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烏魯木齊:示范引領、標準助力,激活智能建造新動能

烏魯木齊:示范引領、標準助力,激活智能建造新動能

 二維碼 4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徑,我國建筑行業大力推進智能建造發展,形成了一大批可復制的經驗做法。建筑雜志社全媒體中心特推出智能建造專題報道,集中展示試點城市典型經驗和創新案例,深入宣傳智能建造發展成就,為促進建筑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媒體力量。

圖片
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航站樓工程(效果圖)

近年來,新疆烏魯木齊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獲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為契機,加強政策引導、完善技術標準、打造產業園區、建設試點示范、建立產業聯盟及專委會、培養人才隊伍、不斷提高建筑業信息化管理水平,助力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圖片

高位推動,健全機制

夯實智能建造發展基礎

圖片

一是完善機制。印發《烏魯木齊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明確智能建造工作目標,制定任務落實清單,建立“烏魯木齊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大力協調解決智能建造工作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加強對智能建造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

下一步,將在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我市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等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基礎上,下發《關于推動烏魯木齊市智能建造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擴大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的實施范圍,明確智能建造示范項目、裝配式建筑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推廣應用智能建造、裝配式新技術、新工藝,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建立產業聯盟。成立烏魯木齊市智能建造產業聯盟。邀請工程院院士、資深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圍繞智能建造,召開“智能建造技術交流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研討會”“新疆裝配式建筑暨智能建造研討會”等會議進行交流研討,會議反響熱烈,對智能建造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

下一步,將依托產業聯盟,聚集行業資源打造智能建造生態,積極推進智能建造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推動智能建造產業供應鏈建設,加快推進產業生態建設,做大做強智能建造支撐平臺。
圖片

示范引領,輻射帶動

樹立智能建造標桿企業

圖片
一是打造產業園區。烏魯木齊市及周邊地區已獲批“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園區”等國家級裝配式建筑園區類產業基地1個、企業類產業基地4個。同時,已建成烏魯木齊市工業物聯網產業園,并計劃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項目和高科技企業,聚集研究院所、專家團隊、專家資源,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深入應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智能制造產業集群。

下一步,將積極推動中建三局新疆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等的招商和落地工作,不斷推動智能生產、智能工廠的發展。

二是建設試點示范。已確定新疆新冶科技等4個智能建造示范基地和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等5個智能建造示范項目。其中,東進場高架道路工程是西北首個裝配式市政橋梁工程,預制拼裝率達到90%以上,采用“設計牽頭EPC+裝配工業化”建造模式推進了智能化、工業化建設的發展,為后期橋隧道路工程智能建造積累了可復制的經驗。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航站樓工程是新疆首個BIM全專業正向設計工程,通過BIM數字模型與機場GIS數據結合,打造“BIM+GIS”孿生機場,進行機場建造運營一張圖搭建,通過三維立體信息及地理信息,形成電子沙盤,為機場的智慧運營打牢基礎。新疆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項目通過將BIM、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運用到設計、生產、施工等建造全過程,提升工程產業鏈各參與方協同作業能力,優化工程全過程工作流程,在安全生產、技術攻關、科技創新、成本管控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

下一步,將繼續打造標桿性示范項目和示范基地,并給予政策扶持和幫助。組織示范項目和基地觀摩會,進一步加強經驗交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圖片

因地制宜,健全標準

提升工程建設數字化監管能力

圖片

一是完善技術標準。向有關科研院所、產業基地、企業和協會等開展了智能建造課題征集工作,已確定《自治區建筑信息模型審查信息系統技術規程》《自治區勘察設計行業信息化監管平臺數據標準》等標準,和“烏魯木齊市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適宜技術體系研究”等課題項目,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下一步,計劃建立建筑信息模型部品部件數據庫及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適宜技術目錄和評價體系,制定《烏魯木齊市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指南》,完善相關標準,推動項目正向BIM設計,探索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全過程應用。

二是不斷提高建筑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為加快傳統建筑行業管理方式的轉變,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升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組織建設“烏魯木齊市智慧工地監管平臺”。完成建筑工程項目庫、企業庫和人員庫的搭建,完善施工現場的危大工程管理、起重機械管理、視頻監控管理、從業人員實名制管理以及環境檢測、重要信息發布、工作提醒等基本功能,實現與建設云平臺、自治區智慧工地平臺、工程聯合審批改革系統、環保局大數據檢測平臺等多行業多領域的平臺數據共享。

圖片

烏魯木齊文化科創人才大廈工程項目(效果圖)

同時,積極運用地理信息、物聯網等技術,開展基礎設施數據普查治理和建筑行業信息系統建設,有效提高建筑業行業監管和治理能力。結合建設領域信息化建設需要,運用三維空間數據與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優勢,實現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項目、智慧工地、誠信系統等方面的數據融合,實現對建設領域相關設施的三維可視化管理及建設局相關業務支撐,進一步提高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將進一步提升“烏魯木齊市智慧工地監管平臺”功能,完善建筑材料全過程管理和安全生產教育在線培訓等功能;增加危大工程專家論證線上系統,規范危大工程方案;研究制定烏魯木齊市智慧工地建設標準。切實提高傳統建筑業信息化監管水平,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圖片

立足長遠,培養人才

激活建筑業發展新動能

圖片
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2023年“雙一流”建設高校新疆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工程管理專業確定了智能建造方向并已完成招生,新疆大學計劃在本科土木工程專業設置智能建造方向并招生。目前烏魯木齊市職業院校已開設建筑智能化工程技術、大數據技術等5個智能建造相關專業,計劃培養360名專業人才。組織開展智能制造類職業技能培訓,舉辦建筑信息模型職業技能大賽等,為智能建造新產業提供技能人才支撐。近兩年,烏魯木齊裝配式建設職業培訓學校先后培訓和鑒定建筑信息模型及裝配式建筑技術人才500多人,計劃在2025年前培訓人才超過1萬人,以滿足智能建造快速發展的人才需求。
下一步,將積極引導院校及職業培訓機構開設相關課程,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建立智能建造實訓基地,結合試點示范項目開展建筑產業化、BIM設計等智能建造相關技術培訓,不斷培養智能建造人才。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