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廣東省未來城市發展促進會成立大會暨廣州南沙未來城市實證試點工作總結會議順利召開

廣東省未來城市發展促進會成立大會暨廣州南沙未來城市實證試點工作總結會議順利召開

 二維碼 1

2024年3月28日-29日,“廣東省未來城市發展促進會成立大會暨廣州南沙未來城市實證試點工作總結會議”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行。大會以“未來城市,共建共創”為主題,總結南沙作為省未來城市綜合實證試點的階段性建設成果,聚焦前沿理論和城市建設新技術、新理念,探索未來城市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為推動廣東省未來城市發展提供支持和借鑒。會議由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指導,廣東省未來城市發展促進會、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南沙新區明珠灣開發建設管理局主辦。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清淦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吳志強,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建筑設計大師孟建民,來自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AECOM、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科大訊飛智慧城市研究院等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廣州市、南沙區和省內有關市代表出席會議。

圖片

與未來城市優秀試點攜手聯動

為新型城市建設貢獻“廣東經驗”

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同志介紹,未來城市理論研究與實證系列工作是廣東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主陣地的創新探索。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推動成立廣東省未來城市發展促進會,將有助于發揮社會組織作為跨學科、跨領域、跨專業、跨部門的綜合創新平臺優勢,廣泛吸納有技術、有情懷、有責任的企事業單位,博采眾長,真抓實干,勠力創新,與以南沙為代表的未來城市建設優秀試點攜手聯動,共同為國家新型城市建設貢獻更多“廣東經驗”。

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加強工作指導,穩步推進未來城市理論研究與實證工作。一是引導促進會和相關單位緊扣“1246”政策目標,服務好全省行業和產業發展,服務好城鄉建設發展的大局。二是指導有關單位,堅持以終為始,聚焦終端使用者的需求,開展好未來城市理論研究。三是支持促進會廣泛吸納實證項目,甄選最佳實證案例,搭建好協同創新平臺。四是強化能力建設,利用好促進會這一平臺,廣泛吸納全球智囊支持,為政府決策和項目謀劃實施提供有力支撐。五是推動南沙試點建設取得新突破,引導促進創新技術轉化落地實施,助力南沙率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

聯合省內頂尖智囊團隊

探索城市建設新范式、新模式

會議期間,廣東省未來城市發展促進會正式宣布成立。該會是由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發起,聯合11家單位共同成立,旨在匯聚城市建設領域領軍專家學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等專家智庫,致力打造廣東省未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平臺。

促進會負責同志表示,該會以推動廣東省打造宜居、創新、智慧、綠色、人文、韌性城市,促進廣東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助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為己任。今年將重點推進六個方面工作:理論研究,系統梳理未來城市理論研究成果,開展“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相關建設標準和模式研究。二是探索實證,推動建立“省市區聯動、一體化推進”工作機制,深度參與南沙實證試點建設與技術創新。三是聯動地市,推動第二批實證試點項目申報。四是征集案例,開展未來城市十大示范案例及創新技術征集活動。五是發展會員,廣泛吸納廣東省內龍頭鏈主及相關企業加入,提升社會組織行業影響力。六是加強宣傳,組織開展未來城市系列專題講座,謀劃編制廣東未來城市品牌系列叢書。大會現場同步啟動了“廣東省未來城市十大案例征集”和廣州市“新城建”新型智慧城市應用場景示范案例征集活動。

廣泛吸納專家建言

推動理論研究再上新臺階

會上,各位院士、專家對未來城市規劃、智能科技、生態建設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作了分享。

圖片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吳志強:

生產方式需要升級換代,城市也同樣需要迭代。在廣東省未來城市發展促進會成立的今天,我們意識到,人類一路走來每一代人都有未來,未來城市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將對城市生活、產業以及居民帶來積極的影響。未來城市不僅僅是立足于未來三、五年,更要看到未來的30、50年。

廣東省響應高質量發展號召,在未來城市發展上,需要不斷改革創新。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是人,需要不斷吸引匯聚人才,尤其是有創新、創意的青年人,擁有更多青年人的城市一定具有我們未來城市的特性,通過對城市的觀察,我們要知道什么地方讓青年人獲得了更多的成就,青年人喜歡到哪里去、喜歡做什么,將未來城市建設成為讓更多青年人真正能留下來的地方。

圖片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總建筑師陳雄:

“未來城市”這個概念處于不斷更新迭代的過程,是一個開放的、多元融合的觀點。我們現在談論的未來城市風貌與現實城市是有銜接的,因為城市一步步向前,其發展中包含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面向未來,我認為人、自然與科技這幾個方面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平衡,要處理好人的需求、生態的平衡以及科技的發展三者之間的關系。簡單來說,更廣闊的城市空間與人之間的平衡,其實就是人與生態之間如何互動的成果表達,在當下展望未來,大家能夠感受到科技的發展非常迅速,所以技術維度也需要參與到平衡中來。

圖片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協理副校長、人工智能學域主任熊輝:

人工智能將引領未來幸福城市建設,通過城市認知計算,幸福感指數以及居民、城市和區域畫像的構建,我們可以借助大數據的力量深入了解與城市幸福息息相關的信息,為創造更宜居、更人性化的城市奠定基礎。

圖片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田莉:

未來城市要應對產業體系轉型,產業體系的轉型和升級是未來新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要面臨的主要任務。通過建設新型智慧基礎設施,搭建未來城市空間載體,運用人工智能模擬器及生成式AI賦能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將推動城市治理從借助傳統專業模型有限理性決策轉向AI輔助下的可視化、直觀化的智能輔助決策,為城市精準治理提供有益參考。

圖片 

AECOM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劉泓志:

城市發展的本質就是探索未來希望的過程,是人類向未來尋求時間資本的集體投資。探索未來城市的建設,要聚焦特質、效率、安全和資源問題,從人文視角、國際視角及未知世界的三個維度深入分析,從已知的現實,到預知的未來,再到未知的想象,需要我們找準站位、關注當下、堅定價值,共同實現和創造未來。

圖片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全屋智能產品線產業發展總監李楊:

空間智能化是一個萬億級的新賽道,也是以科技賦能人民“好房子”的關鍵變量。華為全屋智能著力打造7大關鍵特點,即穩定性、易安裝、易用性、高級感、靈活性、低成本、生命周期有保障。華為將全面開啟“作品時代”,定義9個未來作品,把空間以一種巔峰性體驗、完整性交付、所見即所得的方式交付給用戶。


展會新聞