140公里。




建好一個地下管線平臺。完善城市生命線系統,完成基礎平臺部分建設任務,開展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示范街區建設。






瀏陽市綠色農房及周邊美景。(圖片由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提供)




打造一批宜居示范村鎮。動態實施農村六類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48戶。全面推廣瀏陽“五個一”農房建設管理模式,開展裝配式綠色農房建設試點。新建20公里鄉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完成11座污水廠智慧化建設,實現全市鄉鎮污水處理廠智慧化運營全覆蓋。打造一批基礎設施完備、具有“平急”兩用功能的特色樣板鎮村。




【關鍵詞】基礎支撐




聚焦工程建設領域、房地產市場、物業管理、裝飾裝修等監管執法重點,組織開展專項檢查整治行動,落實“兩場聯動”“三查一曝光”“一案多查”“一案雙罰”“行刑銜接”等措施,保持對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懲治態勢。




推進“新城建”試點,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完善智慧住建一體化平臺,推動住建領域數據資源整合運用,夯實住建產業發展和安全管控數字基礎底座。積極推進數字城建檔案館建設,探索工程建設數字檔案歸檔管理機制。




健全交辦督辦機制和工作聯動機制,力爭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答復率、參評群眾滿意率保持上游。




完善“黨建+”機制,深入推進支部建在項目上、支部建在窗口上、支部建在小區里,今年要繼續打造多個黨建引領城建的示范亮點。深化“紅色物業”示范引領,依法用好用活物業維修資金,引導開放式小區引入物業管理,完成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300臺。持續開展黨建進工地活動,將黨建引領力轉化為項目生產力。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